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昆虫收藏家

2001-06-14 05:12陈宝德
收藏 2001年3期
关键词:周教授昆虫学昆虫

陈宝德

地处陕西省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始建于1987年,是中国第一个昆虫博物馆。该馆是目前国内展览面积最大、展出昆虫种类最多、展览档次最高、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昆虫学科普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笔者最近在参观该馆时,访问了倾毕生精力为中国科教事业做出杰出贡献,被誉为中国最大的昆虫收藏家,年届90高龄的著名教授周尧先生。

春华秋实60载

周尧教授1912年生于浙江鄞县东乡上周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是一位乡村私塾教师。周尧自幼在帮助母亲打柴、采茶等劳动中爱上了大自然。读完小学、中学后,1934年9月考入江苏南通大学农学院,在尤其伟教授影响下,对昆虫学产生了极大兴趣,并以成绩优异兼任昆虫学助教。1936年留学意大利那波里大学,进入世界昆虫学权威西尔维斯特利教授的昆虫博士研究生班,兼任助教。1937年7月7日爆发的卢沟桥事变,使他对日寇侵略义愤填膺。他每晚拔剑起舞,说“不杀大虫,杀小虫何用”,毅然辞别老师回到祖国。1938年4月回到广州的第二天,就投笔从戎,穿上了军装,随军到了抗日前线,作战于河南兰考、商丘一带。后来师长发现他是个留学归国的高级专门人才,劝他退伍。

1939年5月到10月,周尧以昆虫学专家的身份参加了中英庚款会委托武汉大学组织的川康科学考察团,率团员三人,去四川西部及原康定地区,在极其艰苦和危险的环境下,调查采集昆虫标本5个月。同年11月来到西北农学院任教授,从此扎根祖国西北,把毕生精力和对祖国的热爱投放在昆虫学的教学和研究事业上。

周尧教授一生硕果累累,对于中国农业科教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99年为了庆祝周尧教授执教60周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特举办系列庆祝及学术活动,并编辑出版《春华秋实六十载》图文集一册。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中共杨凌示范区工委常务副书记张光强在该书序言中对周尧教授的业绩作了高度概括。他写道,史有“三不朽”之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用以评价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之人。先生自青少年时即树“科学救国”之志,得生于国而爱国,得存于民而爱民,忧国忧民意识造就其爱国、敬业及奉献精神;更令后学仰承之处,当为周先生崇尚科学、与人为诚、团结同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之高尚品格,有“一代师表”之誉。先生毕生勤奋好学,孜孜以求,由小昆虫处作大文章,从显微镜中观大世界,从事大学教育及科学研究60年,教知书工学之法,授做人处世之道。门下博士、硕士、学士愈千,可谓四海皆弟子,桃李满天下。先生创办天则出版社,建立昆虫博物馆,建立周尧昆虫分类学奖励基金,创办并主编《昆虫分类学报》、《中国昆虫学杂志》,有功于学术流布、人才培养大矣。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文理兼养,致力于学科体系建设,于农业昆虫学、昆虫形态学及昆虫学史诸学科领域皆多创获建树;发现、记述昆虫新种360余种;发表论著二百余篇(册);搜收标本70余万号;著成《中国昆虫学史》、《中国盾蚧志》、《中国蝉科志》;编著科技巨著《中国蝶类志》,可谓“言得其要,理得可传”,为人类留下极为宝贵之科学财富。先生于中国农业科教事业有立德、立功、立言之勋,亦可谓“三不朽”。

正因为如此,周教授先后被国务院、农业部、陕西省等有关单位授予“全国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先进科技工作者”、“优秀博士研究生导师”等光荣称号,并在国际上获得“科学院院士”、“绿色宇宙奖”、“亚洲农业杰出人士”等殊荣和金奖。

周先生这样评价自己:“我在科学领域内,并没有做出重大的贡献,但我对祖国、对人民的火热的心,为学术艰苦奋斗的旅程,和半生坎坷的命运,也许体现了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共性和特性。”

昆虫博物馆的建立

周尧教授认为,搞昆虫分类要有三个积累:标本积累、文献资料积累、经验积累,还要有外文基础,学会绘画、照相的技能等。

关于标本积累,周尧教授在采集昆虫标本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解放前他到四川去考察采集,一去就是半年;解放后,他到处跑,除了西藏和台湾外全国的名山大川都去过,采集了60年的昆虫标本。不但自己采集,还带动全系师生采集,节假日时间,也都用来采集标本。他的学生袁锋(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昆虫研究所所长)写道,他经常想到如何多采好昆虫标本。走进商店,他首先看哪些物品能用来改进昆虫采集用具;到外地出差,他想的是如何趁机采集昆虫标本。1974年他60岁时,还带我们到云南西双版纳采集昆虫标本,历时116天,行程8000多里。白天他挥动捕虫网,活跃在山林里,晚上利用黑光灯诱虫,边收集边包装,一直工作到夜间12时之后。早晨一起床,就赶紧包装夜间未整理完的标本,接着又开始野外工作。大家对他的忘我工作精神无不深受感动。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西北农学院昆虫生活史标本,由他1939年到校时的16盒猛增到目前的70多万号,这就奠定了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昆虫标本收藏的基础。

关于经验积累,周教授亲手绘过2000多幅昆虫图,全部用回光镜起稿,大部分由自己上墨。其代表作品是《中国昆虫学图说》。曾任《中国青年报》主编的马萧萧写道,一般认为,自然科学的插图都是机械的、呆板的,只要准确明白就够了,没有什么艺术性。但是看了周先生的昆虫图画,就会吃惊地感到,这绝不是一种简单的说明式的图解。它既是极为精确的科学图画,又是非常精美的艺术品。而且你会越来越为它的精妙程度而惊叹不已。你看这些小虫虫,一只只都是那么可爱、栩栩如生,那斑斓的花纹、纤巧的肢爪,似乎每一根触须、每一根细微的毫毛,都表现出微妙的生机和感情。……艺术性和美感是会增强传达知识的效果的。在周先生的昆虫图画中,能够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极度相似和十分精确当中,既正确地传达了知识,又传达出美感,传达出一种精神境界,让人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这里既包含着学识、人品,也包含着天才。

关于文献积累,周教授甘愿过着俭朴的生活,把自己的钱大部分用在购买图书资料、订购期刊杂志和同国外的资料交换上。他多次向学校表示,要在他健在的时候把自己的藏书整理好,完整地交给国家。1989年他将个人1万多册图书、期刊捐献给昆虫博物馆建立资料室。国内许多昆虫分类学者来此查阅

过他收藏的专业文献,促进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

笔者访问时,周先生专门介绍他是如何一本书一篇文章地积累图书资料的。他说,昆虫的名字是世界性的,各种外文都有。但是外国的书太贵,我们买不起,于是就用我写的文章去交换,或者用工资买有中国特色的纪念品寄给人家,并写封信说希望能得到他的书(文章)。外国人往往会满足我们的要求,和我们长期通讯者有700余位科学家、300多种刊物,他们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或地区。到1999年底,我们收藏的昆虫类书刊资料达2.5万种,也可以称得上是“富翁”了。

1954年,周先生开辟了一个80平方米的昆虫标本室。到1982年标本增加到26万多号,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昆虫学家来参观学习。到后来新增加的标本已无处存放,只能堆在地面上、橱顶上、桌面上,标本室内只留下一个人工作的空间。农业部还决定把全国天敌昆虫普查的标本也放进西北农学院昆虫标本室。这样,扩建昆虫标本室势在必行。这时周教授提出建设昆虫博物馆,他的报告受到国家计委的重视,经宋平批示,农业部拨专款36万元修建,1986年落成,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成为我国第一个昆虫博物馆。1996年国务院李岚清副总理参观后,批准了周教授的二期工程计划,投资800万元进行昆虫博物馆二期工程建设。新馆已于1999年8月竣工。1999年9月11日,李岚清副总理亲自来昆虫博物馆参观检查工作,对新馆建设表示满意和称赞,并要求新馆要继续建设,不断完善,力争真正成为国内一流的昆虫博物馆。展览部集中在一层1500平方米的大厅中,气势宏伟,现代化的装饰和丰富多彩的展品,使参观者流连忘返。收藏部分集中在三楼,面积1000多平方米,收藏昆虫标本近70万号。

值得一提的是:周尧教授长期以来一直有个心愿,就是设立昆虫分类学奖励基金,促进昆虫分类学研究的开展。1996年6月,他的家乡—浙江省鄞县县委和县政府为了弘扬周尧教授的爱国和敬业精神,在宁波美丽的东钱湖畔修建了“周尧昆虫博物馆”,在开馆典礼大会上,给他颁发了60万元的巨额奖金。周教授当即宣布,将其中的40万元和他积累的全部稿费10万元用来设立昆虫分类学奖励基金,将其中20万元捐献给“周尧昆虫博物馆”。此基金每年奖励6~8名昆虫分类学优秀工作者,到1999年已评奖三届,获奖的45岁以下青年达30多人。

“蝶神”—周尧的美称

广西桂林叠彩山上有一所蝴蝶馆,馆里陈列着一幅宋人画的彩蝶图,在图画旁边的一个镜框里,摆着十几只真蝴蝶标本,从形态、大小、斑纹到色彩,都完全是一模一样的。这既显示出古代画家观察事物的精细和表现事物的精湛艺术功力,也显示出桂林蝴蝶资源的丰富繁多。发现这幅古画,并对古画中的每只蝴蝶作出考察鉴定,指出这些蝴蝶的分类地位与种属名称,确知这些蝴蝶都可以在广西一带采集到,从而把这幅画推荐给叠彩蝴蝶馆的学者,正是周尧。由此,足见周尧的学识修养和眼界的广博,治学的严密精到。

《中国蝶类志》(上、下册)是周尧教授进入80岁高龄时,组织全国(包括香港、台湾)蝴蝶工作者50多人参加并由他主编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编纂历时三年,全书100万字,彩色照片5000余幅,包括中国蝴蝶12科366属1800种及亚种,其中新种与新亚种85个,是刊载国产蝶类最多的一部辉煌巨著。书中不但编排了中国蝴蝶分类系统,还严格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订正了中国书籍上蝴蝶学名的错误,为中国蝴蝶学名的统一与系统化奠定了基础,是中国昆虫学划时代的巨著。《中国蝶类志》的编著与出版,被原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誉为“科学界壮举”,日本同行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科学成就之一”,1995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和第九届中国图书奖。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在亲自看望周先生时,喜称“蝶神”并写下:“八旬蝶神成巨著,万千彩蝶舞长空”的名句。美、英、德、日等国昆虫学家也来信致贺。

《中国蝶类志》出版后,周尧又对中国蝴蝶的分类与鉴定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观察了中国已知蝴蝶375属中366属368种的翅脉和338个代表种的雄性外生殖器,编著了《中国蝴蝶分类与鉴定》,此书把人们对蝴蝶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的水平上,是中国蝴蝶系统分类和鉴定的重要工具书。

《中国蝶类志》出版后,国内外反响强烈,争先购买。书价788元,但很快抢购一空。周教授很快组织力量进行修订。1999年7月《中国蝶类志》修订版(大16开近千幅彩图)又面世了。面对中国蝴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热的兴起,周尧从科学普及、提高广大群众对蝴蝶的认识、鉴定和保护水平出发,又编写出版了《中国蝴蝶原色图鉴》。此外,《中国蝴蝶》是中国昆虫学会蝴蝶分会会刊,由周尧主编。

美丽的蝴蝶展品

随周教授走进昆虫博物馆,令人最感兴趣的是蝴蝶。昆虫生命厅中有蝴蝶的头、胸、腹三个体节和口器、复眼、触角、足和翅的蝴蝶标本及图文介绍,观看展览使人对昆虫中美丽会飞的花朵—蝴蝶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知道了蝴蝶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各个器官的功能。展出较为珍贵的蝴蝶种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濒危动物)有中华虎凤蝶、太白虎凤蝶、三尾凤蝶、金带喙凤蝶、阿波罗绢蝶等。昆虫分目展览最后有一个2米见方的玻璃橱窗,里面有花草及百余名蝶组成的百蝶图,图中百余蝴蝶正在访花,形态多姿,美丽动人。

昆虫与人类展厅中有昆虫邮票展,也有蝴蝶标本、字画、工艺品展览。昆虫邮票展览中有不少蝴蝶邮票,展品是周尧收集赠展,蝴蝶邮票多为国外整版邮票。1990年出版的《世界蝴蝶邮票》,是寿建新和周教授合作编著的一本昆虫趣味丛书,是从集邮与科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普及蝶类及蝶类邮票知识的读物。书中收入世界蝴蝶邮票563枚,共有蝴蝶323种,逐一鉴定了它们的中名、学名、分类地位,记述了它们的特征和分布。同时介绍了蝴蝶的形态、分类和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附有精美的彩图。它不仅是一本集邮爱好者的读物,也是一本介绍蝴蝶的科普读物。1991年《世界蝴蝶邮票》在上海举办的全国集邮展览上获得银奖。2000年他们又一次合著出版了《中外蝴蝶邮票》,该书收入中外蝴蝶邮票961枚,共有蝴蝶471种。

昆虫与人类展厅的蝴蝶标本多为赠品,有广州王敏赠送的大琉璃凤蝶、特大巨凤蝶;浙江宁波鄞县赠送的梁祝蝶(一对雌雄玉带凤蝶);西安岳军赠送的天堂凤蝶(四角由红锯蛱蝶、白锯蛱蝶、虎斑蝶、红翅尖粉蝶组成图案)。另外,还有日本、非洲等国外蝴蝶及国内有关学校、科研单位赠送的蝴蝶、甲虫等。其中特别珍贵的有巴西农业部长送给中国农业部长刘江,刘江部长又转赠给周尧的巴西闪蝶蝶翅组成的圆形图案镜盘。蝴蝶工艺品展示的有蝶翅贴画、蝶翅鳞粉画、蝴蝶T恤衫、蝴蝶风筝,蝶盘、扑克、明信片、照片、书签、蝴蝶造型的发卡、胸夹。蝴蝶翅贴画多为蝴蝶戏春、傣族少女、花瓶、孔雀开屏、雄鹰及熊猫、猴子等造型。西安李兆东赠送的蝶翅鳞粉画—鹤,是国内独有的。蝶盘、书签等均为蝴蝶标本制作。还有一些蝴蝶塑料制品,木制标本。

周尧教授为了祖国的昆虫事业奉献了他的全部精力和财产。如今他已届耄耋之年,但走起路来,双手后背,健步而行,从背影看,还不像个老人。我们衷心祝愿他老人家健康长寿,为中国的昆虫事业再续新篇。

猜你喜欢
周教授昆虫学昆虫
RFID昆虫阅读放大镜
森林昆虫学经典学术著作再版
借昆虫上课
法布尔
我最喜欢的昆虫——知了
昆虫的冬天
昆虫学
昆虫学
郑绍周教授从脾肾论治低颅压性头痛经验
距离失败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