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报刊浅析

2004-06-28 19:38
对外传播 2004年8期
关键词:所在国华文报刊

赵 珺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网上登陆了美国的《侨报》,这份华文报纸,每天出版有40多个版面:要闻、美国、大陆、台湾、港澳、社区、副刊等,浏览近期的《侨报》,其中关于中国部分,无论是胡锦涛与阿罗约的会见,还是奥运五环旗到达北京,中国出台投资问责制,姚明、杨利伟写进小学教材,林林总总的消息和评论,令人感到祖国大陆与美国之间似乎一下子没有了时空的差距。而它的新闻报道客观、准确、公正,评论平实、及时,服务性、综合性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大方典雅。《侨报》1990年1月5日于美国纽约创刊,在美国东西岸纽约、洛杉矶、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等大中城市同步发行,已成为美国的大型报纸之一。最令人为之振奋的是:这是一份新移民报刊。

“新移民”报刊是一个新的概念,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移居海外的华人在所在国所兴办的报刊。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通过正常合法渠道移居海外的人数目前大约已有150万人左右,随之也带来了“新移民”华文报刊异军突起的景象。

从历史上看,可以说,海外华人一向有办报的传统,华人走到哪里就把报刊办到那里。1855年1月4日,创刊于旧金山的报纸《东涯新录》应是由华人负责编辑的第一份华文报刊。自那以后,每一个时代,都有海外华侨华人在居住地自行创办的根植于当地华人社会的华人报刊。以欧洲为例,上世纪初有李石曾、蔡元培等创办的宣传西方先进思想的《旅欧杂志》,有以华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华工杂志》,20年代有周恩来领导的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创办的《少年》杂志,30年代有以抗日为主要内容配合中国国内抗日运动的《抗日联合会刊》,70年代,有以中国留学生为主的华侨华人创办的《欧洲通讯》……据统计,至今,大约有58个国家和地区出现过华文的、华文与其他文字合刊的报刊,累计总数约四千种。中间虽起起落落,但生生不息。

“新移民”报刊无疑与中华海外文化一脉相承,而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和移民国的社会兼容性是“新移民”报刊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生长土壤。改革开放以来,源源不断的数量庞大的新移民使华文报刊具有了前所未有的读者市场空间,使华文报刊伴随着华人社会的扩大而发展。

虽然“新移民”报刊办报目的、办报宗旨不尽相同,但总体来看有以下的积极意义:

为华人说话,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华人媒体的传统使命。由于语言、文化的缘故,大多数华人仍然不可能在政治上和社会地位上和所在国居民等同,在不同程度上仍妥当地人的歧视或欺负。特别是当华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华人的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作为华人创办的报纸,就要反映华人的呼声,发挥舆论的作用。如俄罗斯华人报纸对“6.8事件”的积极干预。2000年6月8日,莫斯科大批俄警突然对100多名华人旅客进行无理搜查,激起各界旅俄华人的愤慨。事件发生后,旅俄华人的报纸就此事件进行了大量报道,揭露和谴责俄警的不法行为,并向外界发出呼吁,全球多家华人报刊和网站立即进行了转载,有力地维护了旅俄华人的合法权益。

作为当地媒体,传达所在国政府的政令,报道当地的消息与国际新闻,促进华人与当地人的关系,积极促进华人社区与本地政府部门及所在国主流社会的融合交流。与老一辈华人相比,新移民更积极地关心和参与当地主流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比如《澳华时报》的方针是不把自己局限在唐人街。从创刊到1998年间,作为澳大利亚唯一的中英文双语报纸,《澳华时报》送到澳大利亚联邦和州的两级主要官员办公室和不少大公司,在主流社会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海外华文媒体不仅是华人所需,也是所在国维持与华裔间关系的桥梁和疏导矛盾、维持社会平衡的一个有效途径。

传递祖国消息,维护祖国统一。不仅来自大陆的读者心系祖国,来自香港的移民们在1997回归后成为祖国的新成员;来自台湾的移民们也在文十七上、经济上和中国大陆息息相关,时刻关心大陆政治、经济、社会情况及文化动态,而祖国大陆方方面面令人目眩的变化与进步也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源,及时传递祖国大陆的重要信息便成为报刊的一个主要内容。《澳华时报》在批判台独、藏独,声讨北约轰炸,驳斥考克斯报告、揭露“法轮功”本质等大是大非问题上,都发表了旗帜鲜明的文章,并且对澳洲《自立快报》宣扬台独的文章进行反驳。

华文媒体在华裔移民中广泛传播中华文化,对促进第二代、第三代移民继承中华文化传统,大有帮助。加拿大《环球华报》为华人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创造华文的文化环境,和当地中文学校合作,把《环球华报》的“华文绿洲”版面办成中文学校的指定读物,并辟作品园地和设立奖励机制,如举办“我看我画加拿大”等有奖征文活动,其目的是在培养下一代对华文媒体的兴趣。而除了华人读者,一个政治经济日渐强大的中国也正以其文化强势吸引着一些国外读者对中文报刊的阅读兴趣。

另外,一些专业性实用性的报刊服务于当地华商,为所在国和中国之间的经贸活动提供服务指南等等。如1994年2月在巴黎创办的华文经济类月刊《欧中经贸》,以介绍欧中经济贸易往来情况及相关法律知识为主。

一些成功的报刊在办报实践中由于资金相对雄厚,并且有专业人士的加盟,经营得力,内容原创性强,紧紧抓住读者关心的问题,敏感捕捉社会新闻点,注重报道内容的多样化,办出自己的特色,得以生存发展。比如加拿大的《环球华报》在充分发挥专栏作家和特约记者队伍的作用,开辟的“加声华语”专门讨论中西文化的冲突,加国华人共同关心的问题,文化互融的切入点;“新移民专版”主要提供定居创业的实用知识和指导;“社团消息”经常登载当地各社团和协会的活动及信息,贴近当地读者的生活;还长期连载了有本地特色的“加拿大狩措札记”以及本土华裔作家的有关加拿大移民的生活,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

加强与所在国主流媒体及母体媒体的联系与交流也是某些“新移民”报刊的成功经验。“新移民”报刊普遍受到读者对象、信息来源的限制。为了扩大影响,有的华文媒体尝试与当地主流社会合作出版介绍中国的刊物。澳大利亚的《澳华时报》则积极地与中国的主要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于1997年率先在《澳华时报》开辟《北京新闻》专版,使来自北京新移民得到了原汁原味的北京消息。这一被称为“借船出海”的方式在全国外宣工作会议上得到肯定。

“新移民”报刊已然形成了一道风景,但海外华人中也流传这样一句话,“要想让谁死,就动员他去办报纸”,说明了移民办报的艰难。从总体上看,“新移民”报刊多为新移民独资或合资创办,日报少,周刊多。启动容易,存活困难,发行量小。新移民华文报纸很多经营人不是专业出身,对市场调查缺乏理性分析和经济准备,匆忙上马。由于多数没有像先到的港、澳、台移民那样强大的资金背景,受经济条件制约,报刊版面质量、内容、印刷质量都很难提高。许多以互联网为新闻资源,在读者中缺乏竞争力;同时采编队伍中缺乏行家里手,基本专业知识不足,采编内容缺乏深度,很少开拓创新。另外,由于海外华裔读者数量和广告市场的限制,不少华文报刊都是出师不利,尚在支撑着的多数发行量不容乐观。“新移民”报刊从地区上看,也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

虽然从整体来说,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新移民”报刊尚处于幼稚的成长状态,但作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一片新绿,她顽强地伸展着枝叶与根脉并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责编:周瑾翟淑蓉

猜你喜欢
所在国华文报刊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2017年“少儿报刊阅读季”启动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杭州特产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
《初中生》荣获首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