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

2000-09-13 06:52马恒民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0年2期
关键词:升华成才思想道德

马恒民

责任感是在广定责任认识的指导下去履行一定的责任,并由此得到相关的内心情感体验,它是知、行、情相统一的过程。一个具有责任感的大学生把成才看作是个人发展与社会的统一,因而有强烈的成才动力,而缺乏责任感的大学生则把成才看成是单纯社会的事或个人的私事,其成才行为受个人兴趣、好恶及个人短期利益的左右面不能持久,且动力不足。本文就大学生责任感存在的主要缺陷、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培养谈一点认识。

一、大学生责任感的主要缺陷及其成因

大学生责任感的主要缺陷为结构不良,即责任感的范围过窄,对自己的责任感过强,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过弱。这一矛盾贯穿大学生责任感发展过程的始终,制约着他们责任感的发展。首先,它使大学生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强调回报,不讲奉献,不能将责任感升华为崇高的义务感;其次,它引导大学生的责任感脱离社会价值导向,朝个人主义方向发展,不能把自己责任升华为内心信念,缺乏自觉履行责任的强大内在驱动力,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就不能坚定不移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由此可见,责任感的结构不良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对责任的认识、履行和体验的发展过程,成为大学生责任感的主要缺陷。

大学生责任感结构不良形成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从主观方面看,主要在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不高,成熟度不够。自我意识作为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社会关系的认识,是个体思想和行为的调节器,对个体的个性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责任感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升华责任感的内在动力。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较低。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不能正确地认识大学生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因此,他们在意识到自己责任的同时,不能把它升华为一种自觉的内心信念,升华为义务感,往往受社会环境和社会舆论的不良干扰和影响,不能坚定不移地去履行自己的责任,使他们的责任感产生波动性;另一方面,又使他们把对个人的责任与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对立起来,不能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不能自觉地按照社会发展规律、人民的要求和时代的需要,把自己培养成肩负历史使命、受社会欢迎的人才,从而使他们的责任感产生矛盾性。

从客观方面看,主要在于教育不够。大学生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实现。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社会应该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向他们不断提出超越个人的对社会、对民族、对人类的责任要求,使他们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把他们对自己的责任升华为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由于我们在“两个文明”建设电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严重滞后,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严重扭曲,使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滋生蔓延,是非善恶标准混乱,使一些人的社会观念、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淡薄。另一方面,在高中阶段,自觉不自觉地强调高考、成才与个人前途、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忽略与社会发展、社会贡献的关系,强化了他们学习的个人动机,弱化了社会动机,使他们对自己的责任感得,到异常发展,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显著降低。进人大学阶段,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强烈要求没赢得到正确的引导,强化了他们对成才是令人私事的错误认识,把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止,他们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重视对自己的责任,忽视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主要途径

1.加强木生价值现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大学生责任感矛盾性的产生原因在于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低,即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以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因此,要克服上述缺陷就必须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自我意识,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只有当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到能清晰地、正确地认识令人与社会的关系时。才能在明确自己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的基础上,产生履行社会责任的强大动机,认真而不是敷衍地,自觉而不是勉强地去完成自己应当承担的,任务,才能把个人成才与社会发展有机缩合起来,自觉地把社会需要、时代要求内化为个人的成才目标,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克服责任感的矛盾性。可见,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其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自觉地按照社会发展规律,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把自己培养成受社会欢迎的优秀人才。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

责任是一个人自觉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并为自己的行为以及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果没有对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的认识,就不会认真、自觉和持久地去履行这种责任。然而,这种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思想观念上,不转化为一定行为,就不会有责任,也就不会产生因履行或没有履行责任,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调查申发现,许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中,知、行脱节。往往,把社会责任过多地停留在思想观念上,不能把它转化为自觉的责任行为。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动机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意志,因而即或有某种社会行为的产生,大多来源于外力的促动,具有情境。外力可以促进人的责任行为,的产生,可以促进人的责任感,但它是强制的,不是发自内心自觉、自愿,在没有外力的强制下,自然就不会有持久、稳定的责任行为。要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观念转化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最好的途径就是思想道德教育。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使社会道德规范和要求转化为个人直接的道德需要和要求,使社会准则转化为个人准则,才能有发自内心的,自觉的道德行为,在履行责任时,才能形成正确的责任动机,增强履行责任的坚强意志,有效地促进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江海工学院组织部

(连云巷229005)

责任编辑:向欣

猜你喜欢
升华成才思想道德
优化干部动员机制加速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双减”助力均小学子成才之“四个词语”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回归教材,让探究升华
浅析升华现象成因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
中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养成之我见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