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短文一例

2006-02-02 06:24王江莹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12期
关键词:随地吐痰胡先生传播者

大学者胡适先生写于上世纪初的《吐了一口痰》一文,我以为可算是质朴短文的典苑一例。此文被当时的上海儿童书局收在《儿童活叶文选》一书中,且放在该书第一篇的位置。我是在父亲的藏书中发现的。少时初读,并未感觉其中的佳妙。50岁前后再读,便很有些感受了。

以胡先生当年大名鼎鼎的身份与地位,既要搞多方面重头戏的学术研究、教学,又有很多的政治、社交应酬,真可谓诸事缠身,忙得不可开交。可他却抽空动笔,写些与已无多大关系,似乎是些鸡毛蒜皮事的小文章,这实在是难能可贵之举。在此文中,他没一点大学者扳起面孔、为国人随地吐痰的陋习而大动肝火的斥语;也没故作高深、试图以学者的眼光,从科学学理上长篇大论地分析此陋习的危害性;也没冗长说教式的告诫劝导。有的只是包括题目、标点符号在内的169字的明白如话、通俗易懂的对此陋习的客观描写与直白议论。可就是这169字的短文,却能起到比几千、几万字对普通民众的吐痰陋习还要实用的警示、教育作用。要知在上世纪初,国人识字、掌握文化知识还很有限,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揭示,使用更加通俗、简明的语言,起到的效果会更好。

看看这仅仅169字的短文,可提炼出几个关键词句:两个“偶然”与两句“至于无穷时间,至于无穷空间。”是的,吐病菌与吸病菌者,都是在无意中“吐”与“吸”的,可在客观的时空上造成的恶果,却是无穷尽的。还有结尾的“骨头早……烂了”,“又何知所种的恶果呢?”是的,一切都是在无意中不知不觉进行的,即使在时空上造成的恶果再大,传播者既是被传播者,被传播者也即是传播者,大家都是生也不明白,死也不知道。

如此质朴的短文,我以为在今日还有学习的必要。看看眼下的实际,似乎只有在一些大城市的主要街区、地段、场所,才很少有国人随地吐痰的现象,而就在这些城市的小巷背道,角角落落,谁敢保证此陋习不会发生呢?至于城镇、农村的公共场所和私家院落,此陋习发生的频率之高就更不用说了。我们要有勇气敢于承认国人中仍存在着这种较普遍的现象,关键是讲卫生、除陋习还没真正成为大多数地方大多数人的习惯。即使在2003年春夏之交的那场谈“非典”色变的教训后,根除国民陋习还任重道远。

现据胡先生写此短文已近一个世纪了,再读此文,我心情依然沉重。包括吐痰陋习在内的诸多陋习,包括笔者在内的国人,何时可改已新的精神面目呢?面对此文,该是我们惊起、行动,并彻底与之决裂告别的时候了。

另外,此短文所显示出的通俗易懂、质朴的语言风格,也应大力提倡。我们并不是说所有文章都愈短愈好,而是说类似胡先生这样对某一件牵扯社会公众面很广的事情的文章,只要能说清楚明白,让大众理解接受,那么篇幅则短小一些为好,用语朴实一点为好。但愿我们都能从胡先生的此则质朴短文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他不仅仅是写给儿童看的,大人更应该看。

(王江莹,陕西省白水县尧禾中学)

猜你喜欢
随地吐痰胡先生传播者
时传祥纪念馆:做好三种精神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痰盒
治理随地吐痰,罚款不是关键
胡适先生二三事
胡先生
胡先生
花呗明明已还清,芝麻信用却变差?
新闻传播渠道中传播者权力问题的分析
1927年至1937年湖南省炎陵县红军标语的发展
法治媒体如何讲好法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