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民族精神

2004-06-13 01:30肖川
人民教育 2004年1期
关键词:人权民主民族

肖川

民族精神无疑是一个褒义词,意指一个民族独特的、优秀的精神气质和品格。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当然要有自己的精神。

首先的问题是,我们需要培养培育什么样的民族精神。我倾向于认同“培育民族精神”的说法,一个专制文化中、一个被称为“吃人”的文化中,是不太可能有什么丰厚的民族精神的,“民族精神”或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不应该从“圣人”的言论中寻找的,更何况“圣人”的根本出发点在今天看来,也存在着问题——无非是更好地维护等级的、专制的统治,所谓“民本”,也不过是使“民”能心安理得地接受统治和压榨,而不至于犯上作乱罢了,与真正的民主思想相去甚远,甚至大相径庭。

自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来,对中国知识界影响最大的本土思想家当属鲁迅,原因何在?一是因为鲁迅先生的深刻,他的思想的确超出了他同时代的中国人:他睿智的眼光穿透了中国历史的黑暗,为中国预设了光明的前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毛泽东给予了鲁迅崇高的评价,特别是1949年之后,人们想说的话可以假鲁迅之口说出来。比如说,说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时代,一个是稳做奴隶的时代,一个是连奴隶都做不稳的时代,“中国人向来就没有拿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屡见不鲜的”,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席。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席的厨房”……这些都是为人们广为引用的名言,今天的人们即使自己敢于这么说,恐怕也不会被传播,招致封杀或者更严重的后果,也不无可能。因为极“左”的势力还是存在的。当人们觉得自己不够强大时,就只好“扯虎皮做大旗”了,但问题是什么力量使人变得弱小?我们怎样才能消解这种力量呢?这恐怕是民族精神培养的应有之义,并且是当务之急。如果我们不切实地着手做这些事情,“培养民族精神”又会成为一个过眼烟云的时髦口号;如果“狼来了”喊得多了,人们就会变得麻木;当真正的狼来了时,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了。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其实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已经做了回答。民主、科学、人权或曰个性解放,是“五四”运动的基本精神(一段时间内只谈“民主”与“科学”,而忽略了“人权”,忽略了“个性解放”,这恐怕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最好注脚)。一切不以“民主、科学、人权”为基本的价值取向的民族精神,都将是无益于民族复兴的伟大运动的。

民主,相对的是君主,相对的是独裁和专制,即公民享有广泛的、自由的、充分的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权利。他们理当享有知情权和参与权,理当有自由、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这就是言论自由。言论自由不是什么都可以随便说,言论自由也是有其底线的,那就是“不能危害公共安全,不能泄露国家机密,不能诽谤和侮辱他人”,除此之外,一切思考的表达都受法律的保护,对于一切言论都可以批评,当然也可以反批评;一切都基于平等的协商的精神,自由言说。自由言说就包含着充分地言说。经自由的言说,最有可能消除愚弄和蒙蔽,揭穿欺骗和谎言,还事情以真相,尽可能全面、理性地认识问题,集思广益、众志成城,将公共事务尽可能处理得最好。培育民族精神,理当从切实保护言论自由开始。

科学,最核心的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基本要素应包括如下方面:合理的怀疑,注重事实,尊重和宽容地对待一切新生事物。细究起来,这一术语可能具有以下含义:崇尚理性的怀疑:既能做到不轻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又不意气用事,简单否定。重视客观的依据:不臆断、不妄想——科学是富有想像力的,科学也需要大胆猜测,但必须立足于客观依据。鼓励多元的思考:客观世界是多元的、多维的,充满着复杂性、交叉性、交融性,只有鼓励多元、多维度、多方位、多角度,甚至是多时序、多时段的观察思考才能更接近现实存在。强调实践的检验:实践包括实验、实证。倡导平等、自由的争论,珍视创造性、建设性的冲突。只有保障了争论的平权与自由,才会产生出真正的理性怀疑和多元的思考。注重宽容的激励: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每一个人在实践中都可能遭受失败。宽容是纠正错误的最好方法。

权力即真理,是科学精神的大敌——霸气十足,蛮横不讲理,听不得不同的意见:听到批评的声音就暴跳如雷,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不仅是缺乏民主精神的表现,也是缺乏科学精神的表现,是小家子气,是没有现代文明修养的表现。一位在美国工作的教授写过一本书,其主题思想是“布什政府是白痴政府”,不仅没有受到追究,书籍还很畅销;最近又有一个美国学者,还是研究所的所长写了一本书,其主题是“美国才是世界上最大的无赖国家”,自然也平安无事。美国的政客们不见得谁都宽宏大量,但在那个制度下,谁要钳制思想自由是不易达到目的的。民主与科学的共同基础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切实保障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并自然地延伸为出版自由、新闻自由,是培育民族精神不可回避的制度设计。

尊重言论自由,其实就是对于人们理智能力的信任和尊重,也许我的言论不具有真理性,甚至是有严重错误的,但我并不担心这会误导民众,将民众导入歧途。因为我相信人们会、也有能力作出自己的判断。当人们能够意识到各种各样的言论中,不是所有的言论都具有真理性的,那么人们就必然地要依赖自己的理智作出判断,质疑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品格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尊重公民的人权,尊重个性自由,发展自由个性,是培养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核心价值追求。民族精神不是某种“虚幻的共同体”的意志,而必须体现在具体的、个体的公民身上。只有尊重个性自由,才能发展自由个性。自由个性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不拘谨、不呆板、不僵化、不狭隘,心灵比较阳光,性格比较开朗,生活态度比较乐观和积极,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只有当有更多的公民能够敢恨敢爱,敢生敢死,敢想、敢说、敢干、敢承担时,一个生气蓬勃的民族才能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

只有培养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才有可能。我们需要警惕把那些携带有专制主义、特权意识的东西当作民族精神来弘扬,为了保障民主、科学、人权精神的落实,现代法制的建立、健全就是必不可少的。民族精神的培养与法制的健全是相辅相成的。人们有理由期待,当中华大地成为法治光芒普照的朗朗乾坤之日,也就是民族之花盛开之时。

猜你喜欢
人权民主民族
数字时代的人权何以重要:论作为价值系统的数字人权
中国式民主
MINORITY REPORT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我国发表《2018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8年美国侵犯人权事记》
微软向人权高专办提供500万美元 利用新科技帮助实施推动人权项目
尼日利亚 民主日
人权蓝皮书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