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大突围

2001-09-03 20:32刘建起
军事文摘 2001年9期
关键词:华野叶飞鲁南

郑 军 刘建起

1947年上半年,国民党集结重兵,对我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我华野将士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力斩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74师于马下。蒋介石遭此惨败,扼腕大恸。悲愤之下,他像一个打输了架的老寡妇,继续倾其全力向我狂攻,摆出了一副拼老命的架式。

由于进攻之敌重兵猬集,齐头并进,使我军很难对其分割。打响之后,我军不得不且战且退,步步退缩,在运动中寻找战机。随着敌军的压迫,胶东半岛地域狭窄、回旋余地小的地形环境对我军行动的限制也越来越大。为了在更大的战场空间内寻找歼敌的机会,1947年3月,遵照中央军委电令,我华野首长果断决定:将主力一分为三,以积极的进攻分散和牵制进攻之敌,迫敌回援。据此。以叶飞、陶勇率1、4两纵队兵出鲁南,扰敌后方;以陈士榘、唐亮率3、8、10纵队组成西线兵团,挺进津浦路西,拊敌侧背;以陈粟亲率2、6、7、9和特种兵纵队坚持在内线抗敌,在与敌周旋中寻机再战。

这就是华野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也引起过很大争议的“七月分兵。,

华野两强悬敌后

在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之前,纵横华中的陈粟麾下有三个能征善战的主力纵队——1、4、6纵队。统率这三支百战劲旅的,就是被毛泽东称之为“大名鼎鼎,如雷灌耳”的华野三虎将——叶(飞)、王(必成)、陶(勇)。

在接受了挺进鲁南敌后的任务之后,叶飞的1纵和陶勇的4纵立即挥兵出战。数万将士隐蔽潜行,从敌人空隙较大的临沂、蒙阴地区跃进蒙阴公路,直插敌人纵深。

6月28日,陶勇率4纵经4昼夜急行军到达费县。7月1日,中原我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天险,揭开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序幕。为策应刘邓,迫敌分兵,4纵奉命强攻费县。

守敌是国民党整编59师第38旅,旅长叫翟紫封。

很显然,我军要想攻占费县,肯定会大费周折。

7月2日黄昏,4纵在淅沥的小雨中向费县发起攻击。由于下雨路滑,部队攻城受阻,不仅爆破的炸药因受潮炸不响,就是历尽艰辛冲到城墙边的战士也因墙壁湿滑而难以攀登。苦战一昼夜,见不能强攻,陶勇司令员一声令下,部队含恨撤了下来。

4、5两日大雨如注,护城水位陡涨,更增加了我军攻击的困难。两天之后的一个拂晓,向费县之敌又发起了猛攻。我军在主要突击方向集中炮火和特等射手,用准确的火力封锁敌暗堡。爆破组在火力掩护下,把一包包重达50公斤并经过防潮处理的炸药包堆放在了城墙脚下。

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费县城墙被炸开了几个大豁口。一见缺口炸开,连日来憋着一肚子火的我军战士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就扑了上去。在叶飞的1纵1师配合之下,突入城中的部队经过1个小时巷战,将守敌6000多人歼灭,其中俘敌旅长翟紫封以下5200余人。

同时,我1纵阻援部队又传捷报。敌援军吉星文旅在遭我重大杀伤之后,已放弃救援,抱头鼠窜。

至此,我鲁南两个主力纵队均完成战役展开,并各有相当斩获。

1、4两纵队在鲁南纵横捭阖,指东打西,让坐阵南京的蒋介石吃惊不小。他急召山东前线总指挥陈诚面授机宜:“辞修啊!陈粟遣叶陶袭扰鲁南,其志不小。但以区区数万之众孤军深入我纵深腹地,未免太过轻狂。这是我们歼灭共军这两个主力纵队的大好时机。你马上留整编11师等4个师在鲁中坚守要点,与共军主力虚与周旋,其余7个整编师立即西开,寻歼叶陶两部。这两个纵队是陈粟的主力和王牌,一向凶悍善战,只要我们把这两股共匪吃掉,山东问题一战可定天下。”

陈诚见蒋介石踌躇满志,信心十足,不禁豪气顿生,他毕恭毕敬地说:“总裁高见,我马上就去布置。”

7月13日,敌人进攻鲁中的7个整编师突然挥师西进,向我1、4纵队气势汹汹地扑了过来。

当时,雨季已经来临,实在是天不助我。

在汹汹而至的十几万敌军面前,我数万精兵顿时成了一支孤悬敌后的孤军。到7月23日,我两个主力纵队终于陷入了敌5个整编师的包围之中。

战局发展至此,敌人有点得意忘形了。蒋介石更是憋着一口气,要报74师在孟良崮被歼这一箭之仇。

1、4纵队在鲁南陷入险境,牵挂着各大战区首长直至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心。刘邓在背着巨大的困难之下,致电华野:“我们尚能支持……一切视你们的具体情况而定。”正在陕北山沟沟里和胡宗南打转转的毛泽东更是几次致电华野总部:“叶陶近况如何?甚感关切,望来电相告……”。殷殷关爱之情力透纸背,溢于言表。

华野两大王牌突然身陷重围,使整个鲁南战场顿时成了全国各战区瞩目的焦点。

处于这场漩涡中心的叶,陶所部,当时面临的是什么样的险境呢?

在我1、4纵队周围,敌5个整编师如狼似虎,纷至而来,后续欧震的3个整编师正日夜兼程,即将赶到。因此,当时叶陶所部向北、向南突围都无路可走,因敌人摆有重兵;向西则是津浦线,敌人正在调动,准备截杀我军;只有向东北渡沂河,然后跃入沂蒙山。然而因山洪爆发,河水暴涨, 我军缺船少桥,渡河实在比登天还难。

叶陶两将突重围

鉴于敌人全力防我向东突围的布势,叶陶当机立断,决心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法,首先示形于东,做出强渡沂河的架式,造成敌人的错觉。而后以有力之一部向东佯动,吸引敌人东去。待东追之敌与我隐蔽中的主力拉开一定距离之后,主力迅速向西突进,跃过津浦路,跳出包围圈。

方略既定,叶陶急电陈粟,请示行止。粟裕当即回电:“情况紧急,速按此计划行动。”

然而,要想达成这个声东击西的意图,必须派出一支强有力的部队向东佯动,这样才能造成主力向东突围的声势。而且这支部队必须具有牺牲精神,因为在敌人20万大军的倾力堵击之下,这支部队很可能会遭受重大伤亡甚至全军覆没。

谁来当这个敢于牺牲的过河卒呢?

关键时刻,陶勇向叶飞提出,由4纵的10师来担任佯攻掩护部队。由于10师是4纵的主力师,且久经战阵,独立作战的能力甚强。很显然,佯攻掩护需要这样一支坚强有力的部队。

为了确保两个主力纵队的突围,陶勇忍痛使用10师,令叶飞感动不已。为了加强10师的力量,叶飞又命1纵1师参谋长余光茂率领该师3团加强10师。大敌当前,叶陶下达给10师的任务是:

在思想上要树立全局观念,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保证主力的突围。在战术行动上,要假戏真演,打得越猛越好。能拖住敌人两天就是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尽量把剩下的部队带出来,同内线的山东兵团会合。

显而易见,为了保证主力的突围,叶陶对10师的前途作了最坏的打算。

10师出发之前,陶勇亲备薄酒,为将士送行。据10师师长卢胜回忆:

“当陶司令端起酒杯时,手颤抖得把杯里的酒都洒了出来。他沉重地说:‘老卢、老韩(10师政委韩念龙),这次留下你们孤军和十几万的敌人周旋,实事求是地讲,凶多吉少,但为了大局,咱们必须这样做,你们要多多保重……。”

卢、韩二将临危受命,豪气干云,他们将碗中的酒一饮而尽:“请司令放心,10师即便剩下一兵一卒,也要掩护主力转移!”

说完,两人慷慨上马,扬鞭驰去。

7月24日深夜,部队开始行动,在漆黑的夜幕掩护下,1、4纵队主力彻底轻装,隐蔽西行。10师则大张旗鼓地向东攻击前进,呼啸着杀奔敌人重兵围堵的沂水河。

25日清晨,向东疾行的10师与敌人在枣庄的鼻子山一线迎头相遇。卢胜师长和韩念龙政委当即立断,命令部队迅速展开,抢占有利地形,准备抗击敌人的进攻。在展开时,为了迷惑和牵制敌人,尽量做出是主力的样子,10师有意放弃防御纵深,扩大防御正面,并且以顽强的抗击和猛烈的火力吸引敌人。恶战一天,敌人在我阵地前面留下了成堆的尸体,自己却一无所得。

10师的顽强和善战,终于使进攻之敌确信,他们碰上了向东突围的我军主力。

几乎在同一时刻,叶飞、陶勇率1、4纵队主力似狂飚突进,向西疾行,直扑津浦路。

利用10师拼死冲杀所争取到的宝贵的一昼夜时间,1、4两纵队终于在滂沱大雨中冲过了津浦路,进入了积水盈尺的鲁南地区。

至此,身陷重围的我军主力终于跳出了蒋介石第一个合围圈。

闻知我军从鲁南西进,蒋介石如梦初醒。他对着地图研究许久之后,断然向各路将领下达指令: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只要我鲁南、鲁中各军同心协力,将士同命,就一定能追歼叶陶残部于津浦路西之走廊内。

蒋军各部接到蒋介石严令,唯恐行动迟缓而贻误战机,遂争先恐后的杀奔津浦路西。经过一番调兵遣将,近20万蒋军又在津浦路西为我军设下了第二个合围圈。连日的苦战,也使我军的非战斗减员与日俱增,战士们饥肠辘辘,筋疲力尽。在他们的两侧,还有国民党的十几万大军在拼命追击。可以这样说,一进入鲁西地区,整个1、4纵队就进入了鲁南以来最艰苦的也是最危险的阶段。

一路冲杀脱险境

蒋介石关于聚歼我1、4纵队于津浦路西走廊的勃勃野心,并非完全是一厢情愿的纸上谈兵。据叶飞将军回忆,就当时的情景而言,我军只要稍有闪失,就有可能全军覆没。毕竟,我军是孤军深入的无后方作战,兵力又处于绝对劣势,再加上战场空间狭窄,回旋余地小,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均在敌手,因此,我军除了在大雨中一路狂奔,实在是无他路可走。

7月29日,一路转战的我军将士来到了滕县西侧的闫村、无事屯地域。突然,一条大沙河横亘在了数万大军的面前。

更要命的是,据当地老乡介绍,在我军前进的道路上,前面尚有两条这样平行的沙河。

这时,敌人的追兵也在一步步地逼进,其前锋已和我后方部队发生接触。在前有大河阻拦,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叶陶一边急令1纵2师在全军背后抢占有利地形,坚决阻敌前进,一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器材,大白天强渡沙河。

生死关头,我1、4纵的将士们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慨。架不起浮桥,他们就用电话线拧成又粗又长的绳子,在激流中分批抢渡;阻击部队在敌人的进攻面前浴血拼杀,死战不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护卫着渡口的安全。在我军拼死抢渡时,一批又一批的敌机呼啸而至,对我在河中艰难跋涉的官兵疯狂地俯冲扫射,顿时,勇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滔滔沙河水。经过4个多小时的拼死抢渡,我数万大军终于渡过了沙河。

趁追敌在沙河边驻足徘徊,隔河兴叹之际,我叶陶大军马不停蹄,一路疾行,于30日胜利越过了另外两道沙河。

至此,蒋介石欲将我军围歼于沙河两岸的第二个合围圈,又告破灭。

以20万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竟然追不上一支人困马乏的疲惫之旅,国军的表现让蒋介石震怒不已。但他坚信,叶陶所部已成为釜底游鱼,只要国军各部将士用命,奋力追杀,就一定能毕其功于一役。

见我军突过沙河,蒋介石即刻调兵遣将,对我军构筑第三个合围圈。他一边急令整57师抢占我前进道路上的大古村一带高地,筑成截杀叶陶兵团之火墙;一边急令整65师星夜北上,加强整57师之侧翼;同时又令欧震率33军等部兼程北进,迅速构成一个新的合围之势,务必将我军消灭于泗河以南、南阳湖以东之白马河洼地。

叶飞及时侦知了蒋介石这一险恶的计划,他和陶勇紧急磋商,果断派出4纵12师抢占大古村以北高地,堵截敌整57师,掩护大部队继续向西北方向挺进。

我军转向西北,意味着把自己的侧翼暴露在了敌整编57师的面前。危机时刻,叶飞又急令1纵1师奋勇杀出,去协助4纵12师抗击该敌。我两师官兵克服粮弹两缺、人困马乏的巨大困难,与敌人在大古村一线的几个高地上展开了拉锯般的反复拼杀。血战一夜,敌整57师眼睁睁地看着我军数万人马扬长而去。

在1纵1师和4纵12师的合力掩护之下,叶陶率主力开始徒涉蒋介石的第三个合围圈的合击地域——白马河洼地。

数万人马,要在敌人的堵截和追击之下强涉这8华里的水洼地,无疑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经过5天5夜的转战1、4纵队的将士们足无鞋,食无粮,走一路打一路,体力消耗已经到了极限。然而,后面是步步紧逼的追兵,不走不行。叶飞把牙一咬,传令全军:“不走就会全军覆没!大家咬紧牙关,走出去就是胜利!”

徒涉白马河泛滥区,是我军强渡沙河之后面临的又一次严峻考验。7月31日夜,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下开始徒涉。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部队终于走出了这片巨大的泽国。

一踏上坚实的陆地,疲惫不堪的战士们便一个接一个地累倒在地上。此时,还有一条泗河横在这支筋疲力尽的突围大军面前。就在这时,华野首长来电:位于汶上地区的西线兵团已派出一支部队南下接应,并已在泗河上架起了桥梁。

在各级领导的严令督促之下,困顿不堪的战士们终于又打起精神,向泗河奔去。

8月1日下午至深夜,这支经尽艰辛的孤军终于跨过了泗河,和陈唐兵团之一部胜利会师。接着,两军合力,杀奔运河,准备在济宁东南渡过运河,直趋刘邓大军控制下的鲁西南平原。

由于有空军的侦察,使得蒋介石及时掌握了我1、4纵队的行踪。他立刻命令济宁之敌整编84师抢先控制运河桥梁,并同时命令兖州、济宁之敌向我军发起攻击。

8月2日夜,我军边打边走,一路冲杀,在敌人的层层阻击之下夺路北上。在陈唐兵团的有力支援下,我1、4纵队主力终于由济宁西北的大长沟越过运河,胜利摆脱了敌人的追杀。

大军过后,我后卫部队刚刚炸掉运河浮桥,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第5军就跟踪而至。面对扬长而去的数万大军,国民党悍将、第5军军长邱清泉捶胸顿足,仰天长叹。

至此, 华东野战军征战史上凶险万分的鲁南大突围,终于以我军的胜利脱险而告终。

猜你喜欢
华野叶飞鲁南
粟裕五计定胜局
“子弹头”背后的故事
郭子化对鲁南抗日统一战线的历史贡献
吴蜀界碑
淮海战役中的华野特种兵纵队
临沂鲁南弦子戏采风报告
鲁南普通高校乒乓球选课现状研究
叶飞一生担任的职务研究
华野燃气海外上市圈钱“疑云”
鲁南晋南 小麦开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