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得笛韵可清心

2003-04-24 02:00崔国发
人民教育 2003年6期
关键词:牧笛笛声竹笛

崔国发

我这人一向喜欢音乐,包括器乐演奏,都十分着迷。即使在看书的时候,也与别人要求的安静不一样,我常常放一点轻音乐,这样读书效果更好。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尝试过学竹笛,虽听力不错却因为手拙,马齿徒增不见长进,还没入门便前功尽弃了。所以我后来错以为儿子跟我一样缺少音乐细胞,当人家纷纷将年幼的儿女送往音乐家那里进行辅导时,我总是无动于衷,心想,孩子不是搞音乐的材料,何必既耗费精力又盲目投入呢,不如把时间花在他的语文、数学和外语上,为他将来的中考、高考多做点实实在在的准备。可是事实恰恰是,随着小学音乐竖笛课的开设,儿子不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吹奏起来的确也像那么回事。

有一天,他对我说:“爸爸,我要去少年宫学竹笛。”当时,他将要上小学五年级了。一种感觉告诉我,在对孩子的培养上我犯了一个错误,要是早点发现他在这方面的天赋和潜能,早一点培养,现在可能已达八级水平了。可是现在晚了些,听我的同事说,孩子上了初中以后,非常辛苦,学校抓得紧,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顾及个人的课余爱好。如此,则只能学上两到三年,竹笛能考过五级就很不错了,若从实用的角度考虑,终究是半瓶子醋,一点艺术皮毛而已。妻子说,孩子想学就送他去吧,未必能当音乐家,从开发智力的角度来看,也不无好处。结果出乎我的预料,与同时进修的同学相比,他的吹奏水平进步得很快。心有灵犀一点通,半年之中,每周仅听一次辅导,每次实际用在他身上的时间也就十来分钟,他能较为准确地吹奏出中外名曲小品三四十首,不仅轻松地考过三级,而且可以吹出《小放牛》、《姑苏行》和《牧笛》的片断了。一次省内有位较为知名的音乐家来铜陵主持考级,儿子一曲《茉莉花》和《沂蒙山小调》,博得大家一致好评。专家的评语是:寶准、优雅程度好、技巧运用得也多,总体上感觉不错。

以前我虽喜欢听音乐,但那只是冷静地以一种消闲的心情在欣赏,现在吾家有儿弄笛声,那童年的时光被音乐的美与魅力所吸引,他的志趣为新的、有创造力的东西所眩惑。而作为家长的我,则从他的吹奏中感悟到,一些音乐经典可使人的生活更加充满艺术的活力,从中受到艺术的感染与熏陶。

他从少年宫回到家里,一管在握,无论单吐、双吐、三吐,也无论是颤音、打音,抑或是花舌、飞指,悉数掌握,飞珠吐玉,韵味悠远。晚上,儿子做作业倦了的时候,总是拿起笛子调节一下。像《小河淌水》、《苏武牧羊》、《黄鹤的故事》,从那一阵阵笛声中,跳脱出优美、流畅又时有悲怆的调子,他用较为深切的情感去吹奏,使之与乐曲应有的情感相贴近。那声音好清脆,楼上楼下的邻居,周边楼内的居民听见之后,次日看见吾儿站在阳台上,就唤他并对他的笛子吹奏技巧竖起了大拇指,就连从我家楼下经过的人也驻足聆听,而且目光是那么豁然地闪出兴奋的亮,并寻找着笛声之所在。是谁家的玉笛从窗口飘出来,而能如此令人愉悦、激动?似乎认可我家孩子的天分与造诣。感谢笛韵,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那么令人沉醉,那么地让人抛开俗念,富于近乎圣者的精神,那么自然地帶着生命中一片盎然的绿意,清新幽雅而又无限深情。

如今,我因为每次送孩子去上笛子辅导课,耳濡目染,竟然如醉如痴地爱上了这种乐器。在我看来,笛子是推进艺术教育的最易于普及、且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乐器。我每当忧郁而感到浮躁的时候,就让儿子为我吹奏一曲,而我则静默地坐在沙发上,眼睑微合,一下子就找回了一份好的心情。

于是,那时我忽然想起诗人非马的名诗:用竹林里/越括越紧的风声/导引/一双不眠的眼/向黑夜的巷尾/按摩过去。这首诗题叫做《夜笛》,在我的耳廓中悠悠地倾吐着,按摩着心灵,去掉了心境中的微尘。而我最喜欢的,与台湾作家席慕蓉相似,她翻译的那首英国女诗人豪斯兰德的《牧笛》,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其中的几句:吹奏一支儿歌或短调吧,使你的芦笛充满生命的气息。当你心中的音乐归于沉寂,只要你心愿,就可放下你的笛子来休息,芦笛默默无声,静静地置放于你的胸臆。我想把这几句诗抄送给我的孩子,愿他以爱,以心,一直吹奏出内心的欢喜,吹出更快乐的旋律,能给自己和他人创造出一个和谐的艺术境界。我们曾经怎样地渴求过,也许天籁的知音,大概算是这些笛声了。

猜你喜欢
牧笛笛声竹笛
杨优秀
My Mother
你看不见的远方
记忆深处的笛声
我的坚守
牧童
黑猫探长的秘密
地方高校竹笛教学方法研究
《牧笛小调》
甜甜的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