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品牌温州”创新民族工作

2004-05-16 22:00李晓林李云昌
中国民族 2004年5期
关键词:畲族温州少数民族

李晓林 李云昌

2004年的春天,对于温州市的民族工作来说,确实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3月初,温州市成立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活动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县市及相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3月11日,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创建工作列为今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3月23日,市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提出了要“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市委市政府对创建工作的内容、方法和要求进行了详细的部署,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下拔专款。从4月上旬开始,市委统战部和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举全市统战之力,开展主题为“情系民族兄弟、共奔美好明天”的系列活动。包括举办“献计献策金点子”、民族知识竞赛、摄影书画比赛、组织“百个企业扶百村”、“助学助教10元捐”、“送医送药医疗流动站”、“项目帮扶”等。对此,市民族宗教局局长王宁颇有体会:温州的民族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处于最佳的发展态势。

记者通过在温州10天的采访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面创新和推进民族工作的热潮正在温州蓬勃兴起。

就是在这样一个春意盎然的时节,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共温州市委书记李强。这也是他赴任以来,第一次就民族工作接受媒体的采访。

李强书记首先强调说,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就与汉族一道共同创造和发展了温州悠久的历史及灿烂的文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本地和外来的少数民族更是为温州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全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排头兵,温州人敢为天下先,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去年,全市进行了“全国看温州,温州学全国”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当前正开展“争一流,创品牌,深化解放思想大行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首次提出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因为温州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越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加快温州的全面发展,就越是要更加重视民族工作,创新民族工作。在民族工作方面我们也要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新的高度。建设“品牌温州”,民族工作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温州的经济有许多品牌,我们要通过努力使民族工作也成为温州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温州市是浙江省少数民族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有汉、畲、回等51个民族成分,共有少数民族14.5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30%。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畲族,达8万余人;其次是回族,约1.5万人。全市共有7个民族乡镇和143个民族村,呈现“大分散、小聚居”。近年来,温州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工作出现了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本地的少数民族仍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其中苍南县3.1万人,平阳县1.63万人,泰顺县2.05万人,文成县1.68万余人。7个民族乡镇也分别分布在上述4个民族工作重点县,即泰顺县的司前畲族镇、竹里畲族乡,苍南县的凤阳畲族乡、岱岭畲族乡,平阳县的青街畲族乡,文成县的周山畲族乡、西坑畲族镇。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大都居住在浙闽交界山区、半山区,往往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经济基础差,社会发育缓慢;二是经济相对发达县市的少数民族人口急剧增加,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比第四次平均增长了5.8倍。其中,瑞安市、瓯海、鹿城等6个县(市区)有5万多人。这还不包括流动着的大量外来打工者中的少数民族。本市南部山区和湖北、湖南、四川、广西及新疆、甘肃、青海等中西部省区来的少数民族,不断向经济较发达的城镇集聚。原先少数民族人口较少的县(市区),民族工作任务越来越重。

针对这种情况,李强书记告诉记者,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一港三城”(东南沿海大商港、国际性轻工城、最具活力的开放城、滨海山水文化名城)发展战略和全力打造品牌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团结、进步、稳定、发展的主题,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切实加强领导,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扶贫攻坚为重点,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

李强书记向我们全面介绍了温州民族工作“争一流、创品牌”的情况。

(一)

这几年,温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过数次较大规模的学习宣传活动。《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和《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颁布实施后,市有关部门印发了相关内容的材料20000余份,分发给各级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个部门,做到各级领导人手一册,各个代表、委员手中常备,各个部门不缺。举行民族知识竞赛和开展宣传月活动,通过领导电视讲话、民族地区建设成就展、民族知识问答等形式,宣传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收到良好效果。1999年、2003年和今年4月中下旬,市人大对《条例》贯彻情况进行3次执法大检查。记者采访的这几天,检查组就正在各县市开展工作。

李强书记说,这些活动使温州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提高了对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了领导。同时,它也有助于社会各界对民族政策法规的了解,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民族工作的良好氛围。

出台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为确实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温州市结合实际制订出台政策,采取一系列加快发展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措施。市委市政府1998年颁发《关于贯彻实施〈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和〈城市民族工作条例〉若干意见的通知》。按照要求,市县财政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补助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民族乡镇财政超收部分和财政支出节余部分,全部留作周转使用;对少数民族贫困户减免农业税,特困户还可减免教育附加费和兵役义务费、水利建设基金;凡属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创办的企业,都给予多方面的优惠。去年市有关部门又开始调研,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已数易其稿,预计今年下半年出台。苍南、平阳、文成、泰顺等4县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民族工作、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这些政策把《条例》的精神具体化和细化,更具操作性,对民族地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以强扶弱,形成发展合力。“先富帮后富,走共同富裕之路”,是温州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从1994年开始,温州市9个经济强镇(乡、街道)和6个市直机关与7个民族乡镇挂钩扶贫。1997年,又增加了5个市级明星企业挂钩。1998年在7个民族乡镇全部脱贫的情况下,将扶贫重点转到贫困村,确定市直机关的11个部门、7个经济强镇、19个明星企业和13个市级事业单位与贫困民族村结对扶贫。到2000年,扶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2001年初,市委市政府再次发动全市以经济欠发达的民族村为主战场,以民族贫困户为主要对象,扶持其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98—2002年共投入扶持资金2719.35万元。2003年市委市政府又开展了欠发达乡村奔小康挂钩帮扶活动,对欠发达的民族乡镇和民族村实行“三到、三帮、三落实”,即:挂钩到乡、帮扶到村、落实到户;帮助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帮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帮助培育特色产业、引导劳务输出、推进区域协作;每年落实一个生产项目、落实一笔帮扶资金、落实一件涉及困难群众的实事。在此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的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民族贫困乡村调研,检查帮扶的落实情况。

拓宽渠道,大力培养和使用民族干部。温州市委十分重视民族干部工作,在全市范围开展调研,制定了培养、选拔及使用民族干部的长远规划。目前,全市共有少数民族干部284人,专业技术人员1418人。其中有县处级干部12名,科级106名;省人大代表1位,省政协委员1位,市人大代表15位,市政协委员18位。4个民族重点县在2003年换届时都有少数民族副县长,7个民族乡镇均按人口比例配备少数民族干部。

城市民族工作上了新台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温州市及各县区的城区现在已有少数民族3万人左右,还有外来少数民族数万人。因此,城市民族工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994年,温州市就成立少数民族联谊会,在联络民族感情、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发展和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了许多实事。

外来少数民族大多是来投资、经商和务工的人员,其中有一部分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根据这一新情况和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深入调研,寻求对策。穆斯林举行开斋节和古尔邦节庆祝活动,市里按《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的相关规定及时给予批准,并帮助联系活动场所。同时,民族部门积极向他们宣传党和政府的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规,引导其爱国爱教,把温州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安心生活,积极工作,争做文明市民,争做“现代温州人”。民族部门还热情帮助外来少数民族解决子女入学、清真饮食等问题,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帮困解难,依法保障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成千上万的外来少数民族,已经成为温州建设的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说到这里,李强书记特地请本刊代向这些外来少数民族表示感谢和敬意。

(二)

温州人强烈的致富愿望和创业闯劲,促使他们不懈奋斗进而创造出财富和奇迹。因此,最大程度地调动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加快发展步伐,也是温州市委市政府这些年着力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李强书记欣慰地说,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03年,7个民族乡镇农牧渔业总值达1.87多亿元,少数民族群众人均收入1911元,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围绕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个主题,温州市不等不靠,扎扎实实抓了如下几项工作:

抓基地建设,促进自然资源开发。民族乡镇利用山区丰富的资源,引进技术、资金建立开发基地,基本上建成一乡一品、一镇多品。目前已经初见成效的是苍南岱岭的蘑菇、四季柚基地,泰顺司前的竹制品基地,平阳青街的笋基地,平阳朝阳的矮龙坑早香茶基地,文成周山的茶叶、弥猴桃基地。平阳县青街乡仅推广竹笋早产就使全乡人均收入增加200元。去年市民宗局等部门又投入34万元,在苍南、文成建立了两个南江黄黑羊养殖基地。记者在岱岭畲族乡坑门村看到,年前引进的100只种羊喂得膘肥体壮,已产仔羊50只。下个月,又要去四川再引进400只。乡村干部和村民的积极性都很高,正热火朝天地盖新羊圈。

抓下山扶贫,实施移民工程。全市已投入资金8168万元,建成下山扶贫小区53个,已有1718户、7767人下山脱贫。下山扶贫提高了基础设施的共享性,解决了贫困山区就业难、就读难、就医难等许多问题。

抓结构调整,壮大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是温州的最大亮点,也是温州市场经济走在全国前列的原动力。为促进少数民族民营企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优惠政策予以扶持,使其成为民族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仅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就有56家少数民族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达5700万元,从业人员3200多人。平阳县有15家,总产值过亿元。其中,畲民蓝胜利投资近千万元创办塑料制品厂,年产值达2700多万元。以民营经济带动民族地区的发展,便是温州民族工作的的一大特色和优势。目前,全市较具规模的少数民族民营企业已达近百家。其中不乏出口创汇生意红红火火,在产业界有相当实力和地位的外向型企业。大批少数民族民营企业家的崛起,对少数民族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抓劳务输出,鼓励劳动力合理流动。曾经,吃苦耐劳的温州人做生意搞劳务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并走向世界。如今,每年全市7个民族乡镇的劳务输出就达10000多人,人均年收入过万元。文成县畲乡的少数民族劳务输出达4000多人,年收入5000万元以上。劳务输出,使少数民族经受市场锤炼,树立了新观念,同时也积累了资金,有利于增收致富。

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近年来,温州市对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投入。据不完全统计,1998—2002年共投入1.14亿元,仅苍南县对凤阳、岱岭两个民族乡就扶持400多万元,用于照明用电、小水利和村机耕路的建设。到2001年底,全市民族地区98%的行政村通了简易公路,99%的村解决了卫生饮水问题,100%的村通了电,98%的村通了广播电视。医疗卫生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少数民族卫生保健得到初步保障。 7个民族乡镇以及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乡镇均优先建造起卫生院。市县政府对少数民族群众实行医疗补助,有的县以每年20%的幅度递增。

同时,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地得到传承和创新。平阳县青街畲族乡还投入20余万元,建起了畲族民俗馆。

抓教育扶贫,提高少数民族的整体素质。温州人从自我发展的亲身经历中认识到,教育是最重要的投资,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1999年—2002年全市共投入571.88万元,使7个民族乡镇的教育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民族地区的教育已经同全市基本同步,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超过98%,农民脱盲率达94%。泰顺县和苍南县创办了民族中学。市民宗局还直接资助50名少数民族贫困生完成义务教育;40名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学生被选送到市农校免费就读,8名学生考上中国农业大学就读。

“温州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温州”。除了做好本市的民族工作,李强书记向记者介绍说,温州市还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参与西部大开发,不断加大对口支援西藏、四川和新疆的力度。特别是多年以来,无数的民营企业家克服种种困难,投身于西部民族地区的开发,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3年,温州对口支援的资金达3100 多万元,民营企业在外的投资更是高达1700多亿。温州,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繁荣,为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采访中,李强书记也充满紧迫感和使命感地谈到,温州的民族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在拉大;少数民族干部数量偏少、队伍青黄不接的状况依然存在;在城市民族工作中,对外来流动少数民族的管理相对滞后等。而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要在发展中加以正视和解决。14万多少数民族在全市750万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但看得出他们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决策者心中的地位却非常高,非常重要。市领导班子深知,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进步繁荣,就没有整个温州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令记者振奋的是,温州市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决心之大,步伐之快,行动之实,再次让我们感受到温州人的风范。用李强书记的话说,就是只要遵照胡锦涛总书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要求,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为契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温州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就一定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朝着“一港三城”宏伟目标迈进的温州,在“争一流、创品牌、深化解放思想大行动”,全力建设“品牌温州”的过程中,民族工作也一定会再创新的辉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一定会书写出崭新的篇章。

所以我们坚信,温州因坚韧不拔、千方百计地发展市场经济而成就“温州模式”并为全国树立了榜样,同样它也能在民族工作方面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历史,正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畲族温州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畲族颂
畲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
好玩的温州乐园
少数民族的服装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温州模式已经成为明日黄花?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