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爪熊打工记(下)

2001-05-22 19:15
海外星云 2001年18期
关键词:客人工作

上期提要:

从小开始,八爪熊就开始“打工”生涯。3岁时随母亲在综艺团里帮助“推销”货品;童年时代是“掌管”100头猪的猪倌和一大群鸡鸭鹅的“首领”,不料在少年八爪熊的“悉心照料”下,它们都从未为人类做贡献就全见上帝了。18岁他开始意气风发地闯荡社会,甚至敢在没做过菜的情况下应聘厨师,却博得个满堂彩。

充满哲理的亲身经历在八爪熊笔下延续。

继续漂泊——嘉义鸡饭的启示

嘉义的鸡肉饭是著名的小吃。不过地道的鸡肉饭,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吃,我也是一直到数年之后,才有缘在我家附近一家专卖鸡肉饭的馆子里尝到,而且天天免费吃到饱——因为我就在那里工作。

本来我一直以为鸡肉饭的做法是,把煮熟的鸡胸肉冷却,再用手工撕成一丝丝,像肉脯般;食用前将它铺放在白饭上,蘸些卤肉汁,碗边一片黄萝卜点缀便是。直到我遇见这个老板,他自称是嘉义火车站某家鸡肉饭的传承弟子,才大开眼界。

老板说,嘉义火车站那家鸡肉饭乃是开山始祖,一天光卖鸡肉饭就有十几万的营业额。本来我不相信,但是当我吃过老板做的鸡肉饭后,便觉得有几分可信度;加上我们这家店的生意真的很好,每天风闻而至的顾客络绎不绝。

老板说,那全是拜鸡肉汁所赐。为了求得鸡肉汁的秘方,老板可是结结实实地在嘉义老店苦熬了数年,领着微薄的薪水,咬紧牙根才得到。因此,只要有人问起关于鸡肉饭的一切,老板总是神秘又严肃地说“天机不可泄露”,并禁止我们向外人透露。

有一次,客人好奇问我是什么鸡肉?因为我小时候也养过鸡,便凭直觉告诉客人:那是斗鸡,但却当场被老板训斥了一顿。老板要我住口别乱说,并马上堆起笑脸骗客人说那是火鸡肉。当时我觉得受极大委屈,本想一走了之,事后才知道,原来老板是怕别人来偷师学,因此反应才这么激烈。

其实那是斗鸡没错。

我们老板都是抱着一大堆生鸡全放入大锅中,加盖、快火煮到八成熟,剩下的时间用余温闷熟;闷熟之后的全鸡,再用冷水冲过,一直冲到外表冷却,即送入冷冻库。

隔天上班时,再一只只拿出,出骨,然后剁成0.3公分宽的鸡肉丝。此刻的鸡肉丝,不加任何作料已是人间美味,送入口中,真是又脆又爽口。

把鸡只尽数捞起后的鸡汤,上面飘浮着一层卵黄色的油水,宛如黄金般可贵;若下碗面和着鸡汤吃,肯定胜过任何坊间的汤面。但是老板可不会轻易辜负这锅汤。通常这时老板会喝令所有员工不得进入厨房,再神秘兮兮,宛如巫婆般地在鸡汤中加入独家秘方,完成之后的鸡汤带点褐色,香甜鲜美,不愧为鸡肉饭灵魂之所在。

每天营业时,一锅饭,一锅鸡肉汁,一锅鸡肉丝便为我们带进大笔财富。

客人点鸡肉饭时,手要利落地将白饭快速拨过瓷碗中,不多不少,将饭碗拨成顶端略圆的弧度,铺上鸡肉丝之后,才能刚好形成一个完美的半圆形,像清真寺的屋顶,最后再淋上鸡肉汁,将饭送到客人面前。光是练这“装饭”的工作,就足足被老板唠叨了一个月。

如果大家同心协力,相信必定能将这家店经营得有声有色。可惜的是,生意上轨道之后,内部股东的纷争不断,老板又开始沉迷于股市,虽然当时的生意仍然很好,但是我却逐渐对这家店失去信心而黯然离开。

我离开一阵子之后,有一天老板托人带来口信,说要把店顶给我,并且要将那锅鸡肉汁的秘诀传授给我,代价是30万;但我拒绝了。我觉得一家店的成功,应归功于每一分子的合作努力,一锅鸡肉汁,又能保障什么?

现在书店里的食谱一大堆,只要你有心,肯下功夫研究,想要得到秘方也不是那么困难。老板总以为秘方是万能的,但是秘方既不能保证股东之间的关系和谐,也不能解决老板和员工之间的沟通问题。

后来鸡肉饭歇业了,股东们也不欢而散,员工更是抱怨连连,所幸我早已跳出。但是可怜的老板,他已年过不惑,又只有小学毕业,股市早已剥夺了他所有的意志和财富;况且他尚有两个弱智的儿子。我不禁为老板唏嘘不已,只盼他能东山再起。

不过据说现在的他,已没有钱上股市,只能天天泡在钓虾场了。

回乡卖面线

常年在台北市这个大都会工作、品尝几年台北特产——快速又复杂的人际关系后,时常萌生一股回归家园的念头。

我也曾经和在路上骑着脚踏车、四处传教的摩门教士攀谈,我问他们为何而来,薪水如何等问题,结果他们的回答是:“我们的工作没有薪水,纯粹只是想传教,顺便体验一下当地生活。”

我想,这大概是价值观的不同吧,一个人若认为这么做有意义;那就是有意义,一个人若觉得一颗毫不起眼的溪石,是独一无二的奇石,那颗溪石在瞬间便成为有价、甚至无价的东西了。

我要的不多,只是想在自己家乡做个小生意安身立命罢了,念头不断在累积重量,时间一久,遂化为行动,毅然决然离开福利优厚、工作轻松的职位,回到家乡准备效法李敖这个曾在不得意时矢志要去卖牛肉面的大作家,开个小吃摊糊口。

不知道李敖为什么想去卖牛肉面?我想卖蚵仔面线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家乡一带闹市很流行吃这玩意儿。

工作一辞掉,我立刻开始进行筹备小吃摊的工作。这件事,说得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首先,我必须在居家附近已经饱和的闹市中,寻觅一处摊位。这个令人头痛的大问题,真不知踏破我多少双铁鞋,才找到一处差强人意但租金不菲的摊位。

一旦有了据点,我便风尘仆仆地远走迪化街采购相关什物。没做过小吃摊生意的我,碗的大小着实令我迷惑。

我暗自思量:每次去吃蚵仔面线,那些老板总是小气巴拉的,把蚵仔看成黄金,面线当作银条。一把大汤勺用力从锅中一舀,看着满载的蚵仔和面线,真叫人雀跃不已;可是老板的手,总会叫人失望地左一抖,右一抖,抖到勺里的蚵仔和面线都逃光,才会将残余的面线舀入小碗里。

想到这儿,我终于找出问题的症结:小吃摊的老板不就是和那个小到不能再小的碗在一搭一唱吗?为了跳脱这个窠臼,我刻意挑了一组足足比传统面线碗还大上一倍的碗。

卖餐具的老板娘一听我要卖的是蚵仔面线,而且一碗才30元,立刻铁口直断——你一定会赔钱!如果当时我能仔细思考一下就好,毕竟姜是老的辣;可惜我自信满满,根本没把这句话放在心里。

没多久,便正式做起生意。刚开始的几天,亲朋好友们皆轮番光顾,因此生意不恶;等过了这段蜜月期之后,生意就像退潮的海水般,一落千丈。所幸在这期间我认识了许多好客人,他们一直默默地支持我,才令我有勇气再持续下去。

一位也是开面摊的客人,天天叫他的儿子来买我的面线;还有一位女客人,她不但天天来买,还经常私下传授我一些改进的秘方。她说以前她也卖过同样的东西,还曾经开过一家自助餐厅,她的实践经验的确对我十分受用。

有一位男客人更是古道热肠。他不但天天光临,更为我四处招徕客人,就像我的活招牌一样。

在这段日子里,我除了卖面线之外,无意中也了解到附近闹市小吃摊的生态。现在景气不佳,许多失业的人口纷纷投入这个市场,以致供过于求。

以前从未注意到,原来小吃摊的淘汰率是这么高,租店面的可能赔个几十万到一两百万,摆路边摊的可能赔少一点,但也要几万元。远远看去总是车水马龙的闹市,不知有多少人在此溃败而出。

至此,我终于了解为什么小吃摊的老板要锱铢计较于碗的容量,并且要左一抖,右一抖地让蚵仔溜走。

我常想,中国人有自行创业的传统,如果大家全去当老板,那谁来当员工呢?我们似乎应该先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再予以适度的生涯规划,而不是被这一迷思牵鼻子走,孜孜不倦地辛苦创业自立门户奋斗。我周遭的几位朋友便是如此,才会在短时间内便负债累累。

附近小吃摊的经营者,大多是目不识丁的中年人,他们均无能力到都会工作,才会在家乡闹市摆起摊位。我开始为自己与他们争一口饭吃的行为感到不齿。我似乎应该依照自己的学识、经历,重新为自己谋一份工作,离开台北市这个大都会,似乎难逃躲避之嫌。

终于,我收起小摊子,回到台北市工作,家乡那些淳朴热情的客人,是我重新出发的最大的动力;而有限的摊贩市场,应该属于那些无力到大谋会谋生的人。虽然这次创业我并未赚到钱,但是我一点也不后悔,至少我勇敢去实践理想,也勇敢地放下退出。

人物素描——魄力女上司

上司给人的印象应该是严肃、不苟言笑的,但是我碰到的几个上司却都跟印象中相去甚远。偏偏他们又喜欢找我这种无啥利害关系的小角色倾吐心声,这往往使得我在工作之余,还得分心去揣测他们的言语,务求应对得体,才不致得罪上司。

我在一家两班制的餐厅工作时,一位晚班的女上司某次闲聊时向我抱怨,说她下班后回到家都睡不着觉,通常得等到鸡鸣,天空露出鱼肚白才能合眼,我顺口安慰她几句,没想到从此她像上了瘾一般,天天跑来向我抱怨同一件事。

久而久之,我开始厌烦,后来便索性不搭理她。她看我没反应,只好用“离职”来刺激我的反应。

我了解她的个性,知道她不过是虚晃一招,所以就直接告诉她:赶快离职也好,这样就不会失眠了。没想到却马上骂我没心肝、没人性,不但没有挽留她,还鼓励她走!

果不其然,她喊说要离职喊了一年多,也没付诸行动;只是苦了我们这群小工,做了一年多的应声虫。

此外,之前我曾在一家大饭店呆过,我们餐厅的经理可是个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一枝花,从她略见风霜的容颜不难发现,她真是一个过期的美人。她虽然从事餐饮业,但以前也是穿过绿衬衫的高材生,后来更从台湾最高学府(文大)毕业。在她那个年代算是很不得了的资历。可见她是一个有智慧的女人,她什么时候要出什么招,一直令我们无从猜测。

有一次,一个客人打破了一只价值不菲的杯子,我看经理的脸,气得像葱油饼(撒芝麻那种)般难看,便自告奋勇要去叫客人赔偿。

我记得她前一秒还在骂客人怎么如此不小心,后一秒又赶紧抓住我的手说:“太可恶了!你去看看客人有没有受伤!”

我当时愣在原地,心想,要我表现出一副担心客人安危的样子,而其实正在为杯子价钱心碎的戏,太难演了!

我忍不住告诉经理:“要我外表在笑,心里在咒骂——做不到!还是由您老人家出面吧!”

只见经理老练地走到客人身边,然后露出十分担心客人安危的态度。如此的功力,令人叹服。

不过经理并非练到完美的境界,有一回,我还是看到她沉不住气的样子。一个周末下午,我们忙翻了,疏忽了一桌客人。等安定下来后,一位女同事过去帮她们点餐。客人大概等太久了,非常生气地把女同事训斥一顿,我那位刚踏入社会不久的女同事,也不甘示弱地回骂客人——不喜欢可以去别家吃呀!客人一听,差点没脑充血;我看情形不对,连忙请出经理大人。

只见经理不停陪笑道歉,许久之后,客人非但怒气未消,反而气焰更加高涨,双方沟通许久之后,我以为永远不会对客人发脾气的经理,终于涨红着脸,理直气壮地说:“你也曾经年轻过吧?难道就不能原谅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工读生?”客人似乎看出经理已不再站在他们的阵线上,只好撤兵,息怒点餐。

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客人、不同的上司身上,就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这也是服务业困难和迷人的地方。公式在这里并不管用。想要在这个行业待下去,没有别的窍门,惟有不断累积经验。

而副经理对客人的好,简直已经到了只差没让客人在她头顶撒尿的地步。她对客人的表情之恭敬,惟有在妈祖出巡时,才能在信徒脸上找到一二。照理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应该没有什么客人可以难住副经理,直到发生“蟑螂事件”。

在餐厅里发现蟑螂并非什么大惊小怪的事,只要它们能安分地待在它们应该出现的地方。不过偶尔还是会有几只不守规矩的家伙,闯入禁地——食物之中。

浪漫的客人会说:“这食物太香了,连蟑螂也情不自禁!”乐观的客人会说:“这盘是有机食物。”消极的会说:“太脏了,马上给我换一盘。”一般而言,发生此类事件不外乎:道歉、换食物、免费赠送菜肴,最多就是完全免费,做了许多年,还没有看过摆不平的客人;可是这次客人居然要求精神赔偿20万!

副经理当然不可能赔客人20万,但是除了没跪下给客人磕头之外,真是能做的都做尽,客人仍然得理不饶人。最后副经理只好使出杀手锏,两手一抓、眼睛一闭,把蟑螂给生吞了,然后用一种诚恳卑微又略带讽刺的口吻说:“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不过是一只蟑螂,吃不死人,哪里值20万?”

客人不禁被眼前这位身材娇小、皮肤细嫩的女人吓倒。既然证据已被消灭,只好不情愿地接受副经理的水果招待。

不过说起来也奇怪,我发现我在餐饮业经历过的女上司还真不少,可见得女人对客人是很有一套的,女人天性温柔,忍耐性比男人好,不似男人火爆,但是遇上问题却又不逃避,实在令人佩服。

记得我在KTV工作时,一位喝醉酒的男客要请我们店里的男同事吃拳头,大家皆纷纷走避,只有我们那位身高约150cm的女主任敢出面制止。她一再被客人推倒在地,却始终面无惧色地站回客人面前。这件事是我亲眼目睹的,不过她最为人津津乐道,却是她的国语!

话说有一回熞晃坏劝厢等太久的女客人,忍不住上前询问接待还要等多久,女主任为了替忙碌的接待解围,便自动上前向女客说:“小姐你骚货!”女客一听马上火冒三丈,等不到包厢就算了,居然还被骂“骚货”!经过一番解释以后,才真相大白——女主任是要她“稍候”。

这些不同类型的主管,不但教我们许多工作经验,也是笑料的制造者,为我们周而复始的无聊工作注入不少活力。

失业的日子——旅游很不错

每一个新工作的背后,都有一个名叫“失业”的跟踪者,它总是趁你工作不如意时,出来怂恿你,放弃工作和它在一起。意志不坚的人,很可能就此放弃,从此开始一段与失业同居的黯淡生活。

刚开始,我将书店当成我的后花园,每天必定去一遭,翻翻杂志,看看新出炉的书,渐渐将自己失业的愁绪夹在每一本看过的书页中,当书签;看累了就去运动、慢跑或游泳,这样有助于放松心情又能健身。

也可以去救国团报名才艺班。失业期间,我在那儿学到初级的摄影、气功等,不但充实自己,更认识许多朋友。要不然也可以去旅行,暂时放下眼前一切,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走马看花。以前我一直不了解旅游的真谛,现在我终于懂了。

在旅途中,我看见许多新奇事物,也吃到许多未曾尝过的食物,这些固然已令旅游值回票价,但是还有一些经验更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我在伊斯坦布尔的街上,看到一排排中年男人,他们背后始终背着一张椅子般的东西,那是他们吃饭的家伙。伊斯坦布尔是个几千年的古城,许多巷道根本进不去,巷道内的商家进货,惟有仰赖人力。

我经常目睹那些中年男人背着一堆比自己身体大上数倍的货物,在巷弄间拖曳。这样辛苦的代价,可能只够我们去便利店买瓶饮料,而他们的物价,可不比台湾便宜多少。但是他们心甘情愿去做这苦差事,因为像这样的临时工,屋檐下都是,供过于求。

伊斯坦布尔和台北很像,同样是国际级的都市,不一样的是,伊城的失业人口非常惊人,当地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劳工,走到海边便可一窥究竟。著名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天天挤满了垂钓的人潮,清一色是年轻力壮的男人。钓得少的时候,勉强够自己糊口,钓得多的时候,还能赚些外快。可惜的是,岸上的人似乎比海里的鱼还多。

顶着大热天在海边钓鱼,的确是苦差事,该地气温常徘徊在40度边缘,但是没工作又能去哪儿?只能无语问大海。在这里几乎什么不可思议的工作都有,有些人手拿一瓶1500cc的矿泉水,一手拿个杯子就做起生意,而且还有不少人光顾。

幸运的劳工则待在伊城内,当服务生、厨师。我曾经询问一名尚未服役的服务生工资,他说一天要工作十、十一小时左右,一个月休四天,月薪185美元,他说他来自北部,来回车程要20个小时。

我还问过一名客运调度的经理,他西装笔挺,闲来无事便看报纸,喝下午茶,我猜他的薪水应该很高,结果才400美元。

我花了这位经理近三个月的薪水买机票,前往他的国家,住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日子里,我极少光临名胜古迹,也很少上餐厅,我总是走进寻常人家的巷道里,吃着普通的食物。其实我是想找出当地人生在如此环境下,为何还能乐观地露出满足笑容的原因。

答案是因为大家都穷,因此贫穷就没有那么可耻与可怕了。况且能留在国内生存尚属幸运,该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被迫到国外当外劳。

并不富有的当地人,对旅客依然是如此大方与热情,使你有时候根本就忘记他们的年收入。看来,薪水的多寡有时候是比不上一份对生命的坚持与热度。

失业后的日子,似乎可以消极,也可以充满契机。尽管现实和理想像是一对老是阋墙的兄弟,想办法协调一下,旅游是个不错的办法。G(全文完)

《海外星云》(2001年18期)

猜你喜欢
客人工作
小客人
来客人了(1)
来客人了(2)
不常见的客人
不工作,爽飞了?
有气味的客人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