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的新领域——创造

2004-01-29 07:42
中国音乐教育 2004年1期
关键词:创作实践音源作曲

张 律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在具体的创造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正确处理模仿与创造的关系。中小学生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第二,分清即兴创造与创作的异同。即兴创造是指学生根据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创造行为,是事先不必做准备的临时创作,它往往与即兴表演联系在一起。而创作或改编乐曲则需要经过准备孕育,在酝酿创意之后再进行的加工塑形,最终成为一部音乐作品。即兴创造与创作是音乐创造教学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缺一不可,不能偏废。第三,注意在音乐创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启发学生想像自己的创造效果,先描述,再与实际音响对照,如此反复练习,使学生的内心听觉与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创造”领域的内容由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音源模仿或表现自然界或生活的声音;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自制简易乐器;创编表演动作;创编音乐故事、游戏;创编歌词;编创节奏。

探索音乐,主要在于“探索”;即兴创造,关键在于“即兴”。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必过于拘泥于形式和看重结果,主要目标应放在启发、保护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意识。创作实践是一个具有基础音乐教育体系特征的新内容,它既不同于领域中的“探索音响与音乐”和“即兴创造”,也不同于专业音乐教育领域中的“作曲”。前者的探索也好,创造也好,均为模拟性、表现性的口头创编,不需要形成文本,也不必经过提前准备,其特点是“即兴”;后者则有着与基础音乐教育完全不同的、专业性极强的学科体系(如作曲法、和声学、曲式学、配器法等)。创作实践的特点:第一,是经过构思运用一定手段(线条、色块、图形、乐谱)进行的音乐创作活动,尤其是学习结果体现为文本形式(如2-4小节节奏或旋律短句)。其创作过程包含这对音乐的记录过程。这一点,对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无疑是很有意义的。第二,其学习过程虽然融入了构思、记谱的方式,同作曲很相似,但由于其目的性并不在于文本的水平如何,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体验,提高创造意识,挖掘创造潜能,因此,这同专业音乐创作注重作曲水准的方式具有根本的区别。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关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需要一种创造性的音乐学习。虽然,作为一个学科,音乐某些规律性东西需要向学生传授,但音乐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只能靠想像力去再创造。那种传统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师徒式教学方式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背道而驰、大相径庭。而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则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要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凭借音乐交流审美信息,这里没有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那种权威性和强迫性,教学双方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音乐教师要勇于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教学设计师、“指导者”、“合作伙伴”,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音乐课堂上,学生可以说不。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允许质疑,鼓励探索,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体验与独立思考。所有这些,对于创造教学都是至关重要的。

猜你喜欢
创作实践音源作曲
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国民族弹拨乐的发展现状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Task 1
AI作曲的诺亚方舟将去往何处?
伍光辉作曲三首
我的梦
节日影像志创作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