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捕捉“文眼”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06-02-02 09:11李维新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2期
关键词:文眼茶花领会

一篇文章之中,“文眼”位置究竟在哪里呢?一概说来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皆因文而异,且有规律可循。清代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这段话告诉我们:“文眼”或设在篇首以举其纲,或设在篇末以总其旨,或设在篇中以承前启后,突出主题。教学中,教师如能有效地捕捉“文眼”,然后据“眼”求法,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将是令人瞩目的。我结合教学实践,摸索了几种捕捉“文眼”的方法,旨在抛砖引玉。

一、题意法。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口,从中能窥文章中心要旨于一斑。教师如能悉心研究课题,精心领会题意,那么就能捕捉到“文眼”。如《白杨礼赞》,题意就是“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据此,联系课文的一些关键语句,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决不是平凡的树”,我便抓住了“不平凡”这个“文眼”。

二、重点法。课文的重点是课文内容的中心,是课文之精髓,是作者匠心独运之所在,“文眼”大多在其间,如果教师能善于把握重点,领会重点,那么“文眼”能不难捕捉了。如《纪念刘和珍君》,它既要悼念烈士,寄托作者的哀思,又要揭露中外杀人者的罪行,还要激励后人继续革命。为此,课文的重点当在第七部分,而“文眼”当然也就是第三节了,即“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三、特点法。特点,往往是就一排内课文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而言,乍看,似乎与“文眼”关系全无,然而,认真考虑就不难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总是与课文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领会了课文的特点,那么 “文眼”就易于捕捉。如《幼林》,它的特点是多处运用复沓手法:在全诗的三个部分中,如第一部分中的开头与第五段,第二部分的第七段与第十段,第三部分的第十二段与第十四段,都运用了复沓手法,表达了自己呼吁大量培植幼林、精心培育后一代的热切情怀。从中,即可捕捉到 “文眼”:“在祖国无限的原野上,我轻声地呼唤着:啊,幼林!多值得珍惜的幼林!愿你们十倍百倍地成长起来;愿阳光永远给你们以温暖,土壤永远滋育着你们的生机;愿再没有那不虞之斧钺把你们伤害。”

四、难点法。“文眼”是课文聚精传神之所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聚焦,是文章的“闪光点”,而难点是课文当中较难理解的句、段,较难领会的思想内容,能善于捕捉难点,也就能深入探究课文的主旨和精妙的构思了。在这一点上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说,能捕捉到难点也易于捕捉“文眼”。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其难点就是套中人别里科夫形象的典型意义。紧接着,我也找到了本文的“文眼”:“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读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五、线索法。线索是贯穿在整篇课文中将材料串联组织起来的某个事物。它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突出中心思想。理清了线索,把握了线索,无疑能顺藤摸瓜找到“文眼”。如《背影》这篇课文,它的线索便是“背影”,由“背影”把全文内容贯穿起来。于是我就找到了课文中“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个“文眼”。

六、质疑法。“文眼”有时往往体现在难点处,而难点就是学生较难领会的地方,因此,通过学生的质疑问难,有时也能捕捉到“文眼”。如《祝福》,学生通过预习,向我提议:“‘我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的一段‘独白:‘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或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怎么理解?”学生难于理解领会的这一段,它深刻地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从中也反映出作者对祥林嫂悲剧的思想感情,毫无疑问,它就是本文的“文眼”。

七、目的法。教学目的,反映了教师教某篇课文所要达到的要求,这里主要是指学习和领会课文思想内容方面的教学要求,也很容易捕捉到“文眼”。如《孔乙己》的教学目的是:认识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纵观全文,随着小说情节的逐步展开,伴随着孔乙己始终的是“众人的哄笑”,探究孔乙己这个充满笑声的悲剧命运的来龙去脉、社会根源,也得从“笑”字始到“笑”字终。因此,本文的“文眼”便是一个“笑”字。

八、中心法。文章中心,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和作者意图的精括,而我们捕捉“文眼”就是为了深入领会作者的意图,因而文章中心也成了“文眼”的窗口,成了捕捉“文眼”的可靠根据。如《茶花赋》,以火红的茶花象征祖国,借歌颂茶花而歌颂欣欣向荣的祖国,借歌颂育花人而歌颂为祖国建设而辛勤劳动的人民,借歌颂童子面茶花而歌颂祖国的未来。根据这一中心,“文眼”当然就是课文开头一句:“久在异过他乡,有时难免要怀念祖国的。”

九、作业法。课后的作业,有时往往体现了课文的重点、难点。而“重点法”、“难点法”告诉我们:据此也能捕捉到课文的“文眼”。如《一件小事》课后作业——(……“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这几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它既是课文重点所在,亦是课文难点所在。以此为据,我就捕捉到课文“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这一“文眼”。

十、障碍法。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常会碰到难于理解的地方,作为教师也会有障碍。 教师阅读障碍处,将是确定课文的重点、难点的依据之一,同时也为捕捉课文的“文眼”提供重要依据。如阅读《故乡》时,我对“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一段话的深刻含义不甚了了。于是我根据这一段话所处的位置,联系文意,再按课后作业的提示,确定它是帮助学生领会课文主旨的关键、要害,其实也就是“文眼”。

捕捉“文眼”的方法是很多的,远远不只以上所列几点,但不管怎样,教师都应因文求法。捕捉到“文眼”以后,教师就要准确确定“教眼”,以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炼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李维新 贵州省遵义县鸭溪中学)

猜你喜欢
文眼茶花领会
当代年轻人不能领会之痛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茶花
美丽的茶花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认真领会全会精神 努力推动人大工作
领会和落实“两个责任”的思考
茶花泉探景
紧扣文眼有效实施探究学习
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