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 实践新课程

2003-04-30 04:00董国民吕绍兴
人民教育 2003年24期
关键词:案例新课程作业

董国民 吕绍兴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广大教师的心田。面对课程改革,作为省级示范学校、省教改名校、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全国600家名校之一的湖北省黄石市中山小学,我们深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促使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是当务之急。这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机遇,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一年多的课程改革实验,我们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积极地、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我们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注重新课程理念与教师教学实际相结台,注重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巨大变化。

一、课堂师生交往互动、平等对话的教学关系的形成。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平等对话的教学关系,正是新课改赋予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由。“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成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案例】“树叶没有落,花儿还红着呢。”

一位教师教学《初冬》这一课,老师说:“冬天到了,天气一天一天变冷了。树叶儿从树上落了下来,小花都枯死了。”老师还在接着说,一个学生插嘴说:“树叶没有落,花儿还红着呢。”面对学生的插嘴,老师似乎有所悟,微笑地对学生说:“说说你的理由?”这位学生指着教室门外的一棵棵樟树和操场那边摆放的盆花,说:“那树上的叶儿还没有落下来,那边还有红花呢!”老师没有感到尴尬,反而及时地纠正了自己刚才所说的话,还真诚地表扬这位学生:“真不错,多么善于观察,大家都要向他学习。”

这在过去学生是不敢说的,因为说了会接老师批评的。现在我们的学生敢说了,老师还会表扬学生呢。教师不再以知识的权威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而是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尊重学生,把自己作为学习的一分子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

【案例】“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位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猪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各自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

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是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的重要标志。如果学生仍然是用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习,仍然是聆听、练习、回答问题和记笔记,习惯于教师的统一指导,那么,我们的教学方式一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应该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伟大工程的标志性建筑。一年多来,我们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那种以接受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开始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案例】“给你画上苹果。”“给你画上红旗。”

一位一年级的老师在教学《落叶》一课的生字时,没有一个生字一个生字地教,而是让孩子对着课文中的拼音自读,然后让同座互相检查,全对就画上红旗,没有全对同座就教他,并给他画上苹果。孩子们学得非常认真,相互检查后发现错误就及时指正,还互相给画上了苹果或红旗。

我们要求实验教师,从一年级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台作学习能力。刚开始时老师还有困惑,认为一年级学生常规还没有形成,怎么让他们自主合作学习呢。但随着不断的尝试与实践,老师们摸索出了许多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如我读你查、你教我读、我报你写、我摆你算、你听我背、你问我答等。

【案例】“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我们可喜地看到,这种家庭作业的布置,完全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促进了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

【案例】数学课上跳起了兔子舞。

一位数学教师在上一年级的《找规律》这一课时,老师跳起了兔子舞,孩子们也跳起了兔子舞。在欢快美妙有节奏的乐曲声中,從舞蹈节奏中,孩子们发现了规律。原来这是老师在课堂中为学生设计的作业。

愉快的课堂,轻轻松松地学习,完全把生活情境与学习内容交融在一起。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亲身体验,得出结论,找出规律,完成了学习任务,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课堂教学更加开放了,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更拉近了,师生关系更加乎等了。

【案例】“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向我们说起一个案例。一天,她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向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孩子向老师要作业,这可是少见的。学生终于可以快乐地完成作业了。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体验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欢喜与困惑,促使我们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课程改革中的种种问题,我们在课程改革中就能取得实效,就会大有作为。这就是一年多来,我们在课改实验中获得的全新体验与快乐。

猜你喜欢
案例新课程作业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样板案例
快来写作业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作业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