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怀着爱美之心善良之心

2002-03-04 18:07陈逸飞
现代家庭 2002年4期
关键词:爱美画廊画家

人生就如一段漫长的旅程,你要经历一个个小站,一场场暴风雨,然后走过来。然而,有些东西注定会在你的生命里闪现,它来自于基因,来自母亲的乳汁,来自童年的记忆,来自生命中每一个值得记忆的瞬间——它是一脉相承的,也是丰富多彩的。

我出生在浙江镇海,父亲是一名化学工程师,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曾在教会工作过,后来成为一名教师。在我出生那年,全家乘船搬去了上海。在我童年的记忆本里,没有公园,只有工地。父亲总是连礼拜天也泡在工地上,我呢,则跟着到处乱逛,摸摸机器,人家则摸摸我的头,中午到大食堂吃饭。父亲给我的记忆就是对生活没有奢求,而应该很努力地工作。要说我以后在文化商业领域有所成就的话,那么那一点点的管理才能,也有父亲的基因在起作用吧!

母亲则常带我们兄妹三个到上海许昌路教堂做礼拜,她十分重视宗教节日。那些宗教礼仪、教堂内的玻璃彩画、雕塑、管风琴等在我小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早在孩提时代就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亦孕育了对宗教艺术的浓厚兴趣,更重要的是,在我的心灵里埋下了善良之心、爱美之心。

当1980年,我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留洋艺术家之一到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去换外汇时,第一次知道美金原来是绿色的。当我怀揣38美元,不会说一句完整的英语而踏上美利坚的土地时,我知道我面临着一次人生的挑战,但我只把它看作是我人生旅程中的一个小站,人生轨迹中的一个点。因为我这个人对周围事物始终怀着好奇的心态,抱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只要曾经经历过、奋斗过、拥有过,我从不对任何做过的事后悔,后悔的只是没有做过的事。所以我永远抱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永远精力旺盛,永远不肯停步,永远不安于现状。不管是我的画,还是我所涉足的影视、服饰、广告、网络、装潢、模特经纪、杂志,甚至想要办的教育,其实都是视觉的艺术,都是去专心发现生活中的美,把周围人的生活打扮得更漂亮,为人们追求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而创造美。

人人都说我是幸运的,其实他们看到的只是结果。我无论做什么,都追求一种过程的存在,一种发现美、追逐美、创造美的存在。虽然早在1982年我留美的第二年,著名的纽约哈默(Hormo)画廊就与我签约;目前,1946年就创立于伦敦、主要代理世界上著名艺术家的绘画和雕塑作品的玛勃洛(Marborough)画廊也与我签约代理我的画,然而,这些只是为我提供了一个一流的舞台,如何表演得好才是最重要的。同行们也曾表示过怀疑:一个画家居然能把摄影机当画笔?服装、模特……这些都属商业范畴,一个画家是否过于自信、急功近利而把画画放弃了呢?我说绝对不会。我不傻,我昨晚还在加班画画,为我今年2月5日在巴黎的画展作准备。我认为任何艺术活动的源动力都是创造力,它是一脉相承的,而非割裂的。我把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对生活中美的追逐,当作是一名艺术家的责任,把自己的爱美之心和善良之心融入自己的艺术作品和艺术行为中去,这是我热爱的并为之奋斗的“大美术”的理想。我妈妈生我下来,并没有在陈逸飞这个名字后面用括弧括住“画家”二字。为什么一个画家有了钱之后,除了买豪宅、游艇,就不能干点别的事情?一个艺术家既然可以把对美的顿悟放到画布上,当然也可以把这种悟觉放进生活里。毕竟生活更为重要。

我把苏荷(SOHO)这个概念从纽约搬到了上海的泰康路。在曼哈顿南边近中国城的上下5条街,左右8条街的一个区域,有200家画廊。如今的泰康路也不再是加工厂和菜场,而是集中了许多画室和展览室。

我还把国外home的概念带进了上海,在“新天地”这个由上海独特的老石库门建筑改建成的新型娱乐城内,让美进入普通百姓的家居生活。

我要劈头盖脸地向你传递美的信息,狠狠地刺激你的眼球,让美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你我的生活中。

(萧露/执笔)

猜你喜欢
爱美画廊画家
爱美也需适度而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画廊
画廊
没有忘记爱美
什么也不能阻挡我们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