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起来”“下去”三者句法组合之比较

2006-04-06 12:54孙淑娟黄国华
现代语文 2006年11期
关键词:助词及物动词句法

孙淑娟 黄国华

1.引言

借用一些表空间概念的词语来表达时间概念是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特征。“下来”“起来”“下去”在凸显空间位移的过程中,也伴随着时间的变化。但由于各自趋向意义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各自在表时间意义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概念意义上的不平行性象似性地反映出句法形式上的不平行性。在这一点上,最让我们感兴趣的是“下来”、“起来”和“下去”在表示时间意义时,如果其前面的动词为及物动词,三者在句法形式上呈现出来的差异性。其实,这三者之间的这种差异性早就被语法研究者注意过。卢英顺(2000)在讨论现代汉语“延续体”的有关问题时,就曾指出:“‘下去体助或‘下来体助前的动词如果是及物的话,那么这个及物动词后面的语义成分(如受事等,即静态句中的宾语)一定出现在该动词的前面,而不能出现在动词和‘下去体助或‘下来体助之间,也不能出现在‘下和‘去或‘来之间。这点和表示‘开始的‘起来相比,有所不同。‘起来前动词后的语义成分可以在‘起和‘来之间出现,但如果出现在‘动词和‘起来之间则难以接受。”此外,郭春贵(2003)也认为“如果宾语是有定施事的,则把它当成主语使用。”本节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就形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谈些个人粗浅的看法。

我们先看些句子:

(1)一趟车拉下来,灰土被汗合成了泥,糊在脸上,只露着眼与嘴三个冻红了的圈。(老舍《骆驼祥子》)

(2)一顿饭吃下来,嘻嘻哈哈也不曾说什么正经话。(高晓声《陈奂生包产》)

(3)这么多活干下来,真是累死我了。(卢英顺例)

(4)这么多书读下来,使她变得睿智起来。

(5)不知他何时抽起烟来。(卢英顺例)

(6)哟,这不,居然真的轻轻快快地下起雨来,细密连绵,嘀滴答答,煞是清脆可人。

(7)凉风一阵比一阵紧了,暑气明显在消退,河滩上几个女孩子忽然唱起歌来。

(8)听到迪斯科音乐,她的同伴们都会兴奋地跳起舞来,而她却总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只是静静地看着她们。

(9)烟你再这样抽下去,早晚会抽死的。(卢英顺例)

(10)你烟再这样抽下去,早晚会抽死的。(卢英顺例)

(11)减肥药你再这样吃下去,总有一天会搞垮你身体的。

(12)如果你这一次还没写对的话,那么这个字你就一直写下去。

句(1)~(4)中的“下来”分别用在及物动词“吃”“干”“读”的后面表示行为动作的反复进行。句(5)~(8)中的“起来”分别用在及物动词“抽”“下”“唱”“跳”的后面表示行为动作的开始。句(9)~(12)中的“下去”分别用在及物动词“抽”“吃”“写”的后面表示行为动作的反复进行。分析例句不难发现,尽管三者前面的动词都是及物动词,但是及物动词后面的语义成分的句法分布却不相同。具体来说,“下来”和“下去”句中及物动词后面的语义成分的句法分布相同,都采用“O+V+下来/下去”的句法形式,而“起来”句中及物动词后面的语义成分(即静态句中的宾语)采用的却是“V+起+O+来”的句法形式。

2.“下来”与“起来”之比较

“起来”和谓词性成分组合能产生合并式“V起来O”和分离式“V起O来”两种句法格式。其合并式凸显位移的结果,分离式凸显位移的开始和过程。因为“起来”在凸显位移过程和状态的空间移动过程中,伴随着时间上的起始和进程,所以,汉语中表示空间运动的“起来”也可以用来表示时间概念的“起始”。又因为凸显运动“起始和进程”用的是“起来”的分离式“V起O来”,根据“象似性原则”,概念内容上的平行性象似性地反映出句法形式上的平行性,所以强调动作的开始也应该用“起来”的分离式“V起O来”(“起来”前的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且带了宾语),如“抽起烟来”“鼓起掌来”“下起雨来”“唱起歌来”和“跳起舞来”等 。

我们认为,“下来”和“起来”句法形式上的差异与其意义的不同有关。因为表示延续意义的体助词“下来”和表示起始意义的体助词“起来”是动词“下来”“起来”功能扩大化的结果,因此二者“体”意义的区别与其趋向意义的差别有关,所以要比较 “下来”和“起来”体意义的差别,须从二者的趋向意义说起。从构词上看,“下来”和“起来”有一个共同的构词成分,所不同的是“下”和“起”这一构词成分的差异。因此,探讨“下来”和“起来”的不同,可以从“下”和“起”的区别中找原因。现代汉语中从低到高的位移可以用“起”和“上”两个趋向动词来表示,其中“上”着眼于终点,“起”着眼于起点,并且“起来”的“起”有“开始、发生”义,因而表示动作状态变化时,“起来”强调状态的开始形成。而从高到低的位移现代汉语中只能用“下”来表示,这是自然语言中常见的不对称现象之一。由于从高到低的位移是用“下”一个词来表示,所以它综合了“起”和“上”两个词的特性:既可能强调起点,也有可能强调终点。但由于“下来”的立足点是在低处,一般来说,动作是向着说话人的“心理空间”位置移动,这里边隐含着一个自然的终点(说话人“心理空间”所在的位置)。因此“下来”的趋向意义也就具有了两个突出的特点:可以有起点;隐含着终点。所以在表示时间概念时,它侧重于表示续段,即“时间从过去到现在的延续”,并且隐含着一个终点(说话时)。如“洪水开始退下来了”中的“退下来”就表示“洪水从过去开始退并且到说话之时已经退到一定的程度了,隐含着终止点” 。所以“下来”在表示时间概念时是凸显结果的,因此应该用“下来”的合并式,即“V+下来+O”或“V+O+下来”。由于作为“体助词”的“下来”在语义上是属于整个“事件”的,即“事件+下来”,比如“这么多活干下来”的语义结构是“干这么多活+下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下来”最好是放在动词及其宾语之后,而不是插入它们中间,即应该采用“V+O+下来”格式而不宜采用“V+下来+O”格式。但由于现代汉语中“V+O+下来”格式中的“V”必须具有[使令]的语义特征,“V”的[使令]语义特征也就决定了“O”必须具有[施事]的语义特征,因此“V”的这一语义特征和“O”须是“施事宾语”的特点也就排除了那些不具有[使令]语义的动词和非“施事宾语”在这一格式中出现。所以尽管句(1)~(4)中的“拉”“吃”“干”“读”等及物动词都带了宾语,但也不能放在动词后,而必须把它提到动词前,也即采用 “O+V+下来” 格式来表示动作行为的反复进行。

综上所述可知,“起来”和“下来”趋向意义的不同导致了各自“体”意义的区别:“起来”凸显动作的“起始”,“下来”凸显动作从过去到现在的延续。这种概念内容的不平行性象似地反映出句法形式上的不平行性:二者同用在及物动词后面,表“起始”的“起来”采用“V+起+O+来”格式;表“延续”的“下来”采用“O+ V +下来”格式。当然,除了语义外,“V+O+下来”格式中“V”的[使令]语义特征与“O”须是“施事宾语”的特点也决定了“下来”句法形式的选择。

3.“下来”与“下去”之比较

与体助词“下来”一样,体助词“下去”也是其动词功能扩大的结果。因“下来”和“下去”都表示“由上而下位移”,“位移”的语义特点也就决定了二者[动态]的语义特征。除此之外,二者在表示由上而下位移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当然是“下来”或“下去”动作的持续,所以虚化后的“下来”和“下去”仍具有[动态]和[延续]的语义特征,因此二者都可以用来表示“延续体”的语法意义。那么,体助词“下来”和“下去”在表示“延续体”语法意义时有没有区别呢?答案是肯定的。

猜你喜欢
助词及物动词句法
柬语母语者汉语书面语句法复杂度研究
格助词“に”と“で”的使用区分
贵州方言先行体助词的语法功能及地理分布研究
湖北天门方言“的”的用法探析
《空间句法在中国》段进、比尔?希列尔等(著)
助词“给”的发展变化研究
Swagger:气场压人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与区别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s 1~6复习小结
happen“发生”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