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具实力的50家VC

2001-01-29 20:38
首席财务官 2001年11期
关键词:风险投资总量

从陌生到熟识,风险投资在中国已经历经数年,但由于属于私募资本市场,几年来我们对风险投资行业的实际情况其实知之甚少。作为一个产业,风险投资毋庸置疑应当得到梳理,从而去芜存真,推动其健康有序地发展。所以,《数字财富》联合清科公司经过长达2个月的数据收集及整理,最终形成此文,由此希望能够有效的架设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之间更为宽阔的桥梁。

搏击三载,我们持续跟踪,VC在国内的历程可谓战斗中成长。2000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VC,当他们带着金钱和梦想冲击国内高科技市场之时,他们没有料到从高峰到低谷是那么地短暂;2001年,持续徘徊于低谷的VC深深体会到了成长如蜕的感受。

2000年,我们通过多年来对VC的持续跟踪,推出了“中国最活跃的10大风险投资人”,但那是建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因为那个时候关于国内VC的数据实在太少,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在业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又一年过去,2001年的VC少了不少浮躁,更多了一份实干,同时也由于国内VC界多达近4年的积累,我们可以就国内VC界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总结了。

我们都知道,对于很多VC而言,4年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因为对于大多数基金而言,当第4年来临的时候,往往意味着收获的季节开始了。但面对2001年全球经济遭受一系列打击后的衰退,我们很难想象国内VC们是不是能够顺利采摘应当属于他们的盛果。果不其然,成功地退出而诞生的财富神话并没有如约而至,金蝶成功上市而为IDG带来的超过10倍的收益,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今年国内VC最值得称道的成绩。但金蝶这样成功的案例却并不多见,更何况在金蝶之后,IDG多达80个项目现今还在整合之中。

不过,预想中盛宴虽成泡影,但我们依旧看到国内VC强健的成长势头,以及随后产生的可喜变迁。

艰难取证

几年以来,VC逐渐从一个充满神秘和高尚的名字,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新经济代名词。但由于VC的行为属于私募范畴,所以很多数据并不为人所知晓,其发展到今天的实际情况也处于雾里看花状态,所以关于VC资金总量的数字就有不少版本,且各不统一。然而,当VC已经从一个新生的事物走向成熟之时,客观的掌握其具体状况其实非常重要。

为此,《数字财富》联合清科公司通过多达2个月的调查统计,最终完成了VC50强的评比,以及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在调查过程中,利用我们在VC界的积累,共对国内200多家VC发出问卷,得到有效反馈98份。就如前面我们提到的,由于VC属于私募范畴,它无疑给我们的调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这种困难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很多VC不愿意将自己的资金状况和具体投资项目公布出来;另一方面是即使公布出来,其中数字的真实性往往也存在诸多疑点。

记得曾经有这样一个VC,我们在11月12日就已经把调查问卷发送给他,但时至12月12日仍没有结果,其间我们已经就此问题和他交换了多达6次意见。第一次以涉及其商业秘密为由悍然拒绝;随后3次的解释,使其基本认可,但却始终没有收到答复。又是多达2次的催促,得到的回答又总是忙,没有时间。直到我们即将截稿之际,问卷才姗姗来迟。但问卷的真实性却显然存在问题:投资总量超过了其管理资金的数量。再次询问,得到的答案则是:“信不信由你,要不就算了。”

当然,我们文中没有指出该VC的名字,毕竟相对于石沉大海的102个VC而言,他们已经配合了我们的工作。所以,本次调查结果,或多或少还是存在一定的准确性问题,但我们相信,历经此次颇为艰难,但规模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的调查,我们至少可以对国内VC的发展状况有一个较为详细地了解,这对国内不管是VC还是创新企业而言,都是一个非常重要,也很具意义的开端。我们更相信,在我们已经构建的框架下,辅以我们进一步的努力,我们将更准确地把握国内VC的发展状况。

评估体系

数据的收集固然艰难,如何评估更为重要。我们一度准备采用美国RedHerring杂志对VC的评估模型,但由于其中诸多指标并不适合国内的具体情况而放弃。

在RedHerring杂志的评估体系中,共有十项评估指标,每项指标各占10分,如果被评估的VC能够达到相应的规定,那么就可以拿到满分;各个指标得分的累计,就构成了该VC的总分,从而通过对分数高低的排序,得出名次。其中有两项指标是这样的,一项是每个基金经理人的投资达到10亿美元,则拿到10分;另一项是一个基金经理人担任被投资企业董事的数量为6个,则拿到10分。

这两项指标明显不适合国内,我们难以想象国内有几家VC的总资金量超过10亿美元,也很难想象国内有多少家VC投资的企业个数能超过6家。我们曾经力图在这个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国内情况,但最终放弃。因为相比较而言美国VC发展超过20年,可以形成一套稳定而细致的评估体系,但对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VC,这,明显是勉为其难。由此,我们决定简化评估体系,并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在力争客观公正的情况下得出了以下评估模型。

本次排名共分为2个部分:2001年风险投资公司综合排名、2001年最活跃的风险投资人排名。

其中第一部分是对风险投资公司综合实力的总体评估,在这个评估体系中,我们共列出了6项指标,总资金(20%)、在国内已投资的资金总量(15%)、在国内已投资的企业个数(5%)、本年度投资总量(40%)、本年度投资企业数量以及知名度(10%)。根据各项指标所占的不同权重,进行加权平均,最终产生综合实力50强。

第二部分是针对投资人的评估,它共由4项指标组成:公司综合排名(20%)、本人年度投资金额(40%)、本人年度投资企业个数(10%)、知名度(30%)。同样是对这些指标的加权平均,我们得出了最活跃的20名风险投资人排名。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解释一下知名度的评判,由于对VC品牌的具体量化评估尚不存在,由此,我们采用了一个简单但仍基本反应客观情况的方式,那就是通过网上搜索该公司名称或者投资人名字等关键词,最终得出搜索数目的方式,得出该创投公司及投资人的知名度指标。在我们甄选的搜索引擎,包括了Google、新浪、搜狐和Yahoo。

本土VC雄起

深圳创新投无论是在资金总量,还是投资数量以及综合排名上,都无一例外地占据了前3位;而北京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广州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以及上海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等盘踞国内重镇的本土VC,都开始攀升到综合排名的前列,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本土VC开始雄起。

其实这本来就是大势所趋,就如同在世界品牌林立的家电产业,最终凸显出来的仍然是国内品牌一样。但不能否认的是,美国经济一连串的打击,是这种状况得以提前出现的主要原因。海外投资机构的基本策略非常清晰,那就是当经济不景气之时,首先削减海外市场。曾经在投资界出手频频的高盛,今年几近销声匿迹;曾经风光无限的软银,也不能抵挡来自美国的风暴,就是这一现象的典型明证。

但同时不能否认,海外风险投资资金仍然在国内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IDGVC、INTEL始终是国内影响力最大的VC之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IDGVC、INTEL这样和国内经济关联度较高的企业,其投资伴随世界经济形式衰退而衰减的速度就越钝化。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在其中犹为典型,其作为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但由于其业务大部分集中在国内,从而使其投资并没有受到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甚至投资数量还有所增加,达到2000万美元,超过去年。

同样应当看到的是,本土VC的快速崛起,仍然体现在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风险投资机构上,而鲜见曾经活跃异常的民间风险投资商,如利德投资、涌金集团等等。我们并不是说政府投资的风险投资机构如何,而是对于新生的国内风险投资界来说,多元的资金结构,以及市场化的广泛参与,必定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众所周知,二板未能及时推出,是使得这些本来筹资渠道就不宽阔的民营VC,在投入几乎所有资金之后,不得不沉于寂静的根本原因。

投资领域变化不大

尽管VC业格局正不断变迁,但VC关注的产业却并没有过大的变化。

统计资料显示,VC最关注的前三大产业仍然是IT、生物制药和新材料。有所变化的是,媒体和IC设计所受到的关注程度有所提升,分列第4、5位。这点基本吻合国内的产业投资现状,互联网的衰退并没有影响到IT产业的高速成长,今年几个大的投资案例也基本集中在IT领域。如获得INTEL和龙科共同投资1200万美元的中科国际;凯雷和INTEL共同注资1700万美元的长天等等。

有所意外的是媒体和IC设计,这两个领域一度成为今年投资界关注的明星,但真正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却并不多。这主要和VC对这两个产业的认知有着密切的关联。在VC眼中,媒体是一个充满机会和变数的领域;而IC设计则正处于酝酿、培育和突破瓶颈阶段。在这种认知之下,其所形成的投资策略自然就成了积极关注下的观望。

以技术投资为主的风险投资商,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对互联网的重新定位。在我们对风险投资商最关心技术的调查中,互联网概念已经不复存在,有的也仅仅是经细分后剩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技术。

本次调查得出最具投资前景的三大技术变成了无线宽频通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无线宽频之所以能够成为风险投资商最关注的技术,主要归功于中国移动通讯业务的高速发展,使得无线宽频的应用空间得以前所未有的拓展;而生物医药是由于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从而衍生出来的广泛应用;新材料则在未来可能产生新一代的革命。

本次调查尽管还有不尽之处,但我们第一次梳理国内VC的目标还是得以顺利完成。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在对国内VC具备一定了解的情况下,更是清晰地看到了国内VC伴随着国内经济成长而不断产生的飞跃。

我们仍旧坚信明年还将是国内创新企业家和VC共谱梦想与光荣之曲乐的年份。

2001年影响中国风险投资的最重量级人物说明:

跳跃式前进,这是中国风险投资典型的发展轨迹,这种轨迹的形成,如果没有一些颇富影响力人士的极力推动,是不可想象的;回首2001年中国风险投资界的历程,可谓狂风暴雨下依旧倔强,这种倔强力量的源泉,也离不开这些人士的执着信念。

成思危是无可替代的国内风险投资之父,没有他多年的奔走呼吁,没有他倾情关怀,国内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或许要迟滞多年。具体到政策层面,科技部负责了具体实施。不少相关的风险投资业政策的推出,几乎每一次都大大推动了业内的发展。更何况科技部本身,早在多年前就以火炬基金的形式,一直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实际的帮助,恰如火炬的寓意,火炬基金确实为国内风险投资业点燃了启明之光。

当然,除了法律环境以及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之外,风险投资业人士的不断努力同样是国内风险投资业真正发展的基本推动力之一。当麦戈文先生在1992年成立IDGVC之时,国内企业尚不知VC为何物,但一大批国内企业却一直得到来自IDGVC的资金支持,时至今日,这样的企业已经多达80多家。

和麦戈文相类似,徐大麟、陈立武以及刘宇环等华人创投界前辈,同样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国内创投界的发展。柳传志则通过成立联想创投的形式,最终使得国内VC界和IT巨头之间形成了有效联接。从而开始国内创投界从引进到本土化的进一步推进。

熊晓鸽、孙强,他们背后的IDGVC和华平投资都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风险投资商,且由于他们很早就来到中国,并通过他们优秀的投资业绩,成为国内风险投资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2001年本土VC排名(基金总量)说明:

从排名资料,我们至少可以捕捉到以下几个特征:

1、总体而言,本土VC尚处于成长期,资金规模较小。

按基金总量排名的十大VC的基金总量之和(9.73亿美元)尚不足五大国外VC在中国已完成的投资总量(11亿美元)。

2、VC地域分布极其集中,多数扎根于新经济的策源地。

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在基金总量前40名的本土VC之中,北京14家、深圳8家、上海8家,三大城市占VC总数的75%。

2001本年度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金额排名说明:

VC的年度投资量体现了该VC当前的活跃状态,而结合当期的市场环境,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投资取向。将年度投资排名表与累计投资排名表相对照,还可感受出近年国内外VC的力量消长和投资变化。

本年度在国内市场投资量位居第二的VC是深圳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6500万美元),紧随其后的是新家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6000万美元)。仅对投资总量静态对比,国内外VC在本年度基本平分秋色,而从动态角度,国内外VC活跃程度的消长则显而易见。这种此消彼长的变化特征显现出风险投资的周期性规律,也反映出国内外VC在运营时间和所面对的市场区域的差异性。国内VC多数成立不久,尚处于投入期,同时,由于实力所限仅关注国内市场,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也较小;而国外VC则不同,其全球化战略注定了它的投资步调将随全球产业经济的脉动而起伏。

风险投资商在中国投资总量排名说明:

VC在中国累计投资总量的统计结果显示出了中外VC在资金势力上的差距,尽管在近2年国外VC的投资额大幅减缩,但仍然在累计投资总量的排名中占据绝对优势,前10名中仅有深圳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一家中资机构入围。国内VC规模化的道路,现在看来任重道远。

当然,国内VC大都刚刚成立,缺乏实际运作经验,因此在成立之始往往本着尝试心态,而不敢大规模投入的原因;加上国内相关法律尚未出台,也导致了其资金募集渠道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VC的大规模扩张。

明年最受VC瞩目的产业与技术说明:

对于产业和技术调查,我们在调查总样本的200家VC中选择了100家发送调查问卷,共回收调查反馈67份,再按照总体样本空间的样本分布结构(考虑了内外资、资金规模、成立时间三项因素)抽取出结构一致的最大统计组(共48份),对此48份反馈表进行统计汇总的结果如后文中的表格所示:

产业关注

尽管纳指狂跌直接引发风险投资陷入低潮,但高新技术产业永远是VC们的最爱。从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我们依然在前三位看到了三张熟悉的面孔:IT、生物制药和新材料。在最受VC关注的九大产业领域中,媒体、物流产业算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另类。

产业认知与投资策略

对某个产业领域的关注并不意味着现实的投资热情。根据统计资料,VC们对所关注的各产业领域有着不同的产业认知和投资策略选择,具体见表:”产业认知与投资策略”中的描述是对VC主流观点的摘录,谨供参考。

影响投资策略的因素分析

毫无疑问,广受关注的产业领域之间必然存在某些共性,正是这些共性特征吸引了VC们的关注目光。我们通过对反馈结果的汇总分析,挖掘出了六大因素点,并根据其在特定位次出现的次数进行加权打分,最后按得分多少排出了六大因素点的重要次序是:

最受VC关注的技术排名

根据反馈资料,最受VC关注的具体技术较为分散,基本呈正态分布,关注频次最为集中的技术领域有无线宽频通讯、基因、纳米、网络基础设施、光电子等。

由于样本空间较小,未做深入的统计分析,仅对关注频次较高的若干技术领域罗列如下表,

结束语

需要指出,无论对于产业还是技术,本次调查所得出的统计结果只是对风险投资主流方向的概貌勾画,至于特定地创新企业能否与风险投资资金真正接合还取决于具体项目本身的特点。当然,《数字财富》将一如既往的关注创新企业与风险投资的发展动态,并力求通过我们提供的信息,以及深入观察、总结相关事件、现象,从而实现建设创新企业与风险投资之间宽阔桥梁的目的。

(本期专题中,《2001年中国风险投资50强排名》、《2001年度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金额排名》、《风险投资商在中国投资总量排名》、《2001年影响中国风险投资的最重量级人物》、《2001年本土VC排名(基金总量)》系《数字财富》杂志和清科公司共同合作完成。本专题执笔:陈慧明、李英元)

猜你喜欢
风险投资总量
风险投资企业关系嵌入与投资绩效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总量榜
电信业务总量保持高位增长
中国创业板风险投资退出绩效的实证分析
中国创业板风险投资退出绩效的实证分析
绝对离差风险测度下的多阶段风险投资组合优化
大棚番茄钾肥总量控制试验
环保部:今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大幅下降
持币观望 第一季度VC总额同比减少50%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现状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