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长郑利平打造“服务型政府”

2004-05-27 03:39
决策与信息 2004年11期
关键词:云浮云浮市服务型政府

汪 寄

云浮,地处广东西部山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被戏称为地级市中的“第三世界”。1999年5月,这里迎来了新市长———郑利平。这位在美国哈佛大学接受正规公共管理教育,脑子里装的是先进公共管理理念和改革思路经济学博士,回到国内,面对贫穷的偏远小城,还有落后的体制性障碍……这种种反差,没有让他却步而止。让人们注目的是:他上任几年来坚持对转变政府职能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

博士开出的“十全大补”

“粤西是片处女地,民风淳朴,百姓和干部都很可爱。”“但云浮比较落后,当初我来时,整个机关没有几个人懂得发e-mail,我得亲自去打字,现在当然好多了。”戴着金边眼镜、气质儒雅的郑利平用这寥寥数语概括了初到云浮的感受。

但是,他与云浮人的观念撞击也接踵而至。

上任伊始,郑利平就鲜明地提出,政府要着眼于社会、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要重视发展基础工作,要抓政府队伍建设,为社会提供一流的公共服务……他把这一综合发展的设想形象地称为“十全大补”。当时不少干部不理解,认为新市长“没有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面对怀疑的目光,郑利平没有犹豫。“在美国学习期间,我就有一个很深的感触:那里的市长们不过问企业的具体运作。他们认为,政府行政的着力点是创造一流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有了好的环境,企业就会来投资,地方也就不愁就业,政府随之就有税收,经济跟着就发展起来了。”

被认为“不抓经济”的郑利平绝非不懂经济。他是经济学博士,曾经当过企业老总。就读哈佛时,从经济学到政治学,他广泛涉猎,还多次主持专题讲座,向国外的同学介绍中国。他的学业成绩除了一门B之外,其他的都是A。他不读死书,还热心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广交朋友。这种经历,令他的眼界更开阔,也使他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定位有更清醒的认识和理解。

郑利平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工作有自己的理解:“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看重的是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政府工作则不同,属于公共事务,强调的是社会效益最大化,政府理当通过有效运作公共资源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一方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在国外进修时,我们就明显感受到,当地政府官员的政绩不仅是经济指标,不仅是GDP的增长,他们更看重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发展。”

他直言:“作为市长,我的职责就是促进云浮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协调、全面发展。”

创新机制 建立“服务型”政府

这位云浮市长,自上任始就反复强调“机制创新”对云浮未来的重要影响。他深有感触地说:“政府要真正做到从越位中退位,从错位中正位,从缺位中补位。增强服务功能,成为‘服务型政府。”

2001年初,该市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将所有公用性社会事务全面推向市场,城管部门退出对公用事业的直接经营,转为间接管理,减少了腐败产生的机会。公用事业项目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形式全面推向市场,促进了服务行业向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全面清理市级审批事项,加强市场监管,做到多服务,少“卡压”;多扶持,不干扰;多协调,不扯皮,并且把种树、种草、打扫厕所这类的事情,都交给市场去运作,效果好,费用低,全年支出少了25%。为防止垄断,云浮还特意规定:行政事务招标,不满3家投标的,必须有外地公司参与。

“有些事,不是政府该做的,政府不能越位;有些事,是政府必须做的,政府就不能缺位。”正是根据这样的工作思路,郑利平在云浮广泛推行了旨在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问题的智力扶贫工程,安排专款,对农村贫困居民子女实施免费教育。仅2002年一年,技校学历教育、两个月的职业技术培训和短期的劳动技能培训三种形式并举,免费培训了3万多人。这项工作坚持3年,云浮的贫困人口减少一半。

破除行政垄断和行业非法垄断

郑利平不仅自己很少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对于那些过分介入经济活动的政府行为,也直指其非:“现在有的地方招商,动不动就亮出政府‘五免三减、‘零地价的招牌作为优惠政策,殊不知这种对微观经济活动的介入,客观上会造成不公平竞争。”

郑利平不主张公务员三天两头跑企业,更不希望他们陷入“生意场”中。他认为:经济要高效,政府要廉洁,就必须将市场能做的事交给市场去做。

那么,不搞“特殊优惠”,云浮拿什么来吸引外资?

郑利平认为,政府的职责就是要创造一个公平的有效率的竞争环境,让企业自由发展,各显神通。率先在国内出台了地方反垄断规定。一个地方经济总量越小,越是容易垄断,经济生活中垄断越严重就越难以发展。为打破行政垄断,我们出台了地方反垄断规定,彻底消除了存在于市场中的权力干预和地方保护壁垒,规范了市场环境,为企业营造了充分竞争的环境。

2001年10月,云浮率先出台了《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行政垄断和行业非法垄断经营的暂行规定》,这是全国第一部政府的地方性反垄断规章。

回首当初改革的思路,郑利平难耐激动:“行政性垄断和行业垄断会使投资者却步,阻碍经济发展。”云浮过去吃过这方面不少苦头。比如说,一项实际开支只需要2万元的工程,享有垄断权力的公司竟狮子大开口要价涨到30万。投资客商闻之咋舌,被迫移师他处。反垄断规章就是针对这类顽疾出台的。郑利平解释说:“反垄断规章的意义在于创造公平竞争。”

用市场手段解决农民医保问题

2001年2月,云浮市云城区杨柳镇瓦窑村村民聂文锋给市长郑利平写了一封信,讲述父亲患肺癌需支付大笔医疗费用,家庭因此陷入困境的情况。与此同时,郑利平收到省委有关部门转来的郁南县一位患白血病的学生写给省委领导同志的求助信及省委领导同志要求为其解困的批示。郑利平想,政府无疑有能力幫助他们摆脱困境。但是,帮得了一个两个、十个二十个,更多的又怎么办呢?农村合作医疗每人每年20元钱,最多一年可以得到1500元补助,这点钱只能治小病。

这封信提醒他:云浮每年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农民超过了36000人,占农村贫困人口的20%。郑利平深深意识到,政府对此不能撒手不管,但若大包大揽地去管,也确实超出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怎么办?“我们参照国外的通常做法,探寻用市场化的办法来解决”,把商业保险引入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中,解决农民治大病难的问题。

经过反复研究,云浮市政府决定在农村推行合作医疗的同时,选择经济条件较好的镇,进行农村居民健康保险试验。市政府与人寿保险公司经过多次磋商,达成协议:每个参保人员年交保费60元,住院医疗费用在1500元至5万元的,保险公司分档次按比例赔付保险金;住院费用5万元以上的,最高赔付额可达到23400元。如果每人每月增加1元保费,保险公司最高可以赔付8万元。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0多万人参加了这项保险,占整个农村人口的近1/4。

“百姓想不到,政府能先想到的,就必须去做;百姓想到了却做不到的,政府也必须去做;社会上有迫切需要而百姓个人却无法做到的,政府更必须去做!”这就是郑利平对政府职能的理解,也是他这几年的从政心得。

把云浮建成一件艺术品

“提高城市品位的是文化,而不是科技,我就是想把云浮建成一件艺术品。”谈到城建,自称“杂学”的郑利平颇为自豪:“我们要做一件是一件,件件是精品。”于是城南路商业街、河滨路特色街景完工了,“凤凰来仪”雕塑建成了,水厂山瀑布、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等一批工程正加紧建设,城区面貌焕然一新。省领导来视察时称赞地说:“没想到云浮的路那么好走”,“没想到城市发展那么快”。

目前云浮市的一区一市三县正呈现“五星争辉”的格局:云城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材基地之一;罗定市的“罗定纱”在广东打响了牌子;云安县成为广东省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之一;新兴县经过传统农业和凉果加工业的积累,正在崛起一座以不锈钢餐厨具为主产品的工业城。

“云浮大力发展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35.7%。同时搞‘特色种植,创立农业品牌,郁南、罗定、新兴已跻身全国300个‘中国特产之乡行列。”

云浮蓝图

“云浮市地处山区,远离珠三角,加上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起点较低,所以云浮市提出走珠三角经济区延伸发展路子的战略,今天甘当配角,明天才能成为主角。依托3000万人口的大珠三角,把云浮建成珠三角的‘大郊区。”这位哈佛的MPA对云浮的发展大计早已“成竹在胸”。

正是这种甘当“配角”的思路,促进了云浮市经济持续升温和发展速度。初步统计,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3.23亿元,增长7.7%;外贸出口总额2亿美元,增长32%;实际利用外资3020万美元,增长39.1%;而市直收入增长42.1%;已连续两年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位。

预计到2010年,全市人均住房面积可从2001年的21.89平方米增至30平方米;到2012年,城镇化率可从35%增至50%;到2015年,恩格尔系数可从47.1%降至40%;到201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由840.36美元增至3000美元,届时将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猜你喜欢
云浮云浮市服务型政府
风 寄
父亲节忆父
示 己
云浮乡村振兴之路
云浮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
云浮市老促会
云浮市老促会
社会管理要善于回应个人利益诉求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互联网时代领导干部魅力如何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