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银荔杯改变了以往的参赛资格办法,我是没有机会参加如此高规格赛事的,我很幸运,也很紧张。
·虽然第二轮就输了,但我并不感到遗憾,只要发挥出水平,也就满足了。
·就棋本身而言,大家的水平相差无几,不过我的心理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975年,尤颖钦出生在河北省邯郸市,像其他女孩子一样,儿时的尤颖钦天真活泼,聪明伶俐,喜欢布娃娃,喜欢过家家,兴越广泛,尤其对一些新鲜的事更是跃跃欲试。
尤颖钦虽非出身象棋世家,但自小就有一个较好的学棋环境,父亲是象棋爱好者,很自然也就成了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尤颖钦九岁时学会下棋,正赶上邯郸市举办第一届“棋童杯”小学生象棋赛。不知是哪来的勇气,小尤便自告奋勇,报了名。谁也没有想到,她竟然凭着父亲教的那一点点知识获得了亚军。当然这与学校里会下象棋的女孩子少不无干系。
转过年来,市体委象棋教练王宝强便找到了尤颖钦,希望重点培养她。后来尤颖钦回忆说,那时她是市三好学生、大队长,而且兴趣广泛,不过也很贪玩,听说下午只上一堂课,就可以去下棋,也就同意了。
显然这时尤颖钦对象棋的热情还不是很高,甚至玩的成分居多,其实这也难怪,一个十岁的小孩子原本就处在天真的年龄段,不可能那么世故,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苛求些什么。不过象棋的情愫却深深地根植在她的心灵深处,她也由此玩出了一系列的名堂来。
王宝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教练,既有父亲般的慈爱,又有老师般的严厉。他利用以前在天津海河棋院工作的便利条件,不断带领尤颖钦等小队员外出比赛,与男棋手对弈。经过三年多的理论学习和实战训练,尤颖钦的棋艺水平有了长足进步。1987年获全省少年赛第四,翌年便斩获冠军。
彪炳的战绩自然吸引了行家的目光,刘殿中和李来群都很喜欢这个天资聪慧的小姑娘,便萌发出招尤颖钦入队的念头。此时小尤刚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邯郸市第十一中——一所重点中学,是入队下棋,还是继续读书呢?尤颖钦面临着人生十字路口的重大选择。
后来尤母提议,让她先试训一年,如果成绩还可以,而她本人又愿意下下去的话,就入队,否则再继续上学。就这样,尤颖钦在重点校仅仅上了二天课,英语仅仅学了A、B、C、D、E、F、G七个字母,就来到了石家庄市体工队。
体工队良好的专业训练和象棋的博大精深深深吸引了尤颖钦,虽然这一年来,她没有什么理想的成绩。不过却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尤其骨子里原来就存在的象棋情愫更像是火山爆发一样喷薄释放出来。
一年后,尤颖钦正式被招入队,当时河北队正处在巅峰时期,胡明、刚秋英、吴菊花尽在队中。因而无论是个人赛,还是团体赛,河北队都是棋坛绝对的夺标大热门。那时河北队还有一个规定,由于团体赛只有三个名额,所以凡入选者必须在队内的选拔赛中取得资格。
试想一个刚刚入队的小棋手,又怎么能拼得过同队的老江湖呢?结果可想而知,1990年、1991年,她两次落选。“真不如念书好了。”有时小尤也暗暗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要知道如果长期坐冷凳的话,对于一名职业棋手而言,那将意味着什么。好在尤颖钦并未放弃,经过两年的卧薪尝胆,1992年,她终于战胜了吴菊花。不过出于战略上的考虑,领导并没有让她参加这届团体赛,仍然派了吴菊花上场,而她也破天荒首次参加了个人赛,那年团体赛河北队第三,而小尤在个人赛上也赚了一盘。
正当尤颖钦顺风满舵,准备一展身手之际,打击却接踵而至,也让她真正感受到了竞技场上的无情和残酷。1993年个人赛在青岛举行,最后一轮她先手对浙江厉晓秋,如果获胜就是大师,而且又是一盘该赢的棋,可是她却未能最终把握住。后来她把这件事写到了“最难忘的一件事”一文中,最后一句话写道:花落自有花开时,蓄芳待来年。可是不幸并没有在小尤的豪言壮语中结束,1994年最后一轮,她对上海欧阳琦琳,历史竟又戏剧般地重现了。
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形容她当时的心情,在连续遭受打击后,尤颖钦愈发变得坚强起来。俗话说,事不过三,1995年,她没有让机会再度溜走,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当她得知自己晋升为大师后,眼泪夺眶而出。这是喜极而泣的泪水,这是激情的全部释放。
采访最后,我问她是否考虑过个人问题,尤颖钦说:“我觉得现在对象棋的出爱好越来越浓了,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打算,如果有一天,我下不动了,自然会考虑的。”在此也祝愿尤颖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