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要闻

2004-06-10 15:57
中国西藏 2004年3期
关键词:农牧民西藏

为全区一级文物建档立册

国家文物局主持、自治区文物局承担的西藏一级文物普查建档工作展开,计划2005年完成。普查将把每件文物的形状、大小、年代、质地、已有的历史档案等文字和图片信息明确详细登记,合格数据将进入全国一级文物藏品档案数据库。之后还将开展二级、三级文物的鉴定工作。西藏积极开展文物清理、登记、造册,布达拉宫的62400件文物已建档,占到90%。

糌粑首次批量出口

西藏农科院专家经多年研究证实,青稞是世界上麦类作物中含β-葡聚糖最高的作物,意味着青稞附加值将成倍增加。去年山南外经贸局与尼泊尔达成协议,首次 出口糌粑10吨,让扎囊县桑耶镇近百户农民高价卖糌粑,尝到种青稞的甜头,今年种植面积由去年的2300亩增加到近5000亩。而扎囊县已与尼泊尔方面达成30吨的出口协议。

公路建设投资36亿

今年西藏公路建设投资36亿元,力争完成38亿元;计划新开工建设项目44个,完工46个,农牧民参与公路建设增收将不低于4亿元。

西藏迎来更多候鸟栖息

日喀则与江孜90公里的公路两旁,一排排杨树桠枝上,十米左右就有一个喜鹊巢。现在,栖息在西藏的鸟类共有488种,其中22种为西藏所特有。在西藏越冬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有4200多只,占全世界总数的75%以上。每年冬季,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等候鸟都会来这里的田野过冬,最大的野鸭群足有上千只,连被国际动物研究者认为已灭绝的西藏马鹿也被重新发现。

西藏建成功能完善的人工岩壁

国内最大、功能完善并符合国际比赛标准的人工岩壁,日前在西藏登山综合学校建成。投资240万元的岩壁高18米,设有难度道、速度道、抱石区、人工模拟裂缝道、攀冰等训练场地。西藏登山综合学校成立于1999年,国内惟一正规登山综合培训学校,已从西藏各地招收3批学员,系统学习攀岩、攀冰、登山攀岩保护绳使用技巧、安全知识等技能。校长尼玛次仁去年5月带领学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

可可西里保护怀胎藏羚羊

3月21日,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展代号为“龙卷风”的反盗猎行动,出动3个行动组共30名保护队员、巡山汽车8辆,横穿可可西里,并在青海、新疆、西藏交界地带开展搜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可能发生的武装盗猎活动;同时组织两个配合行动组在保护区中部、北部、南部及周边地区巡查、路查,预备行动组24小时待命,随时增援和接应各行动组,全面保护正处于妊娠期的雌性藏羚羊在平安的环境中度过寒春季节。

布达拉宫

又收藏保管一批捐献文物

今年元月27日,昌都地区贡觉县白玛赤列将4尊质地不同的佛像文物无偿捐赠,一个月内,又收到昌都地区芒康县的一名朝圣者捐献的3尊佛像文物和林芝地区墨脱县旺堆捐献的4根长3公尺的檀香木。布达拉宫文物保护管理措施得当,未发生一起文物被盗和火灾,得到群众肯定和信赖。

曲浪公路加紧改建

曲水至浪卡子公路改建工程将于6月底完成路基土石方工程的70%,桥梁涵洞工程、防护工程的80%;9月30日前交付所有路基工程;10月底完成30%的路面底基层。改建工程起于曲水大桥,终点至浪卡子县翁果乡,全长99.32公里,按三级公路标准改建,路面为沥青混凝土,工程概算投资3.489亿元。

达嘎的第108个藏历新年

2月22日,拉萨曲水县达嘎乡达嘎村108岁的达嘎老人坐在自家院子里,晒着暖洋洋的太阳,手摇转经筒,祈祷五谷丰登,人人健康长寿。老人除眼睛不太好,腿脚略有些不便外,思维十分清晰;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厨房里挂满风干牛羊肉,堆满桑冈巴列(油炸脆饼)、布鲁(麻花)等食品和粮食。老人的长寿秘诀是:“每天吃黑豌豆糌粑糊,喝青稞酒,多晒太阳多运动,不愁吃穿,心情舒畅。”

青藏高原中比例尺地质调查

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是我国仅存的中比例尺地质调查空白区。中国地质调查局已完成1:25万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75万平方公里,预计2005年可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1:100万航空磁力测量,1:100万航空重力测量完成70万平方公里。

青藏铁路推动西藏特色产业

青藏铁路将有力推动以旅游业为主的西藏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促使西藏经济从供给输血型向市场造血型转变。铁路沿线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仅藏北“资源走廊”潜在价值即高达6万亿元;而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西藏神奇的藏医藏药产业,将传统优势与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随着青藏铁路的修建,年产值逾3亿元的藏医药将从“雪域高原”走向大江南北。

农牧民就近就医有保障

2003年,西藏各级卫生部门将农牧区医疗制度覆盖到全区,参加个人筹资的农牧民以县、乡为单位分别达到100%和96.1%,参加个人筹资的农牧民184.6万余人,占全区总数的80.58%;投资2120万元,完成60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同时为100个乡(镇)卫生院配置基本医疗设备,使农牧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将有180万游客进出西藏

通过航空和公路运输,去年西藏接待93万人次的游客。一旦青藏铁路开通,专家预测到2010年将有180万人次进出藏旅游,其中铁路进出藏客运量为63万人。旅游业是促进西藏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加农牧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方式。

公路交通快速发展

西藏已开通省际班车线15条、区内客运班车线135条,日发班车283次,日均客流量8000人次,形成大中小车辆、高中低档车型结合的公路客运新格局;道路货运市场完全放开,全区货运车辆已达2万多台,保证了进出藏物资的运输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珠峰建气象观测站

西藏气象局在珠峰脚下修建的首个无人值守自动大气观测站,年内将在海拔5300米的登山大本营建立,以便对珠峰地区的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量、风速、紫外线和地面温度等10个方面进行监测。为西藏大气监测自动化项目之一,由国家总投资2735万元,将建设41个自动监测站,整个项目年内完成。

与德国签订第二期合作项目

3月11日下午,西藏自治区红十字会、拉萨市红十字会与德国尼玛协会签订第二周期合作项目:藏医在西藏农村的运用。第一周期合作项目自2000年12月起在林周县和墨竹工卡县开展,为期三年,运用藏医药免费为当地农牧民群众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特别是对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地方病大骨节病进行了有效的防治和研究,宣传以性病为主要内容的卫生保健知识等,帮助群众走向富裕路。

拉萨适龄公民人均植树5棵

2004年,拉萨市将完成退耕还林3.1万亩,封山育林4.2万亩,拉萨市周边造林3600亩,完成全民义务植树65万株,育苗1000亩。其中农牧民个体育苗560亩,乡村面上成片造林4000-5000亩。

建设216个水利项目

2003年,西藏水利部门共完成水利投资13.6亿元,开工建设江雄水库、雅江防洪堤、江达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及改造续建拉萨河城区堤防、阿涡夺水库等工程,解决15万人、224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解决140个乡28.26万人的用电,为农牧民增收1亿元。今年将争取完成投资15.58亿元,建设216个项目,其中完工47个,新建106个项目。

成功实施首例结肠代食管手术

2月24日,西藏军区总医院李素芝等为那曲地区那曲县仁姆乡15岁的吉吉成功进行结肠代食管手术。三年前,吉吉误饮电瓶里的酸水,使胸骨持续性烧灼,不久感到吞咽困难。去年9月22日被家人辗转送到医院,经检查,除接近口部的一小段,其它部分食道已经完全不能使用。医院在吉吉体能恢复后,为她成功手术。

苯教首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生态提案

聂达活佛来自那曲,今年两会期间他提交了《应该将西藏那曲地区作为三江源的生态保护重点区域》提案。他说,那曲地区平均海拔4500多米,素有藏北草原之称,全年冰雪时间长达7个月,是孕育三江源头之水的重要地区,生态极其脆弱。那曲地区生态保护不仅关系到大江大河的保护而且关系到东部的生态环境,从源头治理生态环境,应该将那曲地区列为重点保护区域。

拉萨市抗菌药品规范管理启动

拉萨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落实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制度,特别是抗菌类药品管理,对抗菌类药品将严格执行处方权限,一经发现不按规定执行将严加查处。

国航西藏分公司筹建

中国国际航空西藏分公司预计年内正式挂牌成立。国航西南公司今年七八九月还将连续引进五架A319飞机,以增加高原航线运力。西藏民航基础建设进入新时期,计划在今后改扩建拉萨贡嘎机场、邦达机场,恢复日喀则机场,新建林芝机场、阿里机场、那曲机场、山南机场以及一批旅游直升机场。长期被国际民航界视为“空中禁区”的西藏,是全世界飞行难度最大的地区。自1965年3月1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开通拉萨-成都航线以来,已安全飞行39年。

水利资源有待持续开发

西藏仅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就有20余条,河流年流水量充沛、居全国第一,水能资源丰富,约占全国的30%。针对总量多、水质量好、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西藏应建成一批具有调节控制功能的蓄水工程,在大江大河上完成现代化防洪体系建设。

西藏将实现广播电视站“村村通”

2003年,西藏完成42县(市)3038个行政村“村村通”广播电视,今年将新建2000座村村通工程,并做好寺庙通广播电视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西藏共建有乡(镇)、村广播电视收转站、广播收转站、电视收转站、电视单收站、小型村级有线电视站等“村村通”广播电视站5933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已分别达到83.05%和84.44%。国家广电总局去年为西藏配备34辆“西新工程”电影放映流动车、20辆“2131工程”电影放映用车和46套16毫米放映设备等,使农牧区平均每村每月看电影1.58场,名列西部12省区前列。

西藏出版业发展速度达13%

2003年,西藏新闻出版系统出版了一批主题突出、导向正确、基调鲜明、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优秀出版物,共荣获27个全国性奖项,使出版物人均拥有量大大提高。

俄罗斯印度等国登山队攀登珠峰

33人组成的俄罗斯登山队于3月25日进入西藏,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印度队27人则于26日从樟木口岸入境。今年是纪念人类首次攀登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50周年,将有多国登山团队前往攀登,而今春进藏攀登珠穆朗玛峰、卓奥友峰和希夏邦马峰等高峰的队伍将与往年持平。西藏共有珠峰等5座8000米、70余座7000米以上山峰,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先后开放46座,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约1万多人次到西藏进行登山、探险活动。

猜你喜欢
农牧民西藏
论农牧民就业的法律保障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天上的西藏
神奇瑰丽的西藏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内蒙古贫困旗县农牧民增收问题思考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
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