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创新与发展

2004-04-09 12:17丁夏君
中国经济信息 2004年7期
关键词:院校人才改革

丁夏君

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自20世纪末兴起,经过1995年起近4年的部分省市试点,1999年高等教育内部重大结构调整的大发展,短短几年培养了大批产业技术工人和生产管理人才,积累了宝贵的办学经验,也有了不少教训。迈入21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新的形势,走向了逐步成熟和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本人就高职学院的改革、创新和发展谈几点初浅的认识:

一、在高职教育发展大形势、大背景条件下,高职学院的改革、创新成为走向成熟,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加入世贸组织和融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格局,使中国正加快转变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国家,全面参与国际分工。这一时期的高职教育同时面临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国际和国内两个人才劳动力市场的挑战。新的形势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而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态势大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高职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显现出重要作用;2)群众认可高职教育的程度逐步提高;3)高职教育竞争日益激烈,品牌院校崭露头角;4)高职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逐步走向成熟。尽管我国高职教育已取得显著成就,但就发展现状看,与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要求还存在相当的差距,某种程度上,高职教育与高速增长的经济形势相比还较为滞后,是经济社会发展催促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则显得较为被动。应该说正处在从初级发展阶段走向逐步成熟和全面发展的转折关头。

目前理论界比较统一的观点是,这一时期高职教育的发展,亟待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我国职业教育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存发展,职业资格、技术标准以及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化使现有办学模式面临新的挑战。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必须尽快与国际接轨;2)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培养的人才规模总量、专业特色、人才规格等,与世界水平和产业化要求差距较大;3)高职办学社会环境压力较大。由于片面追求高学历文凭,加上高等职业教育高收费,新办高职院校的知名度不够,招生批次排后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职成为“次等教育”;4)高职教育模式尚未完全成熟。高职教育在当前形势下,是作为缓解普通高中升学压力的一种措施和手段,与大专教育、本科教育界限不清,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尚不明显,有本科压缩品之嫌;5)高职教育已成为国民终身教育和提高就业机会的一种选择途径。在新的形势下寻求高职教育的发展,沿用过去按计划经济模式的办学传统显然不行,必须要改革、要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关键。宏观地看,这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大气候的要求。党中央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既适用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适用于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以水平、效益、质量为核心,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是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保证。

学院管理机制是学校组织系统中各个环节,各种要素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相互联系、分工合作、协调耦合从而形成特定功能,促进学校管理并高效实现运作的方式。就管理对象而言,即指学校把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因素有效组织运作起来,包括计划、执行、检查、修正四个基本环节并取得优良效果的管理规范。一般讲,学校管理体制由国家通过法规形式统一规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管理机制则是有各个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来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学校特色。高效能的学校管理一定要以拥有科学高效的机制为前提。这也正是实行相同管理体制的不同学校其管理效益大相径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以水平、效益质量为核心、特别是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是学校管理效能的最重要的基础和根本保障,是高职院校寻求发展的突破口。

师资队伍的“量足、质高、稳定”是确保合格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培养的前提保障。国外实践证明:“在职培训及“高收入”是确保师资队伍“量足、质高、稳定”的有效方法。比如韩国,师资培训分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职前培训是在教员培养机构中实施,在职培训是指为提高已从业教师水平而实施的教育。韩国专科大学教员工资由35个普通级别,二个特殊级别构成,月工资额从300500韩元至1068000韩元不等;大学教员工资由33个普通级别,4个特殊级别构成,月工资额从330000韩元~1351000韩元不等。正是注重了师资的培养及教师待遇的提高,韩国各级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为社会、经济发展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人才。如1993年,韩国专科学校(含高等专门学校和初级大学)教员9024名,具有硕士研究生毕业及以上学历的占教员总数的80.8%,其中博士毕业生占到教员总数的18.1%,大学教员39511名,博士毕业的占57.0%,硕士毕业的占24.9%,两项计81.9%。除韩国外,台湾、新加坡等地专科以上学校中,具有硕士研究生毕业及以上学历的教员在各级学校中均占绝大多数。

在吸收国外先进职教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部分高职院校近年来在人事分配制度上作了有益的探索,“按岗聘任,优劳优酬”的改革原则,激发了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高职教育在大量培养高层次职业技能型人才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2003年,根据教育改革的形势,浙江建设职业技术领导班子决定对学院人事分配制度进行改革,率先实施行政机关改革方案,该方案对优聘上岗,双向选择的范围、岗位任职条件等都作了具体规定。改革后,机关、后勤与管理岗位,有了较大幅度缩编。比如院组宣处,承担一般高校5个职能部门的工作,编制却压缩了将近一半,工作效率有明显提高,待遇也有了较大增长。当然,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十分复杂,不可能一步到位,要在不断探索中完善。建设学院主要凭借自身的力量从中专转变到高职,广大教职员工付出了较大的心血,他们应该成为改革的受益者。但比照教育部、省教育厅以及其他先进高职院校教职员工队伍建设的要求,我院不少教职员工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学历方面,无论是教师还是行政管理人员都有不少人不能达标。对于这样的遗留问题,学院领导班子决定采取较为宽松的政策,先提岗位要求,不符合岗位条件,但工作尚可的,允许降级聘用或转岗聘用,给予这些教职员工一个充实提高的调整期和过渡期,以保证改革的平稳过渡。同时,对改革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进行阶段性地总结、调整,以踏踏实实地进一步地将这项改革继续深化下去。

三、立足行业与地方,树立五方面教改意识,贴近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改革的创新点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技术型、工艺型、现场管理型人才,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科学型、研究型、设计型、决策型人才。因此,高职专业既是学校进行教育的基本载体,又是社会需求的反映,是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教学工作的结合点,必须仔细地考察本地区的经济形势,努力把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科研活动与本地区产业、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要求紧密联系起来,加强与本地区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贴近企业、贴近社会、贴近市场,推动本地产业、企业的发展,在教学中应努力体现出“地方性、职业性、实用性”等特色。浙江建设学院现在每年进行一次社会人才需求预测、学生未来工作岗位调查及毕业生追踪调查,以此为依据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或专业方向,确定本专业的培养规格与标准,明确本专业学生的应知应会,包括项目、内容、待级标准、培养措施和达成期限,力求做到按需培养、学用一致、人才供需对路。

同时,我们认为还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的先进经验,树立五方面教改意识,即注重高职教育的实用性、超前性、实践性、有效性和外向性。

实用性:为了使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有效、实用,新加坡政府各高职机构和各培训中心,主动与企业及行业一起研究培训计划,了解生产对技术人才的需要情况,确定训练内容和课程。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往往是理论讲得多,实用的东西讲得少,基本上是属于纯院校式教学,与实际工作脱离较大。现在不少高职院校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提出毕业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的培养目标。

超前性: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意研究国际新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发展的动向,注意研究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后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情况,不断地给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新讯息;二是要求对教职工进行持续培训和再培训,给他们创造一个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这可以使高职始终走在生产和建设的前头,对实际工作发挥着超前指导作用。

实践性:借鉴德国的“双元制”,采取“教学工厂”这种高职教学思想。“教学工厂”这一教学思想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训练,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高职学生每学期有八周时间到工厂企业去实习,工厂企业对每个学生都有考核评估。除此之外,学校还设有工业项目组这个机构,负责对毕业生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工业项目设计制造的指导。这六个月中,学生每周用40小时做工业项目,周六下午还要去工厂实习。

有效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效性,一是指职业技术培育具有权威性,如有政府的政策激励,认可和鼓励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争取政府,特别是人事部门、劳动就业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对学校在这方面的大力支持;二是指职业技术教育成绩显著,毕业生成才率高,技能突出,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能得到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的普遍认可。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等全面教育思想贯穿到职业技能业务教育中去,培养全面均衡发展的学生。

外向性:当今世界一体化趋向不断加强,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往来、资金融通和技术转移的规模正日益扩大。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各个国家都开始重视外向性职业教育,以国际眼光培训职业技术人才,使其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各种能力。近年来,浙江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动务合作发展很快,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完成或正在实施近百个工程项目,涉及建筑、水利、园林、机械、电子等多个行业。如高职院校与外国政府、公司或我省外向型企业合办培训基地,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资金困难,还可以引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培训专家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更多多样化的具有现代国际视野的新型复合型人才。我院正在开展与德国汉斯·塞德尔基基金会的合作,就是属于这方面的探索。

实践充分证明,把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产学研合作,依靠社会办学;紧贴地方经济,面向社会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改革教学体系,破除“本科压缩型”的模式,按照社会职业岗位的需要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保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迅速适应工作,是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办学的生机与活力所在。

猜你喜欢
院校人才改革
人才云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