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业的冷思考

2003-04-28 08:23范成祺
人民教育 2003年11期
关键词:园丁幼苗布置

范成祺

在中小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毫无疑问,对于学生来说,适时、适量、适度的作业有利于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老师通过批改作业,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迅速采取补救措施。但在实践中,我们常常步入两个误区:做作业越多越好,改作业越细越好。20年的教学经历使我意识到:我们有必要对作业进行冷思考。

摆正作业的位置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来到学校,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引导,从而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创新。作业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学习的目的,更不是教学的目的。和预习、听课一样,让学生做一定量的作业,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技能,发展他们的潜能。摆正作业的位置对于布置作业的教师和做作业的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没有作业不可,过分强调作业的功能也不可。过多的作业会影响到其他的学习环节:预习投有充足的时间,上课缺少精力,研究缺乏兴趣。久而久之,作业也就没办法完成,学习进入恶性循环:白天总是那些听不明白的课,晚上又总是那些永远做不完的作业!于是,许多学生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好好地思考一下:哪些学科不要布置课后书面作业?如何分层布置作业?同一学科哪些方面或类型的作业可以尽量少布置?同一班级不同學科的作业如何协调?怎样引导学生精选课外作业?等等。

教师也需要“减负”

同样,教师批改作业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绝对不是教学的全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转变教育观念,另一方面又要有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掌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智慧,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和才华都用到这上面去,而不是整日把自己埋在学生的作业堆中。

通过对一堆堆作业的精批细改,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但这种方法的效率如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以语文作业为例:批改一个有60名学生班级的作文,按每篇10分钟计,就需约10个小时,如果看得仔细一点,看出错字、病句、不妥的修辞、不理想的构思,耗费的时间可能就不止10个小时。可一位承担正常工作量的教师,每天除了备课和上课外,还有多少时间呢?虽然中学生的作文一般每两周才一篇,但还有其他形式的作业。事实上,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初中)各学科作业的及时批改花去了教师绝大部分的“课余时间”。眼下,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要给学生“减负”,但为什么不考虑一下给教师“减负”呢?

老师是园丁,是应该辛勤耕耘。但我们完全有理由也有必要设法使自己成为一个既辛勤又掌握科学方法的高效率的园丁。现代园丁不能也不应该仅仅通过对一株株幼苗的检查去发现哪一片叶子有斑点,而是要通过对各种幼苗不同生长期的特点的研究而考虑如何施肥和用药,防止幼苗出现病变,如果教师不能够解放自己,又何以解放学生?没有创新性思考时间的人何来创新意识?没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又怎么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所以,教师们应该集中精力把大部分有效时间用在备课上,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钻研。

因此,关于作业的批改,至少有以下几点要好好考虑;①从内容上看,教师应该批改哪些作业?有些只是学生练习的作业是否也需要教师批改?②从方式上看,是不是所有作业都必须老师批改?可不可以考虑形成不同形式的学习组合,以组长为核心对部分作业进行批改?③从范围上看,是不是所有学生的作业都需要批改?可不可以施行“免检制”?至少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对某些作业进行批改,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凡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能一刀切。作业改革也需要每个教师从个人的具体实践出发。

猜你喜欢
园丁幼苗布置
假日与婆母村郊栽苗
希望
特别号都有了
螃蟹当园丁
我是小园丁
亨利园丁和小怪物
园丁vs采花大盗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