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化

2001-04-29 05:32武健
人民教育 2001年2期
关键词:成果交流信息

武健

在美国学者比尔看来,体现当前科学新动向的教学法应包括三个步骤:第一,讲完一般的背景后,接着进行本门学科的训练;第二,运用本门学科的知识,解决这一领域的大量问题;第三,各门学科通过共同的问题,互相联系起来。他称此为“三层塔”,即试图探索各门学科的相互关系,从而给课程确定一个简明的、系统的结构。

从计算机的工具性来看,比尔的“三层塔”教学法适用于现代信息技术课绝大部分内容的教学,尤其适用于互联网部分的教学。互联网的教学不仅仅是对浏览器窗口、界面、操作的教学,还是使用工具获取信息的教学,更是过滤、处理、分析信息的方法与手段的教学。它的教学方法应当是:首先完成对本学科知识的探究,即尝试使用互联网,然后应用互联网知识解决间题,尤其是解决相关学科知识的共同问题。

因此,现代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尤其是互联网方面的教学,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应当是在其他学科知识的背景下完成的,这些学科的知识也就是一个个贯穿于互联网教学中的主题。

主题化互联网教学就是学生在相应的知识主题下,在完成一个个主题带来的大量任务的过程中,探究、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教学。这是计算机学科的工具性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性相结合的一种模式,是培养学生掌握整个学習过程的一种模式,也是培养学生使用合适的工具、利用合适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的一种模式。在主题化教学中,学生除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方法和使用学习工具的探究与掌握,是对学习过程的参与。

主题化网络教学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教学。它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也是学生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学会方法、获取知识;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在过程中形成并完善知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学习领域和研究内容、不断尝试使用新的方法、不断尝试利用新的工具……

主题化互联网教学的课堂模式有四大步骤:设置情景——提出主题——完成主题——总结与成果展示交流。

一、设置情境。

设置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知识主题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例如:在“用网络做研究——我们的环境”这个互联网主题教学中,首先要提出研究‘环境”这个主题的必要性:人类的活动直接影响到环境的变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如风沙、沙漠化等。这样,可以将学生引入要进行研究的主题之中。

二、提出主题。

提出学生研究主题的作用是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将要在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范围内、什么样的框架下进行学习或者研究。提出主题后应当立刻构思完成主题的方法与手段。一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或对主题进行一定的说明,或将一些大型主题分解成几个小的主题以便学生分别进行专项研究。教师可从中揭示一些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

三、完成主题。

完成主题是主题化互联网教学过程的重要过程,其中主要包括五个步骤。

第一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已经提出的方法与手段通过计算机获得相关的信息。如果遇到困难,学生可先经过自我研究、同学间协作学习与研究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巧妙引出完成下一个任务的方法或技巧。

第二步,在学生获取信息后,要培养学生尝试使用合适的方法对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过滤、分析、处理,使学生对知识形成一定认识。例如,在“搜索网站——用IE看世界(首都北京)”主题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利用网站搜索引擎找到众多的关于首都北京的网站信息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或分头查寻,或共同学习,保留有用的信息,过滤出有用网站,然后再交流有用网址,进行相关学习。在这个阶段,可以使用浏览、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第三步,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得到的不同信息形成自己的、初步的学习体会或者研究成果,并且以论文、电子投影片或者主页等形式将初步取得的成果具体体现出来。例如:在“用IE看世界——我所认识的朝鲜战争”的主题教学中,学生们因为看到各自不同的网页,得到不同的知识点,形成了不同的观点。这种初步形成的观点与取得的成果,在小学中低年级,往往以一句话或者几个标题表现出来,高年级的学生往往可以用小论文表现出来。一些优秀的小学生往往可以用较长篇幅的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文章的观点虽然不完善,甚至不太正确。但是,学生将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完善、修正自已的认识。而在完成这个初步认识的过程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过程正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是现代信息技术课中最重要的内容。

第四步,对形成的初步成果进行研讨。教师利用多种形式来完成对成果的研讨,或者编成群组在班级内交流,或者通过网络进行远程交流,对初步形成的成果进行合作的研究与讨论。教师身为组织者、引导者要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人,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的认识,并补充正确的观点。例如:在“用网络学习——海洋生物”主题教学中,四年级(3)班的3名学生在初步研讨阶段合作列出了12个标题。在经过1节课的研讨与课下1周时间的继续交流和补充后,使最初12个标题的文字材料,扩展成具有20张投影片、有故事情节、有科学小知识、有自我观点的Power Point演示辅助材料。

第五步,经过充分的研究、讨论后,再根据收集到的新信息,完善自己的学习体会或者研究成果。在此时,不再固定于一种信息来源。因此,学生此时得到的成果,往往不仅是从互联网网站上得到,有时还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像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电台、访问等得到,并通过它们验证

自己的结论与成果。例如前面提到的学生作品“危险的海洋生物”的参考资料有《少儿动物百科》、《海洋生物趣闻》等书籍,另外还有学生自己积累的小卡片以及众多的参考网站。我认为只有在众多的信息来源的使用对比中,学生才能够充分体会到互联网的优点与不足。

完成主题过程中的几个步骤,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是在不断重复着的。无论是阶段性完成的主题,还是一个没有完成的主题,都在不断地得到新的信息,不断地进行研讨,不断地完善、修正中形成观点。这样,学生的观点才能不断地由错误走向正确、由简单走向复杂、由幼稚走向成熟。现代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也会从课堂教学扩展到课外的学习活动。

四、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经过一段时间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形成观点与取得成果、修正观点与成果,完成阶段性的成果并不是主题化教学的结束。学生还要学会展示、推销自己的成果,对完成的主题可以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展示与交流。教师既可以指导和组织学生通过E-mail将自己的成果发送给自己的师长、友人,也可以将成果形成小论文打印出来;既可以将其做成主页的形式在网上发表,还可以制作成电子投影片在课堂中与同学交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展示和交流自己的成果,我们尝试过两种形式:一种是将文章在学校橱窗内展示;一种是利用电子投影片在课堂上向大家演讲交流。两种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展示和交流的過程中得到了满足感与成就感。

在主题化互联网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般来说,学生要学会通过使用探索法、发现法去探索和发现相关的信息与知识;学会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学会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其中的联系认真思考;学会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和讨论,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地协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得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与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手段,形成了自己的成果,还在成果的展示中获得了成就感。

在主题化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然后,通过对主题的分析或者分解,帮助学生分析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与完成的途径。在学生的自我学习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以帮助学生高效、高质地取得成果。

主题化互联网教学实质上是建构主义在信息课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化。这种教学以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加以组织、引导、协调;这种教学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学习工具,以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强调获取信息、过滤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及强调学习的全过程和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为重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

主题化教学与互联网课堂教学尝试与研究

根据主题化教学模式与思路将整个互联网教学分成、几个部分进行教学尝试:

第一部分:初步认识网络。

主题包括:我能上网了、我用IE看世界等。

第二部分:在线交往。

主题包括:

1.我想在网上发言(网上论坛)。

2.我们的直接谈话——网上聊天室。

3.在线交往的意义(讨论与研究)。

第三部分:丰,多彩的网上世界。

主题包括:网络基本知识(网站、网页、网址、链接等知识)、使用网站(以介绍政府、联合国、商业网站、新闻、体育等网站)。

1.了解网上联合国(学习网站与网页,记下网址)。

2.我看电子图书、我看网络新闻等主题(内部链接与外部链接)。

3.我是科普大学生(科普城网站)、我做小花脸(花脸道网站等有意思的交互式网站)。

4.在线考试(下一代网站)。

第四部分:电子邮件。

主题活动:致网友的信。第一封信——我,第二封信——我的家庭,第三封信——我的学校,第四封信——我所在的城市。

第五部分:用网络来学习和研究。

主题活动:搜索信息的方法(了解搜索引擎,搜索主题:“搜索网站——用IE看世界和首都北京”、“互联网与学习——奇妙的鲤鱼溪”、“网络研究——我们的环境”等)。

第六部分:我来做主页。

将原先的研究成果与自己的观点、论文做成简单的主页形式。

在主题化互联网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主题所占用的课时将有长有短。往往小的主题可以1至2课时完成,像“了解网上联合国”这样的主题;而大的主题需要5至6节课甚至更多的课时才能完成,像“网络与研究——我们的环境”、“网络与研究——海洋生物”、“网络与研究——天文现象”等主题。根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们所体现的特点来看,当主题活动的时间过长时,学生兴趣与热情容易下降,不利于主题化教学活动。因此设计好相关知识主题也是重要研究内容。

在对主题化互联网教学进行分解后,在教学中尝试的方法是,先以4至6年级计算机小组(没有经过优选,共16人,以男生为多)的学生为对象进行教学尝试。在两三个月的时间内学生形成自己的成果,利用互联网形成研究报告二十余篇(有合作完成)。当效果比较满意后,再将简单的教学主题加入信息课互联网课堂教学过程中。在两个月的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均完成的成果有“致网友的一封信——我”、完成了“用IE看世界”等主题,学生的信息获取、过滤、分析、处理的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同时,在小组中进行的“决战朝鲜”游戏与朝鲜战争的主题化活动:“游戏、网络与学习——‘决战朝鲜与我所认识的抗美援朝”已取得成果数篇。

猜你喜欢
成果交流信息
如此交流,太暖!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交流平台
劳动成果评比
订阅信息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交流平台
展会信息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