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

2001-04-29 05:32陈兆兰
人民教育 2001年2期
关键词:新兵小马班级

陈兆兰

“衰新兵教哪个班,哪个班就好;他到哪个年级,哪个年级就上”

袁新兵,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教师,1米82的个子,健壮、朴实、敦厚、勤勉。如果把长芦中学一群风华正茂、朝气勃发的青年教师比做校园中一片挺拔的雪松树的话,那衰新兵就是这雪松林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一棵。

1994年,学校数学教师奇缺。原本教地理并小有成绩的袁新兵,服从学校需要,转行改教初一两个班的教学兼班主任。由于他刻苦钻研业务,很快便掌握了初中数学教材教法,1997年中考,他所教的两个班,数学成绩名列全区榜首,所带班级成为市级优秀班集体。

为了加强起始年级的教学力量,1999年学校派袁新兵到初一任年级组长、教数学课、当班主任。不久,传来初三某班数学成绩差,难以冲刺中考的消息。就在校长为此忧心忡忡之际,袁新兵主动请缨:“把这班的数学文给我吧,跨头教学,我能行。”几个月后,这个班的数学成绩由低变高,顺利地通过了中考。他所带的初一年级也捷报频传,所教班级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班级被评为文明班集体。

2000年,学校净增4个班,师资非常紧张。袁新兵又找到校长说:“再给我两个班吧,两个落后班,我能带好。”

“袁新兵教哪个班,哪个班就好;他到哪个年级,哪个年级就上。”贲有骅校长这样称赞他的爱将。

袁新兵是靠什么妙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带着一连串的疑惑,记者走进了袁新兵的班级。在他的珑级里,记者听到了同一个声音:“我们的数学学得最轻松,没有负担。”学校教导处的老师告诉记者,1999年上学期,初一语文测试的作文题目是《這样的_____我喜欢》。袁新兵所教的学生不约而同地在横线上填上了“数学课”成“袁新兵”,袁老师是学生最喜欢的人,他教的课是学生最喜欢的课。

说起这套负担轻、效率高的教学模式,袁新兵对记者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实际上就是教师主讲。教师讲得过多,学生练得太少。这使我想起小时候学骑自行车的经历。父亲教我学骑车,要领讲了一遍又一遍,可我还是学不会。后来,我的一个小伙伴教我,什么也没说,只是提醒我不要怕摔跟头,多练习。没有多久,我就学会了。教学也是如此,如果训练不扎实,学生就不可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袁新兵在教学中实行的先预习、后教学、当堂练的教法,让他的学生受益匪浅,学习的积极性高涨。

在课堂上,袁老师的讲解少而精,讲在学生困惑处,讲在学生所学不足时,寓讲解于教师的点评中,有点拨、诱导于学生的难点处。教师在课堂上用于启发、提问、评点、纠错、小结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而学生的练习则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他改“练在课外”为“练在课内”,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5-6轮练习,每轮练习都请学生上黑板做演示,再请学生上黑板做批改,最后由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评点。这样,6轮练习下来,全班每人至少有一次上黑板练习的机会。袁新兵费尽心机、苦心钻研,变平面式练习为由浅入深的递进式练习,变机械重复性练习为变式练习,密度适宜、层次感强。他的课上,不见教师大段的讲解,只见学生争先恐后地上下黑板,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紧张和兴奋的学习状态中,学习的积极性极高。

袁新兵在教学上是个“全能”型的教师。由于他凳数学作业少,因而他能对学生所学的其他学科进行辅导,语文、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他都为学生倾注了心力。正因如此,他的班级做到了各科成绩齐头并进,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孩子能分在袁老师的班里,那可是我们今生的福气”

袁新兵不仅是个教学能手,还是个优秀的班主任。他带班有他的绝招,那就是家访和使用家校联系薄。每接一个班,他都将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们,把家访放在第一位。1997年深秋的一个夜晚,一个电话打到他家里,原来是插班生小徐,因为学习困难不想读书了。袁老师心想电话里怎么说得清呢?随后立即骑上自行车向小徐家赶去。着见袁老师半夜风尘仆仆地来家访,家长和小徐都非常感动。经过一番耐心细致的交谈,小徐终于醒悟了,打消了辍学的念头。后来,小徐在袁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初中毕业后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袁老师几乎每天都要给思想和学习“有情况”的学生家打电话。他的妻子说,家里电话儿乎成了袁新兵的家访专线,电话费不知被他用去了多少。尽管学校没硬性要求教师必须到学生家进行家访,但他还是不满足于电话家访,每学期,他至少要到每个学生家庭访问两次,而时间总是安排在休息日。由于举生家都住在农村,分布分散,袁老师总是朝出夜归,披星戴月。一个雨后的夜晚,眼睛近视的袁新兵因看不清水而还是路面,连人带车摔到了沟里。他的脸上、手上都被石头划破了。当他带着伤痕敲开计划中最后一个学生家门时,学生和家长都惊呆了!他们紧紧握住袁老师的手,激动地喊了一声:“袁老师……”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有一次,袁老师刚接手一个新班,发现班上有4名学生旷课半天。下午一放学,他就租了一辆马自达,连续跑了4个学生的家庭,当他敲开最后一个学生家门时,已是深夜一点多钟了,学生早已在热乎乎的被窝里酣睡许久。孩子的家长感激万分,不知说什么好。事情过后,那4名学生十分内疚。从此,班里再也没有出现过旷课的情况。

除电话家访、上门家访外,袁新兵还特别注意利用家长会的机会教育学生。刚上初中的小马在一次狱学测验中不及格,这在袁新兵教学档案里是极少见的。开过家长会后,袁老师把小马的家长留下来。他让小马坐在对面,然后左手抓起小马的手,右手摸着小马的头,笑着对他父亲说:“这孩子挺聪明的,潜力很大,只是有些不用心。”又对小马说:”上中学了,不能像小学那样贪玩,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知道吗?”、马点点头。袁老师说:“那下次能争取考出好成绩吗?”小马响亮地回答:“能!”本来局促不安的家长,突然站起来,握住袁老师的手动情地说:“袁老师,您真是个好老师,我家小孩有望了。”原来,小马小学学习一直不好,家长会大都成了受罪会,父母谁也不愿意参加。今天第一次听到老师对孩子的肯定,着到了孩子的希望,怎能不激动呢?此后,小马的家长经常不请自来,向袁老抑询问配合学校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

说到袁新兵带班有方,不能不提到他创造性地使用家校联系薄、值日班长和班委制。在学生那里,每人都有一册家校联系薄,它往来于家长和班主任之间。通过它,袁老师每周同每位家长进行密切交流。学生们说:“这个小册子是袁老师放在我们家的‘督促仪,看见它,就仿佛看到了袁老师那双殷切期望的眼睛。”袁新兵的学生们还说:“有不少同学从来就没有当过班干部,袁老师给了大家自主管理班级的体验。可别把这看成是小事,由过去被动地接受管理,到现在主动积极地管理全班,由旁观者到班集体的主人,两种身份,两种感觉,两种效果。”袁老师带的班,班级常规抓得好。能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学校的“流动红旗”往往到了他的班就不流动了。

袁新兵对班上每一位学生爱之深、爱之切,有目共睹。他的这种崇高的师爱从不挂在嘴上,而是体现在平时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中。

家境贫寒的小成,已记不清袁老师给他买过多少顿饭,谈过多少次心;打算退学的小黄,也说不清袁老师到过他家多少次,带头动员同学给他写过多少封信;学生小徐清楚地记得,那次旷课在家请朋友吃饭,把手给弄破了,不敢到校。袁老师提着慰问品去看望他,没有一句批评,只是千叮咛万嘱咐:注意伤口,千万不要感染啊……就是这样,袁新兵用他非凡的耐心和满腔的热情,换来了全班48名同学的齐头并进。

每到暑假分班时,就会有许多家长打听:“袁新兵带哪个班?”不在他班,就找关系、托热人,希望能分到他的班上。已經分到他班上的,又担心不能跟他走,希望能把他留住。家长们都说:“孩子能分到袁老师的班里,那可是我们今生的福气。”

其实,袁老师治理班并无什么特别惊人之处,关键是他善于密切观察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经常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家庭与学校达成相互一致,形成合力。要说有所不同的,那就是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做法,不少教师想到了却没有做到,而袁新兵却踏踏实实地做到了。有句俗话说得好:“生活中有人醒得早也起得早;而有人醒得早却起得晚。”袁新兵就是那种醒得早,也起得早的人。勤奋,使他的教育业绩在日积月累中逐渐丰厚起来,宜至达到卓尔不群。

“管他叫‘衰木,那是我们对他的赞美”

外人并不知晓,其实袁新兵在从教中也有过困惑、迷惘和动摇。1989年那年,他远离家乡只身来到长芦中学。由于当时学校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的艰苦,使袁新兵尝尽了“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的滋味。他的同学下海的下海,从政的从政,他也困惑了。夜深人静时,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袁新兵想起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这一夜,他失眠了。

就在此时,学校领导给他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校长亲自出马,解决了他的落户问题,还指派专人负责年轻教师的伙食,终于结束了他们每天在街上吃面条的历史。校长把全校惟一的彩电和录像机交给他们,还与他们这些外乡的“游子”共度佳节。袁新兵至今难忘校长以碗代杯,与他们畅谈畅饮的情景。意新兵身边的老校长、老党员、老教师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日日感召并且影响着他。袁新兵很快走出了迷惘,不仅坚定了终身从教的决心,还从教育教学工作中找到了当教师的乐趣。

1993年10月,袁新兵的妻子临产住院了。他真想守候在妻子的身边,迎接孩子的诞生,但学生们等待着他,数学课不能不上。他像往常一样上班,只是下班后才匆匆赶往医院,也没有跟人提起这件事。学校领导知道后,去医院探望。他的妻子委屈地说:“袁新兵一点也不工得体贴人,就和木头一样。”从此,“袁木”的雅号就被喊开了。

袁新兵工作时极少请假。他结婚、孩子出生、家人生病,都坚持上班。前年,他破例请假3天,因为远在家乡的父亲在工地上被害。他急火火地赶回家,面对被害的亲人长跪不起、泣不成声。因为案情复杂,一时难以处理,他只请了一天半假,就又立即赶回了学校。

为了他钟爱的教育事业,他十几年如一日地奋斗着。他当班主任,教3个班的数学,跨头教案要准备两套;他在校时间很长,可却没有备课时间,每天上下班都拎着个塑料袋,教材、教案随身带,每晚都要花两三个小时备课,常常忙到深夜。为此,妻子埋怨他:“哪有你这样工作的?”有人说他像陀螺,精力过剩,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实际上一天下来,他也累得筋疲力尽,有时回家顾不得吃饭,就一头倒在沙发上睡着了。有人说他是个“木人”,因为他除了工作,一点也不为自己着想。几年前他妻子下岗,乡下还有老母赡养,三代人靠他一人的工资维持生活,家里四壁空空。而当他的学生有困难时,他从来都是出手大方,没有一点吝啬。有一次,妻子对他说:“你的教学水平高,要是能带几个家教,也可以补贴一下家用。”袁新兵说:“我去搞家教,势必会分散工作精力。如果我们的孩子遇到一个工作分心的老师,你会怎么想?袁新兵也经常给学生补课、辅导,可那全是义务服务,从没向学生收取过一分钱。

他的同事们说:“‘袁木在工作上有一股拼劲儿和疯狂劲儿,他真是‘木,我们管他叫‘袁木,那是我们对他的赞美!”

古人云:“天道酬勤。”辛勤地耕耘,默默地付出,无私地奉献,也使袁新兵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师德标兵”,“江苏省劳动模范”……各类奖章、奖状撂起来足有一尺多高。而袁新兵谦逊地说:眼前所得到的,并不是我所刻意迫求的。这荣誉实际上意味着今后要有更高的目标、更多的付出。我愿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紧张忙碌,能使我的生命价值发挥到极至……

猜你喜欢
新兵小马班级
班级“无课日”
立正!新兵们
勤劳的小马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新兵跳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