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黑山峡

2002-07-29 06:40文/舒泰峰
丝绸之路 2002年7期
关键词:大庙靖远县书生

文/舒泰峰

黄河自兰州以下至宁夏的中卫县属于险峻的峡谷区,“鬼门三峡”之名早有耳闻。所谓“鬼门三峡”指的是这一段黄河内的乌金峡、红山峡、黑山峡三个峡谷,因峡深水急而闻名。今天我们要漂流的正是“鬼门三峡”的最后一峡——黑山峡。黑山峡连接甘肃、宁夏二省,起于甘肃靖远县大庙村,止于宁夏中卫县小湾村,全长71公里。漂流黑山峡,这将是对我们胆魄与意志的一次考验。

早10点半,队伍自靖远县大庙村起程,直奔峡谷而去。

出大庙村,即见右岸悬崖上有一庙宇。据老乡介绍,此为当地百姓为纪念一书生而建。据传,古时候有一浙江书生,科举失意,行至此处,又财资耗尽,内外交困之下,遂投河自尽。百姓嘉其书生意气,故立庙以感怀之。

初进峡谷之时,河道已颇为逼仄,两岸亦颇险峻。不意至峡之内约10公里之处,峡谷再度陡然变窄,山崖亦更显峭然,峡内逞阴森之相,暑气顿消。水流至此愈急,筏行甚速。“不需轻舟与短棹,浑脱飞渡已须臾”(“混脱”即羊皮筏子),此时,我才感知到诗句形容之贴切。

两岸山崖上除零星成簇的蒿草之外,别无绿色之物。可是,就在这样的穷山恶水之间,亦未绝人迹。峡谷与河水的夹缝间常有青青枣树数株,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偶而还有小屋依峡而筑,小屋的筑法,或者直接挖开山岩,或者是用几根木棒随意搭成。小屋的用途,或是供行人休憩,或是存放着一不知名的摆渡工具,姑称之为“皮胎舟”吧。此物的构架极为简单,只是将一个汽车轮胎固定于木架之上,原理类似羊皮筏子。尤其令我吃惊的是,在这几近光秃的山岩上竟有山羊攀岩觅草,时为一二只,时则漫山遍岭,不计其数。然无论何时,却总不见牧羊人。

峡内尚有废弃村落二三处,颓垣断壁与孤鹰为伴,凄凄凉凉,冷冷清清。此情此景不禁令人忆起子昂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再行数十公里,却又换了一番景象。两岸山峡稍显开阔,在河滩上出现了几处绿洲。茂林丰草,炊烟缭绕。古老而孤独的水车悠然地转动着,发出幽邃的吱鸣,像一位老者,伫立在水边,守护着身后的村落,见证着黄河的变迁。孩童们惊异于我们的到来,呼叫着来争看,嬉闹不止。时又有妇女三五成群憩于果树之下,怡然自得。观此情状,我们便如置身于世外桃源一般,沉醉不已。

行至六七十公里之处,河的左岸已隐约可见沙丘,那便是腾格里沙漠的边地了。这时隐时现的沙丘引诱着我的心绪直飘至大漠深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揣测这只有在大漠与黄河交汇之处方得一睹。

晚7时许,抵达沙坡头。

漂流黑山峡,虽不曾遭遇我们想象中的绝险,却令我们领略了山河的回转与幽谧。

当我们从71公里幽谧而回转的峡谷中顺流而出,听到嘈嘈人语的时候,那种感觉恍如隔世。

猜你喜欢
大庙靖远县书生
化身“送药员”,寒冬暖人心
依托红色教育资源 推动学校优质发展——靖远县西关小学红色教育工作纪实
改革促发展 创新增活力——靖远县教育改革与特色发展综述
把发展“航向” 扬协作“风帆”——靖远县实施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纪实
因为一首诗,记住一个人 你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却又“为谁风露立中宵”
大庙
靖远县东湾乡三合村设施蔬菜种植
观七曲山大庙百尺楼锦旗有感
为什么总是书生遇女妖?
人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