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的品牌化

2004-03-21 01:38
中国名牌 2004年11期
关键词:文化公园太湖苏州

居 易

当前,“长三角”研究正在成为一个热门。“长三角”研究的本身是一个区域经济的概念,其核心是环太湖地区。环太湖地区历史上是中国民族工业兴起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摇篮,现实中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增长的热土。在“环太湖”城市圈中,每一个城市似乎都拥有太湖,每一个城市都在竭尽全力做太湖文章,打太湖牌,但太湖本身怎么发展,却很少有人顾及,或者说很难有人顾及。今天的太湖,正面临着一个可能是前所未有的“肢解”和“割据”状态,以致于太湖的水体污染问题、淤积问题、水面积缩小问题、太湖流域的湿地减少问题、太湖的过度开发和资源优势的弱化问题,至今无从得到根本的解决。太湖的品牌化、一体化等问题更是提不到议事日程。提出创建“国家太湖文化公园”,即在于从太湖的特点出发,希望从体制和空间范围上实施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相和谐的规划、协调与管理,从而达到整体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目标。

国家太湖文化公园的概念

“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公园”的一个类别,根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同盟)关于国家公园定义的精神与要求,可以首先从范围、功能、特点等方面提出一些观点和界限,以初步确立“国家太湖文化公园”的基本概念。

1、以苏州太湖地区为中心的特定地理区域。

太湖有三分之二的水面在苏州,苏州与太湖的关系,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国家太湖文化公园”从性质上讲首先是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其范围由国家指定并界限。但在指定和界限的同时,又具有相对的开放性和延伸性。所谓“以苏州太湖地区为中心”,主要是指资源的集中性、代表性以及自然生态之间的密切的相关性。

2、展示太湖地质地貌特征的山水风情景观。

苏州太湖山水环抱,湖泊相连,岛屿、半岛、幽谷、奇峰、溶洞、怪石、泉瀑、水湾、湿地、林木,独特的地质地貌延绵逶迤,形成了一幅长达百余公里的既精致秀丽又蔚为壮观的山水风情景观。如诗如画的太湖山水自古就是江南山水风情景观的集大成者,具有方方面面的江南山水的典型性。

3、以遗迹遗存为印证的太湖历史文化史脉。

大约在一万年前,太湖流域就有了人类活动的遗迹。自隋炀帝开凿了江南运河之后,苏州太湖地区又成为历朝历代的粮仓和税赋重地,至明、清两代更成为了全国经济的中心。这里遗存下来的古城、古镇、古村落、古建筑和古墓葬、古文物,就是太湖地区数千年文明的见证。千百年来,苏州太湖以其秀美的山水风光和富饶的鱼米之乡,孕育出了丰厚的吴地文化,其吴门书画、吴门医学、昆曲、评弹、吴歌、通俗文学、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水乡独特的民俗风情等等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过辉煌的记忆,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传承有序的太湖历史文化的发展史脉。

4、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太湖持续生态环境。

苏州濒太湖地区的土狭民稠在苏南地区是极为典型的,有限的土地历来都不能满足当地生活自给。但即便如此,苏州濒太湖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并没有遭受到过多过大的人为掠夺和破坏,不但基本保留了这一地区自然的地质地貌,而且还保留了丰富的地表植被和数量可观的自然原始森林。在苏州三山岛周边至今还有一些人迹罕至的岛屿,不时可以发现各种珍稀动物的活动踪迹,足以说明这一区域人与自然之间所特有的生态性、和谐性以及可持续性。

5、融教育休憩娱乐于一体的太湖度假中心。

江南历来有春、夏、秋、冬季节性的郊游习俗,苏州太湖及其周边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观光游览的胜地。在这里,人们不但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风光美景,感受“与天地同在,与万物齐生”的怡情与乐趣,而且还可以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近距离的了解和认识大自然的奥秘和农林牧副渔的科学技术和基本常识。因此,苏州太湖地区确实是一块不可多得的融教育休憩娱乐于一体的大众旅游度假中心,更是现代意义上充分发挥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特定教育作用和功能的重要并典型的文化园区。

国家太湖文化公园的规划

“国家太湖文化公园”的概念规划,目前所涉及的最为实质而同时又是最为敏感和最为迫切的问题,概而括之实际就是一个,即“国家太湖文化公园”的范围与管理问题,其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苏州太湖与整体太湖的关系;二是苏州太湖本身的区划与管辖三是“国家太湖文化公园”的管理归属。

“国家太湖文化公园”究竟应该有一个怎样的规模,究竟应该占据多大的一个区域范围?这个问题如果仅仅就太湖而言,当然比较简单而明确,但一联系到太湖周边既有的行政区划和太湖本身目前分别的归属,“国家太湖文化公园”的区域范畴的规划就变得相当复杂了。在此不妨先提出几种假设:

假设之一,就太湖而太湖:即把太湖及相关景区从现有的地方行政辖区中剥离开来,统统收归一体,组成一个完整的、纯粹的“太湖景区”,以作为“国家太湖文化公园”的属地和雏形。这种假设似乎比较简单,从太湖整体的保护而言,也是最适合不过的。但事实上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先别说这种剥离难以进行,即使剥离了,独立的“国家太湖文化公园”一旦失去了周边环境的合作与依托,无论是企业属性、政府属性或其它属性,本身的运行几乎就无从谈起。

假设之二,太湖行政化:即把太湖及相关景区统统收归为某一个地方政府管辖,以利于统一协调和管理。这种假设从理论上讲,应该可以说通,但实际上也几乎不可能。

假设之三,维持现状:“存在就是合理”,太湖发展到今天的格局和状况,尽管有许许多多的不尽人意之处,但也不能因此就完全否认其曾经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应该承认,这实际上也是由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性所决定的,是由特定历史阶段的观念意识的局限所决定的。问题在于从太湖自然生态的恢复而言,从太湖自然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而言,从太湖世界遗产的研究和申报而言,这样的格局和状况事实上是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维持现状”的结果必然加大利益冲突,激化太湖的“割据”局面,从而形成太湖自然文化资源的进一步破坏和枯竭。

因此,“国家太湖文化公园”的区域规划需要尝试另一种思路既能相对的避开上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又能立足于太湖的整体性和全局性,为太湖自然文化资源的研究、利用和保护提供一种全新的途径和模式。在此提出“国家太湖文化公园”概念规划的几点纲要性建议。

1、依托苏州设立“国家太湖文化公园”。

即以苏州濒太湖地区为“国家太湖文化公园”的主体和中心所在地。因为其在太湖景区中的现有份额最大,不但自然文化资源最为丰富,景观效应也最为明显。这里又是太湖文化的核心区域和发祥地,本身即具有无以改变的主体性和象征性,与整个太湖地区的关联

性最强,扩展范围和扩展效应都很大。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先期避开设立“国家太湖文化公园”往往必须面临的诸多管辖矛盾,又可以一市之力为“国家太湖文化公园”的设立和运作提供强有力的依托和保障。

2、实行太湖水域的公园资源化管理。

即把太湖主体水域(相对于流域)确立为由“国家太湖文化公园”管理的自然保护区范畴,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标准。这一方面是为了强调“国家太湖文化公园”的特点,另一方面则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太湖水域的资源化和一体化管理。这样既基本形成了“国家太湖文化公园”概念的完整性,又避免了对苏州太湖以外的太湖周边地区的发展现状的直接影响。因为水域管辖的界限性和标志性远没有陆地管辖那么明显。以无锡的太湖景区而言,并不会因为太湖水域管辖权的变更而削弱或破坏其景观效应。特别是作为世界遗产的申报,这样概念明确,界限分明的项目往往更合乎规范,也更具说服力。

3、以品牌概念为导向整合太湖旅游资源。

旅游虽然不是“国家公园”的主要功能,但又始终是其不可或缺的功能。“国家太湖文化公园”的设立,即使在以申报世界遗产为前提的同时,也同样要考虑到太湖旅游品牌的资源及其意义和价值。应倡导以品牌概念为导向的太湖旅游资源的整合,强调整个濒太湖地区与“国家太湖文化公园”在概念及品牌资源方面的共享性。在具体的规划方面,则应注重并突出“国家太湖文化公园”的概念和品牌在现阶段所特有的跨区域影响。所以建议“国家太湖文化公园”的主入口设在苏州的木渎镇辖区内,以开辟“苏州通道”;除主人口外,另沿湖在苏州与无锡的交界处和苏州与湖州的交界处分设一南一北两个人口,分别开辟“湖州通道”和“无锡通道”,基本形成“国家太湖文化公园”在整个濒太湖地区的一统概念和有利于太湖旅游资源整合的扩展及延伸态势。

以“国家公园”的形式实现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并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比较关注的建设热点,也始终是一代代、一批批关爱生态、钟情自然的有识之士的心仪所在。世界上不少的国家公园,正是由于人们多方呼吁和不懈努力的结果。创建国家公园,需要资金,需要资源,更需要持之以恒的热情、努力以及

相应的大胆设想和科学方法。苏州应充分利用太湖无可比拟的自然文化资源,以倡导创建“国家太湖文化公园”为特定品牌化契机,把太湖建成一个集和谐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人文景观于一体的中国优秀文化的交流圣地和示范园区。

猜你喜欢
文化公园太湖苏州
积极推动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立法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就“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展专题调研
密洛陀文化公园游记
太湖思变2017
太湖揽春
苏州一光
太湖
苏州十二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