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子陵钓台

2006-03-20 02:45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06年1期
关键词:钓鱼台富春山桐庐

佚 名

我小时候就向往桐庐,因为看过黄子久的《富春山居图》,知道那里有个严子陵钓台;还听过一个饶有情趣的故事:严子陵和汉光武帝刘秀同榻,把脚丫子放在刘秀的肚子上,弄得观察天文的太史大惊失色,次日奏道:“昨天晚上客星犯帝座”……因此,友人约作桐庐小游,便欣然同意。

中国叫钓鱼台的地方很多,钓鱼为什么要有个台?据我的经验,钓鱼并无一定去处,随便哪里一蹲即可,最多带一个马扎子坐坐,没见过在台子上钓鱼的,“钓鱼台”多半是假的。严子陵钓台在富春江边山上,那得多长的钓竿,多长的钓丝?袁宏道诗:“路深六七寻,山高四五里。纵有百尺竿,岂能到潭底?”诗有哲理,也很幽默。唐人崔儒《严先生钓台记》就提出:“吕尚父不应铒鱼,任公子未必钓鳌,世人名之耳。钓台之名,亦犹是乎?”这是很有见地的话,死乞白赖地说这里不是严子陵钓台,或者死乞白赖地去考证严子陵到底在哪里垂钓,这种人都是“傻帽”。

严子陵的事迹很简单。《后汉书·严光传》说他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到光武即位,他却躲起来不见,被光武找到后,说“士故有志”,坚决不当官。光武接他进宫叙旧,聊困了,“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到了忘形的地步,但始终不受官职,而回到富春山去种田。年八十,终于家。

不过严子陵确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有对他不以为然的。说得直截了当的是元代的贡师泰:“百战山河血未干,汉家宗社要重安。当时尽着羊裘去,谁向云台画里看?”说得很清楚,都像你们反穿皮袄当隐士,这个国家谁来管呢?

对严子陵颂扬的诗文甚多,最有名的是范仲淹的《严先生祠堂记》,最后的四句尤为千载传诵:“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是政治家,功业甚著,他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很入世的,为什么又这样称颂严子陵的出世隐士呢?想了一下,觉得这是范仲淹衡量读书人的两种尺度。立功与隐逸,常常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或者各偏于一面,也无不可。范仲淹认为严子陵的风格可以使“贪夫廉,懦夫立”,大有功于名教。我想即使到今天,这对人的精神还是有用的。

(有删节)

猜你喜欢
钓鱼台富春山桐庐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富春山居图》的旅行
贵州钓鱼台国宾酒业有限公司
桐庐县全省首创“企业家日”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富春山居图》旧事
姐姐的桐庐
姐姐的桐庐
稳坐“钓鱼台”
火烧《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