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七次学术会议综述

2006-04-06 12:54张全生
现代语文 2006年11期
关键词:普通话语言文字汉语

2006年10月28~29日,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第七次学术会议,隆重纪念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和《汉字简化方案》50周年。天津市语委副主任、市教委副主任王弘和南开大学副校长陈洪到会祝贺。会议由南开大学、天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天津师范大学承办。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包括中国香港)的语言学界、信息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及地方语委办的负责人共101人,会议共收到论文52篇。

国家语委副主任、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发来贺信。贺信说,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已成为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学术团体和一支得力的工作队伍。他希望学会今后在教育部、国家语委的领导下,在新产生的学会理事会和新任会长马庆株先生的带领下,继续高举语文现代化的大旗,坚定不移地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团结更广泛的学术力量和积极分子,为推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和语言文字应用科研的深入开展做出新的贡献。发来贺信的还有中国语言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沈家煊、天津市语委、山东省语言学会、北华大学语文现代化研究中心、北华大学学报、暨南大学郭熙、上海师大陆丙甫等。

开幕式上,全体代表为2006年8月2日因病去世的学会名誉会长王均先生默哀致悼。

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向会议报告了工作,全体与会代表选举了第四届理事会。选出曲阜师大桑哲、鲁东大学张绍麒、山东师大高更生、山东语委办尹建国等95名理事,山东师大王开扬等25名常务理事,南开大学马庆株教授当选第四届会长,陈光磊、冯志伟、盛玉麒、姚喜双、袁钟瑞任副会长,袁钟瑞兼任秘书长。周有光、苏培成为名誉会长。胡明扬、江蓝生、李宇明、柳斌、沈家煊、邢福义、许宝华、詹伯慧、张斌等为顾问。

新任会长马庆株讲话指出:“语文现代化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与时俱进的中国语言规划。语文现代化应该是语言共同化和语言多样化的和谐统一,是拼写工具与汉字的和谐共存,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彻底落实,是汉语言文字与国际的接轨。”他认为:“汉语规范化、信息化、国际化会增强汉语的活力,使汉语的地位大大提升,使汉语的传播、推广达到新的广度,使汉语真正成为世界主要国际语言之一。”谈到学会的工作时,他强调了学会的群众性,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学会会员而且发展范围应该比较广。另外,还要增强学会的学术性,提高学会的学术水平。同时,学会还要培养新生力量,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扩大宣传,扩大学会的社会影响。他提议2008年第八次学术会议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年,探讨语文现代化理论。他强调用法律统一思想,实现语文理念的现代化,号召大家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指导语文现代化研究工作。

开幕式后,大会播放了山东电视台介绍我会名誉会长周有光先生的电视专题片《周有光》。与会代表为周先生经历之坎坷、学识之渊博、成就之卓著、求知之不懈、品格之高尚、气质之典雅而深深折服,纷纷表示一定要以周先生为榜样,终生为中国语文现代化事业而奋斗。

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盛玉麒,教育部语用所费锦昌,江苏省语委办主任孙征龙,武汉大学萧国政,安徽师范大学陈庆祜,华东师范大学蒋冰冰,南京林业大学刘冬冰,香港高威软件有限公司吴文超,商务印书馆魏励,南开大学石锋,上海交通大学凌德祥,香港拼优化教学促进会熊怀苑等在大会发言。全体代表分“拼音和汉语”和“汉字和汉语”两组就语文现代化的发展、推行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以及中文信息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对当前的语言文字工作形势和相关的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一、关于语文现代化。盛玉麒就信息时代社会的需要提出语言文字工作要由规范化走向标准化;桑哲从中文信息处理和词汇的现代化两个方面讨论了我国语文现代化问题;萧国政和张绍麒分别从小学语文教改实验教材和高校汉语言专业建设工作讨论了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贯彻语文现代化的理念,从而培养未来的语文现代化人才;凌德祥以大量数据冷静分析了汉语的世界地位、目前汉语在世界推广的困境及汉语必将走向世界的趋势;王辉通过分析英语的全球扩散和英语与汉语的关系,提出我国语言规划的目标是构建语言经济效益和语言生态效益相结合的“语言友好型社会”,国家要对语言的发展进行宏观的战略管理;吕超男从双文化、双语言、双文制及中文信息处理双轨制等方面阐述了周有光先生的语文现代化思想。

二、关于拼音和汉语。林茂灿探讨了汉语的边界调问题,进而分析了赵元任的汉语语调思想;魏元石、李平、刘涛分别从宏观形势、小学语文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讨论了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等具体应用问题;熊怀苑(香港)提出要加强普粤拼音优化研究,从而促进汉语教育的现代化;陈永舜以对“两个凡是”的全面认识为基础,讨论了在信息时代如何做好“拼音化”工作;朱春敬就外国人名地名转写提出“原拼形照写,汉读法读音”的操作方法;罗万、吴文超(香港)分别就汉语拼音的词式书写设计出相应的自动处理软件和终极拼音输入法,这为语文现代化工作走向信息化提供了新思路。

三、关于汉字和汉语。费锦昌指出要通过优化来提高“规范汉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引导人们深入学习并不断提高学习和使用“规范汉字”的水平;张育泉和李海洋分别撰文批评所谓“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的言论;王泽鹏通过分析现代汉语词汇语义韵律理论,批评了目前存在的混淆汉字和汉语关系进而将汉字功能凌驾于汉语之上的错误观念;魏励分析了存有争议的简繁对应字,指出《简化字总表》的修订策略;姜仁涛通过调查指出《人民日报》异形词的使用问题,并提出《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修订建议;林仲湘就《新旧字形对照表》的研制讨论了相关规范问题;郭曙纶针对《GB13000.1字符集》作了精密的数据统计,这为汉字整理、笔形编码、汉字教学提供了一定参考;彭泽润通过回顾汉语书写方式的变革,指出要提倡并不断实践汉语汉字文本的“词式书写”。

四、关于普通话推广。李海英回顾了推普工作的各个阶段,吴洁敏以大量调查数据分析了学校推普的现状,蒋冰冰对上海市民工子弟学校师生语言文字使用情况作了具体的调查分析。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我国的推普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焦启明认为,“普通话已经成为教育、有声传媒等多领域的主要用语,随着普通话测试工作的开展,认真学说普通话,不断提高普通话水平,已渐成时尚”,但同时我们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如何进一步深入这项工作我们还面临着一定困难;张雪平分析了“重语音而轻词汇和语法”等制约推普的因素;郭辉指出了目前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存在的弊端,“由于各方面因素造成测试流于形式”“测试员水平亟待提高”“只考说话,不考会话”;陈蔚、韩述梅分别以江苏通泰方言和山东方言区为例分析了PSC中出现的语音错误及相应表征;刘冬冰讨论PSC复审中暴露出的问题,分析了涉及试卷构成与队伍建设相关的主客观原因;刘力坚从语体角度分析PSC语言,认为它是一种规范的口语变体;在推普工作走向信息化方面,姜岚等人开发并建设了以大规模原始测试语音语料信息为基础的PSC电子语音语料库,这对今后的研究、教学、测试将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安华林、亢世勇、刘效武还分别撰文讨论了词典编纂中的语文现代化问题。

经过两天的热烈讨论,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七次学术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会议发出了《关于普及普通话、扩大推行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的倡议书》。

(张全生,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秘书处)

猜你喜欢
普通话语言文字汉语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学汉语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与拼音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