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遵义:国企改革双重难题

2005-07-01 06:59刘遵义
财经 2005年22期
关键词:股息股票市场上市

刘遵义

对许多已经商业化的国有企业,国家应该把持有的股份降低到50%以下,不必担心失去对企业的控制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在很多方面有所突破,但如果下面两个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改革效果将大受影响。

其一,国有企业要真正落实“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人事制度完全分开,不能把企业雇员当成公务员看待, 也不能再套用公务员的薪水标准,否则不利于企业效率,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比如说,一个国有银行的员工,如果其工资按公务员等级发放,就會比外资银行的同行差若干倍;一旦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国有银行的优秀人才将大量流失,那么谈何与外资银行竞争? 此外,在企业做事的人,不要再想什么行政级别;做官的人,也不要想同时去企业赚钱。只有在政企分开后,企业的人事权才可以完全集中在企业,企业才有可能按照市场规律完全支配人事和工资水平。

政企分开的第二个含义是,对许多已经商业化的国有企业,国家应该把持有的股份降低到50%以下,不必担心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政府有很多其它手段控制企业,有法律上的手段,如《反垄断法》,还有监管的办法,不需要用控股的手段;政府不需要拥有超过50%的股份,甚至不需要持有股份。比如,外资在中国经营一个发电厂,总要遵守中国的法律,电价也要接受中国的监管;电厂是否有政府资本,其实无关紧要。

我常开玩笑说,在美国,企业赚一块钱要缴五毛钱税,政府等于是企业的一半合伙人。美国政府“负盈不负亏”,企业亏了它不赔,盈了却分企业一半。可是在中国,企业虽然是政府全资拥有,但政府实际上“负亏不负盈”,赚了钱政府看不见,亏了却全是政府的;企业名义上全是政府拥有,还不如不是政府的。关键在于,政府最后能够控制和支配多少资源。

这次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母公司大部分股份是政府持有。当然,少数关系到国家安全的企业,可以保持100%的国家持股。

还需要明确,持股与监管是两回事。就算是国家全资拥有的企业,监管不好,还是会出问题。

其二,走出国有企业“无主”困境。

国有企业的负责人一般只任职数年。企业不是自己的,任期又短,必然会有短期行为。这在外国也不例外。在极少数情况下,没有“主”的企业也能办好,但这些企业都有非常特殊的企业文化,能把不是自己的东西当成自己的。

一般来说,企业要是有“主”的话,应当有亲自经营的大股东,因为大股东不会有短期行为。企业投资会因此更小心,经营行为才能走上正轨,因为亏了大部分都是自己的钱。现在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没有股份,亏了不是自己的钱,赚了有钱分,“负盈不负亏”,一定会出问题。美国福特公司这种企业,不会有很短期的行为;香港成功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家族控股的企业。无“主”的企业,经营者有很大的道德风险。你请我来做六年,我就会拼命把股价做好,投资风险大的项目,赌一赌,赚一笔就走,反正亏了不是我的。

当然,对有大股东的公司,也需要进行规范,要它有很大的透明度要求,不能让它欺负小股东。

至于如何实现这种国有企业所有者的转移,从“无主” 变成“有主”,从长远看,还是要通过股票市场。同时,要想真正降低道德风险,就要降低贷款与资本金的比例,增加资本金,也要通过股票市场。为此,需要积极解决现在股票市场的许多问题。

中国许多好的股票,如“中石油”、“中国电信”,都没有在国内A股上市。这种好股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买,只能卖给外国人?根本说不出道理来。对企业来说,A股的市盈率(P/E)比香港高,在A股上市比在香港上市可以募集更多资金。十多年前需要外汇,在国外上市还有点道理,现在是外汇过多,为什么还要到国外上市,增加自己的负担?

当然,能在国外上市,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但这些企业可以在国内和国外同时上市,同时符合内地、香港和美国的监管要求,这样企业的股票就会有更多的投资者购买,可能卖得更高的市盈率。所以一定要突破,让最好的股票在中国国内上市。最好的股票不在中国国内上市,怎能建立健康的股票市场?

此外,应鼓励上市公司多发现金股息,有能力付现金股息的企业,经营情况一定还不错。怎样鼓励现金股息呢?可以把现金股息从税后改为税前。现在是双重负税,企业付了所得税后,股东再付一次股息税。现金股息改为税前,就是与利息同样对待了。企业付的现金股息,不必付企业所得税。现在积极改的话,对股票市场会有很正面的作用。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猜你喜欢
股息股票市场上市
20.59万元起售,飞凡R7正式上市
10.59万元起售,一汽奔腾2022款B70及T55诚意上市
港股高股息公司值得高度重视
14.18万元起售,2022款C-HR上市
中国股票市场对外开放进入下半场
高股息率股 超额收益之源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