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我们不会想念等

2004-04-07 18:30
东西南北 2004年2期
关键词:名流马拉多纳思维习惯

“谁也不知道,他明天要干什么?”这个频频在媒体上出现的疑问,像是对马拉多纳中国行的绝妙注解。这是一出让每个人都感到疲惫的“真人秀”,大家都在拼命关注明星在干什么,却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

马拉多纳是可爱的。因为他一直在说真话:他来中国的目的,就是为了钱。热烈而又单纯;马拉多纳是不幸的,因为他是这场盲目商业炒作的牺牲品。在马拉多纳和我们这里的商人之间运作和反运作的摩擦中,我们至少看到了三个层面的冲突:不符合市场规则的商业运作引发的利益纷争;不同文化间难以融合造成的沟通困难;另外,还有明星异常人格带来的变数。所有的冲突,都归结于商业运作的草率和轻浮。马拉多纳让不少人失望,但更失望的还是我们自己,我们心底里潜伏着的名流崇拜,一旦被当作商机来大肆炒作,是那么的脆弱和不堪一击。

一如今夏皇家马德里的盛装东游熁褂心歉龇缍若骠娴目肆侄伲笑着接过中国温州商人的200万美金,成了某服装的形象代言人……很多时候,国际名流来华,就是一笔生意,没有更多的意义,光环是我们自己添加的。为了满足虚荣,我们可以编造名流们热爱中国的大白话;为了哗众取宠,甚至可预发连名流本人都不知道的假新闻。但是,商业运作的急功近利,最终捅破了温情的面纱,却让我们看到了所谓“中国热”的真实一面。如今中国人似乎很有钱了,名流们也见钱眼开,而且见了钱,就可以顺从地听我们的话。但我们的金钱没有花在有效的位置上,有限的胭脂都浓重地涂在一个部位,多余而难看。其实我们很穷,不管是在钱口袋里,还是在脑袋里。

每一种流行现象,都是对社会心理的暗合。在消费欲望膨胀的今天,在市场越来越开放的中国,可以预见,更多的国外名流会像商品一样涌进来,盲目的吹捧和炒作,只会助长急功近利和心态失衡。我们缺乏用规则的意识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我们更没有培养出健全心智,去坦然地面对名流。所有的崇拜,都是不对等的。但愿有那么一天,我们能以一种从容的姿态,一份平和的心境,去迎接“大牌”名流们的到来。

别了,我们不会想念!

“宝马”为何撞出浮想联翩?

苏秀文驾驶“宝马”车致1死12伤一案,最近成为各种媒体的争论焦点。对于广泛流传的“苏是某高级官员的亲属”、“宝马车大有来头”等说法,负责事故处理的有关负责人已经专门作出澄清,属无稽之谈。但“宝马”撞人何以撞出浮想联翩,公众为什么习惯于由案件中的某些符号熑纭氨β怼保牪生联想?

的确,一直以来在我们中国人之中存在一种很不理性的思维习惯:即一旦听到案件一方当事人是哪个领导的亲戚,就会认为此案不会得到公正的处理;一旦看到是自己认为不公正的处理结果,就会认为对方一定有什么关系。这种习惯好不好?如果让它与法律至上的现代思维方式相比较,那当然不好。但是,在目前的法制环境下,如果把公众这种思维习惯说得一无是处也不一定妥当。这种思维方式是对执法部门的更多关注和质疑,多多少少是对目前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一种监督。但关键的问题是这种心态不是出于对事件本身是非曲直的评判,而是有将法律事件简单化的导向,绝不利于法律正义的表达与弘扬。苏秀文是不是黑龙江省或哈尔滨市曾任和现任领导的亲属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案件的事实、证据和处理时所依据的法律。在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彻底摒弃这种极不理智的惯性思维。作为司法机关,更应该做树立现代法治精神引航者,不能被动地去解释、澄清各种传言,在传言前面疲于奔命,被动应付,势必会因为缺乏事实内容而起到另一种负面效果。而应该出于对法治的信仰,基于现代法律的精神和要求,主动且坚定地向公众公布与案件定性和处理息息相关的事实和证据,才是最有力的澄清。同时浮想联翩亦会被击得粉碎,流言蜚语不攻自灭,“符号至上”的惯性思维才能自我清除。

猜你喜欢
名流马拉多纳思维习惯
涉嫌疏忽致马拉多纳死亡,8人被控蓄意杀人
马拉多纳的护理人员将受审
迭戈·马拉多纳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文人讨债记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文人讨债记
文人讨债记
我不是马拉多纳
时代需要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