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大师麻彩楼

2001-05-20 09:36
中国民族 2001年2期
关键词:黄梅戏剧团艺术

含 震

提起安徽,人们自然会想起黄山和黄梅戏,而提及黄梅戏,人们自然会想起严凤英。经过老一辈艺术家的辛勤耕耘,黄梅戏很快由不知名的地方性剧种而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五大地方剧种之一。但圈外人都很少知道,与严凤英同一时代的还有一位著名的回族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她就是国家一级演员原安庆黄梅戏二团团长麻彩楼。

从京剧转向黄梅戏,使黄梅戏殿堂里此后多了一位大师

麻彩楼,原名麻玉琦,生于1938年,她的父母都是京剧艺人,父亲是一位琴师,由于家庭环境的薰陶,麻彩楼小小年纪就能跟着京胡有板有眼的唱上几段。父亲见小彩楼聪颖伶俐,便把当时只有六、七岁的她托付给了他的朋友王顺海。拜师以后,小彩楼学了《女起解》、《小放牛》、《拾玉镯》、《武家坡》等京剧启蒙戏,8岁时就开始在剧场登台演出一些折子戏了。

1951年,小彩楼随父母来到安徽贵池、大通一带码头搭班演出,受到当地观众的欢迎,当时观众中曾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小摇篮里装皮球,哪个不晓得麻彩楼”!不久,麻彩楼正式加入了青阳县剧团,并担任领衔主演。

1952年夏天,麻彩楼作为青阳县剧团的主演,来到合肥参加了省暑期艺人训练班学习,编在京剧队里。麻彩楼很早便对黄梅戏这个地方剧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观摩黄梅戏老艺人的演出。在艺人训练班期间,她对黄梅戏的认识和感情又加深了一步,在一些老艺人的劝说下,遂决定改学黄梅戏,并拜黄梅戏老艺人王剑峰为师。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学习,她逐渐掌握了黄梅戏的传统表演艺术和唱腔艺术。1954年秋天,她第一次登台演出黄梅戏《白蛇传》,麻彩楼饰演小青。接着又主演了《嫦娥奔月》、《花木兰》等剧目,在青阳县引起轰动。麻彩楼对黄梅戏的抉择,使黄梅戏的艺术殿堂里多了一位艺术大师,也使她的艺术生涯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麻彩楼演过京剧、话剧、歌剧,也练过川剧、婺剧基本功,因而戏路较宽,擅演各种行当的戏。她主工花旦,兼演青衣,老旦,反串小生。她对传统戏曲程式很熟悉,很注重,但从不生搬硬套,而是融汇贯通,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956年,麻彩楼18岁,她参加了安徽省第一届戏剧汇演,主演了黄梅戏现代戏《金狮子》、《巨流》及传统戏《罗氏》。麻彩楼精彩的演出,受到当时来安徽指导工作的中国剧协主席田汉及有关部门领导的一致赞赏,被大会评为演员一等奖。当时获黄梅戏演员一等奖的女演员只有两人,另一位就是严凤英。此届戏曲汇演成为麻彩楼艺术生涯的一个新起点,由此她迈进了著名黄梅戏演员的行列。

1960年,麻彩楼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参加了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国宴,并和严凤英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夫妻观灯》,麻彩楼反串剧中的生角王小六。同年,麻彩楼灌录了艺术生涯的第一张唱片《穆桂英》。

舞台耕耘硕果累

“文革”十年,麻彩楼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1968年冬,她和剧团里的其他同志下放到离安庆几百里的黄湖“五七”干校。

粉碎“四人帮”后,麻彩楼才又焕发了艺术青春,她的表演含蓄蕴籍,真挚深沉,唱腔情真意切,吐字清晰,委婉传情,富有内在魅力,身段水袖尤见功力。进入中年以后,麻彩楼更加注重对人物角色内心世界的把握和角色的审美价值。1979年,她在《杨门女将》中饰佘太君,表演和唱腔均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同年,她在现代戏《选才记》中扮演一个受“四人帮”迫害的女教师,参加了省戏曲调演。由于麻彩楼对角色把握准确,生动感人,又一次荣获省优秀演员奖。

1988年,在黄梅戏电视剧《桂小姐选郎》中,麻彩楼一改往日端庄凝重风格,扮演了性格风趣,泼辣的老板娘乔婶,因对角色理解深、体会透,麻彩楼的精彩表演加强了全剧的喜剧效果,因此她获得了《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其后,她又应邀在多部电视剧如《虎情》、《跑婚》、《梨园笑声》等剧中担任重要角色,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演而优则导。1989年,麻彩楼在黄梅戏电视连续剧《小辞店》中担任导演。《小辞店》一剧是严凤英早期代表作,久演不衰,风靡大江南北。如何使这出戏符合当代观众需要,去莠存精,以健康向上的内容和生动浓郁的生活情趣呈现给观众,是摆在麻彩楼面前的一道难题。麻彩楼和她的同事们知难而上,大胆尝试。电视剧摄制完成以后,试映征求意见,专家们对该片给予一致的肯定,特别肯定了创作人员改革创新的路子。

1989年,麻彩楼率团赴澳门演出,担任副团长兼艺术指导。她以一个戏曲活动家的魅力,承担了大量的细致工作,使演出大获成功,从而扩大了黄梅戏在海内外的影响,得到了港澳同胞各界人士的好评。

麻彩楼1982年起任安庆黄梅戏剧团团长。她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任劳任怨,大胆管理,使剧团各项工作井井有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除了黄梅戏舞台演出外,剧团还拍摄了黄梅戏电影《香魂》,拍摄了黄梅戏电视剧《郑小姣》、《天仙配》、《女驸马》、《桂小姐选郎》、《小辞店》等,从1984到1986年连续荣获三届电视“金鹰奖”。

桃李芬芳满园春

十年浩劫,黄梅戏难逃厄运,许多演员被调离、改行。粉碎“四人帮”后,安庆黄梅戏剧团面临着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局面。黄梅戏能否梅开二度再创辉煌?麻彩楼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悟出,只有大力培养年轻演员,以新人新戏和一流的演出质量,才能赢得观众,赢得市场,重现黄梅戏的辉煌。为此,1982年麻彩楼出任黄梅戏剧团团长后,首先抓的一件事就是在团内组建了一支青年演出队。为了早出人才,推出新秀,她自己首先带头让台,然后再说服一部分中老年演员让台,并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青年演员上面,这一重大决策,得到了领导及团内大多数人的理解与支持。不久相继为青年演员排演了《花田错》、《桃李梅》、《儿女恩仇》等一批大戏,加强了对演好传统剧的基本功训练。

麻彩楼为青年演员的成长,废寝忘食,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她不顾自己多种疾病缠身,手把手地向青年演员传授表演技艺,教戏育人,孜孜不倦。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这批青年演员脱颖而出,如旦角王萍、小生孟建民、老生张良旺、丑角陈明友等。

80年代中期,麻彩楼又在众多的青年演员中间,重点推出了韩再芬、李萍、熊展龙等演员。如今,他们已成为黄梅戏舞台上的骨干。这里尤值一提的是韩再芬,当初,麻彩楼凭着她敏锐的艺术直觉,发觉小韩是个可塑之材,悟性高,灵气足,特别是唱腔优美,扮相俊秀,是个不可多得的旦角人才。当时恰逢电视剧《郑小姣》开拍,麻彩楼力推韩再芬主演。结果电视剧播出后,获得一致好评,韩再芬遂一举成名,之后,麻彩楼又力排众议,让韩再芬担任《香魂》、《龙女》的主演,韩再芬随着电视和电视剧的播放也一举奠定了其在黄梅戏舞台艺术的地位,多次获得戏曲“梅花奖”、“文华奖”和“白玉兰”奖。提起麻彩楼,韩再芬总是动情地赞叹不已。

麻老一生中获得的荣誉很多,自50年代起,她就担任安庆市历届人大代表,以后又出席过全国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大会,出席过全国文教群英会,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82年当选为党的十二大代表。出生于旧时代的麻老对此感触很深,她的童年就是在战火纷飞,颠波流离的时光中度过,经常是饱一顿、饥一顿,本民族风俗习惯也常常得不到尊重,被人戏称为“穷戏子”、“穷回子”。麻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此处,禁不住潸然泪下。她激动地表示,没有党和政府,就没有麻彩楼的今天。如今,她的儿女均事业有成,特别是大女儿,现在是上海某大医院的医学博士后,麻老和老伴退休后来到上海,过着含饴弄孙的生活,她打心眼里感激党和党的民族政策。

“一代栋梁木,满园桃李花”。这是1990年6月时任文化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的高占祥为麻彩楼从艺四十载的艺术生活的题赠,它形象地概括了麻彩楼老人对祖国黄梅戏艺术的巨大贡献。如今,已退休的麻老仍然关心着黄梅戏艺术事业的发展,多次义务为一些大型演出进行指导、排练,继续为家乡的黄梅戏事业作出贡献。(责编:梁黎)

猜你喜欢
黄梅戏剧团艺术
了不起的黄梅戏
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
黄梅戏曲课
纸的艺术
革命话语下的左权戏剧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浅谈贫困山区专业剧团内部制度建设与执行现状及对策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