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

2002-04-29 23:52尹伟民陈兆兰任小艾任国平白宏太
人民教育 2002年6期
关键词:教职工校长改革

尹伟民 陈兆兰 任小艾 任国平 白宏太

竞聘制显然不是新生事物了,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在尝试。然而,江苏省徐州市历时3年的大面积的校长竞聘制改革,仍然吸引了记者关注的目光。据我们初步了解,徐州市已有2700多所中小学实行了校长竞聘制,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90%以上。通过竞聘,4000多名学校中层干部和教师走上校长或副校长岗位,原任的200多名正校长和660多名副校长落聘。

临去徐州前,一位朋友向我们表达了他的疑虑:像苏北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校长竞聘的成效如何,恐怕很难说。他的疑虑不无道理,但记者仍有理由期待:也许,与一些发达地区的竞聘制改革比较起来,徐州并不是做得最好的,但对全国更多地方来说,它可能更有典型性和示范意义。

带着这样的期待,记者一行踏上了徐州这片历史文化蕴积深厚的土地。正值仲春时节,一路上柔风拂面,弥望的是千树万树雪白的梨花,让人心中忍不住充满欢畅。

上篇

竞聘圆了许多期盼的梦,唤起了心中的热情和憧憬

A.丰县的第一缕春风

1999年暑假,在江苏省丰县,一条爆炸性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随着县教育局的一纸文件,全县25个乡镇,近500所中小学现任校长,将被免职,然后通过竞聘重新上岗。一时间,人们众说纷纭:

“这下好了,校长没了铁交椅!”要真是竞聘,那岂不是谁都有望当校长了?”

“恐怕只是走走过场吧,谁会动真格的?

面对种种说法,丰县教育局局长史先进不动声色,他早已胸有成竹,也早就预料到会有这样的反应。

奇怪的是,学校里的反应却平静得多。无论是被免职的校长还是全体教职工,似乎都没有太多抱怨。但跟以往假期不同的是,大家都在兴奋而紧张地忙碌着。

好戏还在后头呢,这仅仅是丰县全面实施校长竞聘制的第一步!

对于这样大规模的竞聘,教育局长史先进显得非常乐观。因为在1999年初,他们就已经选取3个乡镇的全部小学和两所中学,作为校长竞聘制的试点,不仅有详细的实施方案,还经过了周密的布置。

全县的改革大致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

——公布拟聘岗位职数、聘期、任职条件、竞聘程序、产生办法及时间安排等。

——以乡镇为单位组织报名,可自荐、教职工推荐或组织推荐,竞聘者在报名时需填报竞聘意向。

——由专门的评估小组审查报名资格,确定竞聘人选并公示。

——竞聘者参加竞职演说、专业知识技能考试和答辩。

——进行综合演说答辩、组织考核和教职工民主测评,最后根据竞聘意向确定校长人选。

竞聘前,县教育局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相关文件,认识改革的必要性,调动大家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确保稳定,各乡镇都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竞聘方案的制订和落实。由工会和纪委等组成民主监督小组,以保证改革的公平和公正。前后历时约两个月时间,丰县校长竞聘按部就班,顺利完成。通过竞聘,有126名原任校长落聘,106名学校中层干部和教师走上校长岗位。

今年40岁的李树安,就是乘着校长竞聘制改革的春风走上了校长工作岗位。为人厚道、工作踏实的他,有近20年教龄和10年的学校中层干部管理经验,还拥有“先进工作者”、“青年教学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这使他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3项测评总分在10多位竞聘者中名列前茅,成为丰县大沙河镇中心小学首位竞聘上岗的校长。

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李树安不仅对学校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感情,而且对这里的周边环境也了如指掌。在他最初工作的时候,学校里有不少老同学、老朋友的孩子,后来他学生的孩子也到这里读书。可是多年来,学校简陋的条件一直没变。他多想让这些孩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啊!如今,他终于有了实现自己愿望的机会。李树安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竞聘,振兴家乡教育的愿望,恐怕将永远埋在心里了。

校长竞聘制像一缕强劲的春风,唤起了人们心中的热情和憧憬。许多年富力强的教师,通过竞聘走上了校长岗位,拥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同时也使那些习惯于捧着“铁饭碗”、稳坐“铁交椅”的干部知道:校长不那么好当了!

B.校长竞聘没商量

丰县热火朝天的校长竞聘改革,只是江苏省徐州市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在徐州市教委的统一布署下,全市下辖的4县、2市、5区,都先后实行了校长竞聘制改革。如今,为期3年的一轮改革已接近尾声。3年中,除校长任免权限归市县的少数学校外,徐州市90%以上的学校,都打破了过去单纯由上级组织部门任命校长的做法。

1999年6月25日,徐州市教委在丰县召开了全市教育体制改革现场会。到会的各区县教育(文教)局长和中小学校长们,听取了丰县教育局的经验介绍。市教委主任朱浩熙在会上做了总动员,号召各区县借鉴丰县的做法,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上大胆创新!

对于改革,人们最初的态度总习惯于怀疑和观望。竞聘到底是不是走过场,是不是领导心血来潮?很多人都在怀疑,特别是那些鼓足了勇气参加竞聘的人,心里更是拿不准。

邹德全当初报名参加競聘时,就是抱着这样的念头。不过尽管有怀疑,他还是忍不住跃跃欲试。竞聘制强烈地吸引着他,让他无比兴奋。作为一个普通教师,他从来没想过要当校长。而现在,竞聘制为每一个教师提供了机会,希望的小火苗开始在他心里燃烧。

经过资格审查,邹德全成为沛县教育局18个校长竞聘人选之一,进入竞聘程序。第一关是笔试,考试内容是教育理论、教育管理知识和教育政策法规。邹德全顺利通过,毕竟他在所有的竞聘者中,属于年轻且实力较强的,对付这样的考试不成问题。笔试感觉不错,这让邹德全信心倍增,仿佛胜利在望。他想,面试有什么难的,大概就是找自己谈谈话,了解一下情况。可是当他走进面试考场,立即感觉到气氛有些异常:对面几个考官正襟危坐,表情很严肃地看着他,让他心里不禁开始紧张起来。

没有任何寒暄,考官开门见山地发问:“你为什么要竞聘校长?”

虽然邹德全事先想到了这个问题,在心里也问过自己,可面对审视的目光,早已准备好的答案,显得那么苍白和没有说服力。

就这样,考官的问题像连珠炮一样发过来:“如果你竞聘上校长,有什么打算?”“如果落聘了,你会怎样对待?”“作為校长,在聘任教职工时,怎样对待和自己有矛盾的人?”几个问题下来,邹德全的额头上冒汗了,自信心也一点点地消失。他想喝口水稳定一下情绪,可是微微颤抖的手端起水杯,愣是送不到嘴边儿。看着邹德全的窘相,考官们憋不住笑了。其实,他们并非故意刁难竞聘者,而是要让他们懂得:做校长不是想当然的事,不是纸上谈兵,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经过笔试、面试和群众评议,3项考核量化成分数,在《沛县报》上正式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邹德全的成绩排在前面,这让他又惊又喜,但烦恼立刻来了。本来,家里人很支持他竞聘,可现在却替他担心:不会这么容易就当上校长吧,咱是不是要找人走走关系?说不定人选早就内定了,咱只不过是陪练而已。家人的话,让邹德全本来就不平静的心更乱了。说实话,经历了严格的层层筛选,他觉得,上级领导确实有改革的决心,可万一真是这样呢?他不禁担心起来。

几天后,竞聘结果公示,邹德全的疑虑烟消云散。他被确定为沛县湖西中学的校长人选。事实证明,竞聘是公开和公正的。回想起竞聘的种种感受,邹德全十分感慨:“没有这一番经历,哪能体会到当校长这么难?”

C.喜欢“踢球”的教委主任

乍一看,两道浓密乌黑的剑眉,像是画在他那有棱有角的脸上,透着军人般的阳刚之气。走近他,你会发现在他那凛然正气的外表下,还有着浓郁的书卷气和传统文人洁身自好的风骨。他就是徐州市教委主任朱浩熙。校长竞聘赢得上下一片叫好声,与朱浩熙这样一位充满改革意识的教委领导,有着很大的关系。

1997年年底,朱浩熙调任徐州市教委主任,他面临巨大的压力。徐州的教育状况与兄弟市相比,差距甚大。工作千头万绪,朱浩熙先从整顿机关作风开始,公布了“禁牌令”和“禁酒令”:办公室不是娱乐场所,严禁打牌;午饭一律禁止饮酒;下基层办事,不许在基层单位吃饭。令行禁止,有一次开会,有位机关干部满脸酒意地进人会场,朱浩熙毫不客气地请他回去,随即严肃处理。

整顿作风只是“治标”的工作,要让徐州教育走上良性循环轨道,朱浩熙想到了改革。他认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加大物质的投人,推进物质层面改革显然不够现实,而制度层面改革则是一个突破口。徐州市有10万中小学教师,要把这支队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必须尽快启动人事制度的改革。

对实施校长竞聘制,朱浩熙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做“把球踢到学校去”。也就是说,要让教师当家,真正做学校的主人。一天晚上,伴着一杯清茶,朱浩熙饶有兴趣地跟记者谈起了他的“踢球哲学”。

记者(以下简称“记”):为什么把改革重点放到校长竞聘制上?

朱浩熙(以下简称“朱”):要搞好教育,办好学校,必须要依靠教师。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要靠校长,这就要求选择一个好校长。有的校长尽管工作能力差,但却在岗位上,教师也没办法,因为校长是任命制。学校办不好,没有人承担责任。怎么调动教师和校长的积极性呢?我想到了让教师来选拔校长。1999年,丰县的几个学校最先开始了竞聘制改革。我想,如果向全市推广,徐州的教育事业肯定会有活力。于是我提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要启动,光靠少数人的积极性不行,必须要有一种机制,调动起多数人的积极性,要改变单纯由教育行政领导管校长的局面。

记:您的“踢球哲学”实际上是把选校长的权力交给了教师。

朱:搞这样的改革,我们也是硬着头皮。在班子内部,不能只是“一言堂”,要建立一种机制,让机制制约人。但只限制领导者权力还不行,我还要把“球”踢到教职工那里去。因为选拔校长不是教委主任的事,而是教职工的事。事实证明,把“球”踢到教职工那里,让他们行使民主权利来选择校长,教职工们很振奋,也很珍惜。他们考虑问题比我们要细。教委制定出的改革意见,仅供学校参考。他们按照这个意见,由教代会讨论制定出具体的竞聘办法。只要教代会通过了,就必须严格按照这个“游戏规则”执行。我们只检查学校有没有违反“游戏规则”。只要没有违反,他们选择的校长我们就认可。

记:通过这样的改革,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朱:我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营造一个小的气候,以真正保证教职工的民主权利。这方面的改革很不容易,应该很慎重。教师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首先应该在民主政治改革的推进上进行探索。我认为,我们不能把所有人的思想都统一到少数几个人的意见上,应该把多数人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意见。作为干部,首先要把自己跟群众的关系摆正,这样才是以人为本。我们缺少资金,物质上比较匮乏,这就特别需要开动智慧的大脑。我们个人有多聪明?可我们有10万教师呢,重要的是要把他们都调动起来,这就是教育生产力啊!这是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动力。

朱浩熙的一席话,朴实中透着精明。他刚到市教委时,不断有人到家里来:有要求提拔的,有要求给学校支持的,有为分配工作的……朱浩熙很烦恼,他想:这都成啥了?非得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让大家把心思转到搞好学校工作上来。自从实行校长竞聘制后,校长们明白了,决定校长任免的不再是教委领导,只要把工作做好了,校长的位子就坐得长、坐得稳。如今,朱浩熙一上班,找他谈工作的校长络绎不绝。到家里送礼要官的人没有了,朱浩熙晚上可以安逸地坐在家里喝茶看书。

中篇

无论欢笑还是泪水,都是生命中无悔的记忆

徐州全市总人口9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8。现有中小学3000多所,在校生200万人,中小学在校生数量居全省第一。在这样一个人口大市、教育大市,教育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多年以来,教育水平偏低、师资短缺、教学设施落后等问题,成为教育发展中的老大难问题。面对严峻的形势,改革学校管理体制迫在眉睫。

过去,教育部门在干部选拔上一直采用委任制,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拔,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了干部能上不能下和事实上的“终身制”从而带来校长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官本位”意识滋长,干部队伍缺乏应有活力等弊端。而实施校长竞聘制,是从源头上治理不正之风、纯洁校长队伍的需要,从根本上说,是实现“以人为本”、解放教育生产力的需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徐州市教委不失时机地推行了包括以校长竞聘为主的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在内的“三制”改革,这是徐州教育飞速发展的契机。通过校长竞聘,全市中小学干部队伍学历层次提高了,年龄结构改善了,综合素质提高了。一大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打破了干部终身制局面,一个充满活力的竞争态势正逐渐形成。

D.教师:要努力体现自身的价值

泉山区的光荣巷小学,过去是一所校舍陈旧、教学质量差的学校,教职工不团结,生源不好,被周围百姓戏称为“光荣巷里不光荣”。1999年8月,一个新的选择摆在光荣巷小学的教职工面前。学校要通过竞聘选出新校长,竞聘者是学校原来的两位副校长王玲和王建。

当时,老校长退居二线,44岁的王玲暂时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应该说,如果由组织任命,王玲可以名正言顺地做校长。而竞聘制的实施,为27岁的王建提供了一个机会。尽管在教龄和工作经验上,王建要比王玲稍逊一筹,但他很自信,希望以崭新的教育理念和敢闯敢做的锐气,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新气象。

经过竞职演说和教职工投票,年轻的王建以微弱优势赢得了校长职位。结果虽有点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教职工们用选票表明了态度:与传统的吃苦耐劳型的干部相比,他们更倾向于观念新颖、富有朝气的领导。

在这实力相当的两个人之间,竞聘多少显得有些残酷。光荣巷小学的教师们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年轻的教科室主任董建华老师对记者说:“当投票结果当场公布时,老师们都愣愣地坐在那里,场面很尴尬。平时,王玲为人很热情,对我们也很好,但此时此刻,我们却不知说什么好。”

“第一次经历这样的改革,你们是怎样的心情?”记者问几个年轻的女教师。

“激动!”“紧张!”“恐慌!”

“是别人在竞聘,你们为什么会激动、紧张啊?

“替別人激动,也替自己激动。”许少梅老师说。

“虽然自己没有参加竞争,但感觉到有自我了,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了。”沈君老师说。

“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因为我觉得,如果我取得一定的成绩,也会有机会。”董建华回答说。

说实话,几位老师的回答让记者有些吃惊。这是一群朴实平凡的女教师,有着孩子一样的纯真。当她们微笑着坐在记者对面时,似乎还稍稍有些拘谨。然而,她们对竞聘制改革的理解和认同,却超出了记者的想象。“你们也想竞聘校长吗?”记者问。

“我想过,因为我现在担任的教科室主任就是通过竞聘上任的。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丰富,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我希望有这样的锻炼机会。尤其是在工作中,我的想法跟现实做法不太符合的时候,我就想:如果我能竞聘上去,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想法。”董建华老师直言不讳地说。

“你们是不是更喜欢年轻的校长,不喜欢岁数大的校长?”

“没有啊,原来的校长尽管年纪很大,我们也非常爱戴。”

记者终于抛出了那个一直想知道答案的问题:“你们觉得,王玲老师当时落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记者觉得这个问题可能会让老师们有些为难。出乎意料的是,老师们好像对这个问题并不避讳。

“可能是教育观念方面吧。现在这个学校非常有朝气,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0岁,大家观念上都比较新,因此更容易认同王建。”

“对,我觉得王玲的管理方法,缺乏创新意识。”

“不仅如此,选择什么样的校长,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现在社会竞争这么厉害,对老师来”说,选择校长就是选择自己。”

听着她们真诚的话语,在记者眼里,这几位普通的教师渐渐变得可爱而可敬了。她们是改革最忠实的实践者,在改革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对改革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在任命制的校长手下工作和在竞聘制的校长手下工作,感觉有什么不同吗?”记者接着问。

“过去只有服从,没有思考。上面怎么布置的,我们就怎么做。竞聘制给我们带来了冲击,要想在自己的位置上站得住,就必须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王玉萍老师说。

“可是,现在不是也要服从吗?”记者追问。

“那可不一样。现在领导对我们的要求高了,我们也必须把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过去,校长要服从,老师也要服从。现在呢,校长要竞聘,老师也要聘任,如果本职工作干不好,就要被淘汰。”王老师解释说。

“我也有同感。一方面校长是我们竞聘选出来的,他要带领我们前进;另一方面每个教师都对学校的发展有责任,应该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工作中去,在参与中体现自身的价值。”沈君老师说。

说得多好啊!不是亲身经历了这一切,怎能对改革有这样透彻而准确的认识?

3年前,王建在竞职演说中提出要把学校办成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学校,如今他圆满地完成了任务。3年里,学校被评为“省级实验小学”,不仅保持了原有的特色,成为“江苏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还以环境教育为新的特色,成为“国家级绿色学校”。老师们对王建3年里的表现,都表示比较满意。

“如果下次再竞选,你们还会投他的票吗?”记者问。

“肯定会吧。”许少梅老师说。“那要看他怎么述职了。”董建华老师说。

“新一轮竞聘快到了,你们揣测一下,王建还想当吗?”记者问。

沉默了一会儿,学校副校长倪”萍说:“有时候看他也挺累的。

E.校长:我们是改革的受益者

通过竞聘上岗的校长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是改革的受益者!毫无疑问,校长竞聘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能力的舞台,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通过选举重新上岗的徐州市第二职业中学的校长苏开育,对校长竞聘制的认识格外深刻。以前,校长和副校长都是委任的,工作中经常有相互牵制和冲突的地方,为校长的统一指挥带来了很多障碍。现在,副校长也是竞聘上来的,不仅要有工作积极性,还要得到群众肯定和校长认可。实践证明,学校的领导班子团结,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在制定和执行学校规章制度时,大家的意见也容易统一起来,因为他们都是由教职工选出来的,工作的积极性都很高涨。

苏校长很感慨:“没有改革,学校恐怕不会有快速的发展。现在学校中层干部也实行了竞聘,教师实行全员聘任,所有人的积极性都特别高。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一条,就是群众拥护原则,把学校的需要跟教师的愿望有机地结合起来。机制一变,效果就不一样。”

和苏开育一样品尝到改革甜头的,更多的是像李树安这样从学校中层干部中脱颖而出的年轻人,改革给了他们新的憧憬和期待,同时,也使那些长期没有起色的学校,勃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大沙河镇是丰县实施现代化教育的试点乡镇,但由于多年受经济条件制约,步子一直迈得不大。以前的老校长在这方面费了好多心思,始终没有如愿。李树安上任后,通过后勤社会化,引进投资,建起了交互式多媒体网络教室。2000年9月,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了英语课,成为全县农村小学中首家开设英语课和信息技术课的学校。在去年全县英语口语大赛中,学校三年级孩子在小学组获得第一名。上学期,在省教研室举办的中小学生电脑绘画中,学校有8个孩子参加,7个孩子获奖,这是学校历史上没有过的。

丰县大沙河镇的包楼小学,原来是一所教学质量低、校容校貌差、管理混乱的乡村小学,校长换了一任又一任,但山河依旧,面貌不改。1999年,李清沛竞聘走上校长岗位后,变被动为主动。为争取社会支援,他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及公关能力强的教师走村串户,以朴实的话语、真挚的情感,耐心做村民的工作。他们的精神感动了村里的人,并不富裕的村民们纷纷捐款,还自愿刨掉20多亩苹果树和梨树,建起了一所里外一新的学校。远近不少骨干教师慕名调人包楼小学。校长和教师们拧成一股绳,终于在一年内改变了学校面貌。

改革激发出了教育工作者的巨大活力和创造性,也给徐州的教育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其说校长们是改革的受益者,不如说徐州200万学生才是改革的真正受益者。

F.落聘者:下一次我一定能行

改革,必然会伴随新旧观念碰撞的伤痕和新生事物诞生的阵痛。改革中,有喜也有忧。在这一场规模宏大的校长竞聘制改革中,在少数竞聘成功者欢欣鼓舞的背后,还潜藏着更多落聘者的无奈和痛苦。然而,正是因为落聘,才使得他们对竞聘制的认识更加清醒和透彻。

面对几个当年的落聘者,记者特别小心翼翼,一方面惟恐触动了他们心灵的伤痛,另一方面却又极想知道他们真实的感受。

刚刚30出头的胡永智,3年前是李树安的竞聘对手。说到自己的落聘,如今已是学校教导主任的他,坦然面对。他承认自己当时考虑问题不够全面,仅凭一腔热情,抱着试一下的态度参加了竞聘。他认为竞聘很公正,这几年的工作经历,使他不仅认识到了自己当年的幼稚,也从校长李树安身上看到了许多优秀的品质。

“现在又要重新聘任了,你有信心争取这个职务吗?”记者问。

胡永智稍迟疑了一下,然后很坚定地说:“我认为实行这个制度,就是让人勇敢地站出来。这对我是一个机会,我会争取的!”

和胡永智当年姑且一试的态度不同,今年34岁的张立山是满怀信心地参加了那一次竞聘。在学校里,自己的业务技能是过硬的,工作很尽心,为人处世上也不算差,张老师对竞聘很有把握。

但他最终落聘了,在得知结果的一刹那,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可能呢?他半天反应不过来,脑子里一片空白,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骑上自行车,怎么回到家里的。张立山在家里整整憋了两天,最初的念头就是:真丢人,为什么要头脑发热来参加竞聘呢?不竞聘多好啊,什么事都没有,现在可好,真是没脸见人了!

心情渐渐平静下来后,张立山开始分析自己落聘的原因。跟竞聘成功者比较,他发觉自己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过硬的业绩,缺乏展示的机会,别人对自己的了解也不多。找到了问题,情绪很快调整过来,他在心里对自己说:“我要加倍努力,我还是很有希望的!

这3年里,张立山确实很努力。他不仅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積极参加各种公开课活动,而且兼任了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去年他获得了“徐州市保护未成年人十大杰出公民”光荣称号,还被徐州市评为“优秀辅导员”。

有了这些有目共睹的业绩,张立山的信心和决心更大了。尽管他在当初落聘时曾失望地想:下次再也不去竞聘了。可是,面对新一轮的竞聘,他仍然要勇敢地站出来。很显然,曾经的委屈和伤痛还刻在心底。说着说着,张立山的眼圈红了,他像个孩子似的对记者说:“如果再次竞聘的话,我一定能赢,一定!”

张漫侠,也是丰县校长竞聘制中的落聘者,不过,她的情况有些特殊,现正担任宋楼镇黄楼小学的代校长。

竞聘前,张漫侠是学校教导主任。随后,学校得到社会资助进行改建。新的学校从开始筹建到最后落成,张漫侠都参与了,对新学校也很有感情。竞聘时,她铁了心,只选择了这一所学校。她在报名表是否服从安排”一栏中坚决地填上了“否”。然而,因为新落成的学校条件好,很多竞聘者都选择了这所学校。张漫侠在所有的竞聘者中并不是佼佼者,结果自然就落聘了。

提起落聘,张漫侠一直心有余悸,早知道这样的结果,她说什么也不会参加竞聘的。面对改革,一个女同志要站出来跟那么多男同志竞争,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可最后等待她的却是莫大的失望,怎么不让她伤心呢?至今说起来,委屈的泪水还止不住涌出眼眶。

落聘后,张漫侠偷偷大哭了一场。尽管面子上过不去,心里有说不出的委屈,但她很快就上班了。也许是机缘巧合吧,竞聘上的校长去了另外一所学校,校长职位空缺了,上级决定让张漫侠主持学校工作。但因为她在竞聘时没通过,只能做代校长。

让张漫侠来当这个代校长,领导看中的是她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大家很清楚落聘对张漫侠是多大的打击,但都敬佩张漫侠的勇气。这是个坚强的女人,无论受了多大的委屈,工作依旧是一板一眼。

“为什么不直接任命她做校长,一定要是代校长呢?”记者忍不住问。

“那绝对不行!”乡教办的王主任认真地说:“如果这样,改革的意义就不存在了。”当初让张漫侠做代校长时,王主任说得很清楚:“让你当这个代校长,可不是照顾你的面子,下一轮也不会因为你掉眼泪就照顾你,到时候你能竞聘上,就当校长,竞聘不上,就做普通教师。”

尽管落聘后思想压力很大,尽管只是代校长,可张漫侠没有一句怨言。几年来,顶着这个代校长的头衔,她一直很认真地工作着。

“您在乎这个代字吗?”记者问。

张漫侠想了想说:“既在乎”也不在乎。

“怎么讲呢?”

“不在乎,是因为有了实现自己理想的一个机会;在乎,是因为”它对我时刻是一个激励。

往事不堪回首。然而,毕竟在人生的舞台上,她有过了这样一次展示的经历。面对新一轮的竞聘,张漫侠心里很踏实。两年多的代校长,给了她一个弥足珍贵的锻炼机会。她知道,要干事业,女同志往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但她相信,男同志能做到的,女同志也一样做得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下篇

有收获也有遗憾,改革在希望中继续前进

在徐州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大规模地实行校长竞聘制改革,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就目前而言,校长的竞聘上岗尚无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徐州的改革只能是在披荆斩棘中探索前行。3年的改革实践,使他们积累了很多富有成效的操作办法,同时也留下了一些困惑以及值得反思的问题。

G.把问题解决在襁褓中

徐州校长竞聘制改革,之所以能顺利实施,跟改革操作者审慎的态度、细致的考虑、深人的调研和精心的布置密不可分。

改革之初,为消除人们心中的顾虑,除了广泛的宣传和动员外,还要有相应的措施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最令人担心的,就是万一没有人报名怎么办?人们不愿面对光荣巷小学那样尴尬的场面。有些学校的副校长就曾公开表示:他不参加竞聘,原因是怕伤感情。要是大家都这样想,竞聘就搞不起来了。为了防止出现“冷场”,市教委规定,原来的校长和副校长都要参加竞聘,中层干部也可以参加竞争,特别优秀的普通教师也可以参加。这样就从制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实践证明,先从试点开始,再逐步推开的做法是很明智的。如果一下子推开,出了问题会很难控制。通过试点的探索,既可检验操作办法是否合理,同时也容易发现新问题,及时对改革的办法进行补充和完善。实际上,试点最大的作用,还是起到了一个示范作用。有了试点的经验,徐州在大面积实施校长竞聘制改革时,仍采取了很慎重的态度。改革不能只靠行政命令,也不能“一窝蜂”,而是要求竞聘单位先制订出周密可行的方案,同时创造一定条件。有了操作方案,条件成熟后才能开始进行。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既有层次,又有一个时间缓冲,这样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市教委还要求各县的学校在竞聘前,要把改革方案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取得他们的支持,以保证改革的稳妥进行。

充分的准备和完备的方案,还不能保证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一帆风顺。很多时候,改革的失败并非是改革本身的问题,往往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現人为的偏差,特别是关于人事制度的改革,很难保证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儿。比如如何保证操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如何避免有人搞小团体、拉选票?还有,有些竞聘者因为工作中太耿直得罪了人,在竞聘中遭排斥被选掉了,该怎么办呢?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徐州市教委在改革全面推开后,始终做到对改革的进程保持密切的关注。开始,对竞聘的每一个步骤,教委领导都要到场,避免出现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同时,市教委严肃了竞聘的纪律,一方面规定:在选举当中,不准写条子,不准拉选票,一经发现,取消选举资格;另一方面,竞选的每一个步骤都尽量做到透明,竞聘者的情况要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当然在这方面,市教委的出发点是相信群众、相信教师。改革实施前,教委组织处的同志和部分学校校长、工会代表等多次召开座谈会,讨论在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草拟出一个解决问题的规定。规定拟出后,要求各学校根据规定的精神,具体制定出本学校的选举章程,在教代会上通过。改革实践证明,教师们的素质很高,每个人都很珍惜自己手中的一票,竞聘改革真正做到了公正、公平。

H.谁来监督校长

实行校长竞聘制,落实校长负责制,校长的权力大了。在这种情况下,怎样监督校长的工作呢?如果校长的决策有问题,由谁来监督和指正?

对此,市教委加强了统一的监控和管理,校长的责任更明确了。以前,校长是上面怎么布置就怎么干,现在实施了责任制,有承诺书,校长的工作明确,监督的依据明了。从内容上看,更细化,更具体了,而且教师对校长的监督作用也加强了。因为在考核中,教师的评议要占1/3左右的比重,直接决定着校长能否再被聘任或是否被认可。

丰县宋楼教办的王主任介绍说,实行校长竞聘以后,教办主要的任务就是监督校长。校长竞聘上岗后,要向教办立责任状,内容主要是学校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同时,校长的治校方案是否切合实际,不仅要得到全校教师的认可,还要经教办和乡党委、政府审查。平时的考核分为不定期和定期两种方式:不定期考核主要是看校长落实工作目标的情况;定期考核一学期3次,考核内容包括校长抓教学的情况,教师的出勤、备课和作业批改、校园卫生等方方面面,每一项都量化为积分。到年底,教办根据考核结果,向工作不合格的校长进行诫免,发出“黄牌警告”。连续两次亮“黄牌”的校长,就要被免职。

“这样做的效果怎么样呢?”记者想知道考核是否真的对校长有一定的“威慑”。

“校长们都很在乎,他们的责任心普遍增强。比如有一所学校在考核时被扣掉0.2分,校长知道后跑到教办,一定要问清扣分的原因。再比如,以前的公开课和教研活动,都是教办指定教师来做,现在则是教师主动邀请教办去听课。”

“这跟校长有什么关系呢?”记者问。

“当然有关系了,校长完不成目标就要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高了。这样,教师有了危机感,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不仅影响学校的考核,也关系到自己能否被学校继续聘任,所以他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参加进修学习。

除了县教育局和教办的考核,学校工会和教代会也起到了监督校长的作用。实行校长竞聘制后,学校相应实行了校务公开制度,教职工对学校的一切事务都有知情权。这样,如果他们对校长的做法有意见,可以直接或间接向校长提出来。这时候,工会和教代会真正成为保障广大教职工权益的重要组织,他们在监督校领导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决策和日常管理中去。

苏开育校长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他上任不久,因为工作需要,学校给他用公费配备了一个手机,后来副校长和工会主席也先后配备了手机。这在一些单位或许不算什么大事,但是教职工不满意,立刻给校长提了意见。其实,当时苏校长的手机早已过户给了他个人,但这件事还是违反了有关规定。教育局纪委知道后,也提出了批评。为此,苏开育不仅郑重地在学校办公会上做了检讨,还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讲了这件事。在他看来,通过竞聘走上工作岗位,说明群众拥护你,那么,你的工作就应时刻接受群众的监督,有了问题也应给群众一个明确的交代。

I.竞聘不是惟一的形式

理论上讲,校长竞聘制确实可以创造一种充满活力的有序竞争局面。但在实际操作中,情况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而且也不能不考虑落聘者的感受。

像王玲和张漫侠那样的情况,在实际中还有很多。有一所学校的副校长,曾被评为省“十佳青年园丁”,是一位很有希望的年轻教师,但在竞聘校长时也出人意料地落聘了。对于这样的教师,该怎样既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之在竞聘后继续成长,同时又能使实行竞聘制的学校保持稳定?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对落聘者做出适当安排,或者把他们调到其他学校,或者让他们再参加其他学校的竞聘。他们称这种做法为“无情操作,有情安排”。

因为要讲求公正、公平,就必然有被淘汰出局的可能。要让人们坦然接受这种可能性,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需要通过适当的手段加以调节,以减少改革给人们生活和心理上造成的冲击。应该说,这种“有情安排”是否合理?怎样能够真正兼顾效率与公平?还需在以后的实践中验证和商榷。在光荣巷小学,老师们这样对记者说:“制度实行几年了,大家都习惯了,现在如果再有人落聘,我们都会坦然面对。”

按照正常的竞选程序,没有选出合格的校长,怎么办?比起其他的担心,这个问题是最难解决的。尽管可以相信,大部分学校都是有人才的,按照这样的操作办法,一般都可以选择出优秀的学校领导,但并不能保证每所学校都能选出让教职工满意的校长。在沛县某乡镇中学校长竟聘中,一共有3人参加竞聘。经过考评、笔试、面试以后,3人中的最后1名被淘汰。随后,在另外2人中,1人个因面试不合格被淘汰,1人因计划生育问题被取消竞聘资格。这样,3个人先后都出局了。对此,县教育局决定,另外指派一位同志暂时主持该校工作,待条件成熟后再竞聘。但是,首先被淘汰出局的竞聘者提出了异议,认为既然前两名都不够格,就应由他来做校长。教育局认为在上一个程序被淘汰出局的,就已取消了进入下一个竞聘环节的资格。因此,最终还是通过组织任命方式,指定了学校的负责人。这个事例说明,校长竞聘制并不能作为干部选拔的惟一形式,在特殊情况下,还需要采用其他形式。

目前,校长竞聘制已在江苏省很多县、市展开。竞聘制是否是惟一的形式?江苏省教育厅人事处的林伟副处长谈了他的看法:“校长竞聘制不是惟一的形式。将来可能出现多种形式并存、相互结合的局面。比如说上级任命,也要考虑群众意见,因为得不到群众的公认,这样的干部也做不好。但竞聘制应该是一个主流,因为群众是最重要的因素。反过来说,是否需要全部都竞聘,也值得考虑。像有些村小,总共就三五个教师,也要竞聘,就有点不符合实际。”

J.几多忧虑,几许期待

在校长竞聘制改革中,区县教育局长对改革的理解和贯彻程度,直接影响着改革的效果。所以,记者最想知道经过近3年的改革后,教育局长的经验之谈。然而,在和教育局长座谈中,记者听到最多的,却是他们对3年改革的反思及对下一步改革的困惑和担忧。

沛县教育局长司云诗说:“首先,现行的校长行政级别制度,是校长竞聘制的一个很大障碍。校长就是校长,但现在的校长,有的是股级,有的是科级,有的是处级。对不同级别的校长,管理权限是不一样的,这就制约了我们改革的主动权。我建议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其次,实行竞聘制的本意,是把好校长人口关,谁行誰上,谁不行谁就让。但操作起来有困难,比如落聘校长还要享受一定的待遇。另外,目前各区、县校长竞聘的规则章程不太一样,还处于一种各行其是的状态,上级能否拿出一个统一的文件,这样便于操作。”

铜山县教育局长高兴和表示了同样的忧虑:“对落聘的干部怎么安置?这是个大问题。有些干部年纪较大,竞聘上来后,干了两三年该退休了,怎么安置?再有就是改革后,校长的人权和财权还不够,校长无法进行分配制度改革。

睢宁县是江苏省的贫困县,谈到竞聘制改革,县教育局长宋义的忧虑显得很沉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决定了我们能否按照既定的思路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有关规定,所有教育系统的干部都应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但实际上,我们每动一步都要请示。要想推进改革十分不易。目前在学校干部管理上,我们还是按照过去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模式。这个问题不解决,竞聘制改革也就很难深化。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局限性是校长竞聘只能以乡镇为单位,不能在全县范围内统一选拔。

丰县教育局长史先进,是徐州校长竞聘制改革的先行者,他一直比较乐观,对于下一步改革,他虽然也有困惑,但更多的是一种期待。因此,他考虑得也更加细致,更富建设性:“要建立起与校长竞聘制相配套的教师合理流动机制。目前,落聘教职工跨乡镇交流的难度大,需要我们多做协调工作。尽管国家要求提高县一级的管理权限,但还难以到位。如果真能扩大县一级管理权限,那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另外,我们的高中、中心中学还没开展这项改革,因为干部管理权限受限制,这些干部都不归教育局管,我们不能放开手脚。现在的竞聘方式,只能说比以前的任命方式进步了,但还不完美,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县,改革需要有更多的资金支持。这样,改革的力度会更大,成功率也会更高。”

采访中,记者亲眼目睹了徐州教育工作者令人振奋的精神面貌。从根本上说,改革激活了人本身,使之转化为强大的教育生产力,从而开创了徐州教育事业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然而,改革仅仅是开始,改革使人们看到了希望,也格外清楚地看到了现存的局限和不足。

作为徐州教育改革的总指挥,朱浩熙把忧虑和困惑,潜藏在他那习惯性的从容的微笑中。他说:“下面我们要尽快拿出一个全市统一的文件,进一步规范校长竞聘制度。目前的校长竞聘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对校长任期目标的考核,怎样使之更科学合理?怎样通过竞聘制,使校长由传统的辛苦型、行政领导型向专业型、科研型、学者型转变?另外,竞聘后,怎样实现教师在校际之间的合理流动?怎样加强干部后备队伍的建设?”在他看来,改革中不免会有问题,但只要是问题,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伴着缤纷的梨花,整个采访过程变得格外令人难忘。热情的徐州人对记者说,你们来得巧,正好赶上了梨树的花期,不过,这里秋天硕果累累的景色更美,到时欢迎你们再来!闻听此言,记者不禁悠然神往,几日来的见闻又异常清晰地在眼前闪过。那一张张淳朴诚挚的面孔,那一所所在改革中沸腾起来的学校,多像这春日里洁白无瑕的梨花!然而,梨花虽美,更迷人的是那秋天的果实!

一切仅仅是春天,我们期待着,期待着那个充满收获喜悦的季节赶快到来!

猜你喜欢
教职工校长改革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创新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