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岩其人:比小说更精彩

2006-06-09 05:31金香郁
青年时代 2006年4期
关键词:海岩小提琴出版社

金香郁

从《便衣警察》的一炮而红到《玉观音》的高收视率及《深牢大狱》的高调宣传,海岩创下的不仅仅是8年来每年一部畅销小说、19个电视台滚动播出的巅峰传奇,而且,他同时还做着他的本职工作——锦江国际(集团)董事、副总裁、北京昆仑饭店有限公司董事长。用他的话说,他身上的故事要远比笔下的故事精彩……

机会总是从磨难开始

虽然过去了35年,但海岩现在仍然记得15岁那年,瘦弱的自己独自离家参军,那时候正值冬季,北方的天又灰暗又低沉。第一次出门,也没有人送行,年少的海岩心里满是伤感,这似乎注定了他的人生并没有一个顺利的开始。

那时的海岩还在青春期中没走出来,军队的严格纪律常让他透不过气来。一天下午,他训练特别累,人也压抑到了顶点,晚上睡觉时,发生了他到现在还觉得最可怕的事——他尿床了!第二天起来后,他一直在羞耻中不能自拔。当时,他连自杀的心都有了。

这样的事后来又上演了一次,那一次是站队列,连在前面长篇大论,他站在前排不能换脚,最终实在憋不住,尿在棉裤里。怕人知道,棉裤结冰了他也不敢说,结果整个腿都肿了,长了冻疮。那个冬天是海岩觉得最灰暗的日子,每一天都像在煎熬,不过,这段日子也让海岩的性格变得更加坚强,而且养成了现在宠辱不惊的心态。

1973年退役后,海岩像那个年代所有的年轻人一样,对生活很是迷茫。他先后做过炊事员和汽修工,但他一直还觉得自己是个军人,于是一年后他报考进了北京市公安局,这警察一当就是10年,而且仕途一路顺利,做到了处级干部。

1986年,中港合资以1亿美元合建昆仑饭店,这是我国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和管理的五星级饭店,海岩就在这年被任命为酒店的副总经理,并参与了酒店的设计。

一直到现在,还是有人会疑惑地问他:海岩,你是个偏内向的人,可是你怎么做哪一行都如鱼得水,总能干出不错的成就呢?海岩开始也很疑惑,当年在部队时一说话就脸红,政治会上,他发言前举手喊个“报告”都得下半天的决心。后来,他对自己的得失作了总结:因为自己在人际关系上比较厚道和低调,大家都喜欢和他这样的人共事,所以,他总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也才能有如此多的机会供他发挥驰骋。就这样,他一步步做到了锦江国际(集团)董事、副总裁的职位。

被写作改变的一生

海岩从小就爱看书,可是没赶上学习的好年代,上到小学四年级时就赶上了停课闹革命,中学时又正值上山下乡。复员后考进了公安局,每天下班后都无事可做,只要找到可以读的东西,他是拿起来就看。后来街上书报亭里的杂志越来越多,可海岩越看越不得劲了,觉得这些小说写得还真不咋的,不如自己也试着写点东西。于是,每天下班后,他开始在宿舍里正襟危坐地写,每天几页,45万字的《便衣警察》就这么给他写出

整个创作过程既艰辛又快乐。他到现在还记得,给《便衣警察》划上句号时,正好桌上的闹钟指到零点的位置,他竖起耳朵,四周除了日光灯的电流声外,一片万籁俱静,他一下控制不住地泪流满面。书中那些细节以及熟悉的主人公生活,包含着太多他对职业和生活的全身心体会。

《便衣警察》写完后,很多朋友看完都觉得非常精彩,鼓励海岩投稿试试。当时他住北京朝内大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斜对面,经常骑车从出版社门口过。一个傍晚,他跑到出版社门口偷偷抄下了门牌号码,然后第二天炎热的午后,他骑着车把稿子投进了信箱。

可近半年过去了,迟迟没有消息,毕竟是写出来的45万字手稿啊!他按捺不住,找到出版社的现代文学编辑部,看到办公室地上的一堆信件中,他的大信封赫然在目,而且还没有拆。他强忍住心里的辛酸对一老编辑说:“我写了60章,你们随便看一章,哪怕30天看一页都成,一个月后我再来取。”

他的话还真应验了。一个月后,那位资深的老编辑亲自登门拜访告诉他书稿已经通过了三审,准备出版。当时出一本书大约需要两年的流程,而《便衣警察》只用了半年,第一版就印了30万册。

正是这部《便衣警察》,为海岩在写作道路上奠定了基础,因此进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并获得了首届金盾奖长篇小说奖、全国首届侦探小说佳作奖。1987年,《便衣警察》电视剧开播,满大街的《少年壮志不言愁》就此唱了起来。

一直到现在,海岩对外还是强调,写作只是他的一项爱好,只不过有点玩大了。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这项爱好早已经深刻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忘记我,记住我的小说

从1987年的《便衣警察》,到《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你的生命如此多情》、《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每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都让观众津津乐道。所以,自然有人发出了质疑:海岩你写了那么多故事,有多少是你亲身经历的呢?如果说《便衣警察》还有生活体验,那后面的呢?著名作家丛维熙就曾经当面问海岩:“你是不是也有个‘工作室啊?”

“工作室”是现在很流行的一种创作方式。有些知名作家稿约多,就请“枪手”来帮自己创作。“枪手”们没有名气,写出好书也卖不出好价钱,甚至连出版的可能性都没有,只能心甘情愿受盘剥。海岩当然懂得这句话的含义,而对长辈客气的问话,他没有直接回答,只把自己写得变了形的手指伸出来,拿出涂改得乱七八糟的手稿,算是答案。他至今不会使用电脑写作,十多部书稿都是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的。

《便衣警察》之后,一次海岩和《红楼梦》作曲家王立平聊天。王立平说,有人将他一把价值极高的小提琴带出了国外,一去不返,想请海岩找些国家刑警追回这把琴。就在这时,报上有消息说墨西哥某拍卖行以200万的高价拍卖了一把小提琴,于是海岩就虚构了一个缉私警追查走私小提琴的长篇小说。小说写完后,很快引来了姜文、冯小刚、米家山等一大帮有名的导演,最后由赵宝刚拍成了著名的《一场风花雪夜的事》。

王立平委托找琴,墨西哥拍卖小提琴,本来是互不相干的事,可海岩巧妙地将其合而为一。用他的话说,他从来不会浪费生活中得来的点滴信息,所有小说,就是从那些不起眼的细节中来的。

完成小说《血流成河》后,他沉寂了一段时间,很多人以为他江郎才尽了。没想到他又放出话来,说自己首次尝试的卡通小说已经完成,出版社已经帮他联系了一些非常年轻的漫面家,开始编写脚本、配图,一帮主创人员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朋友们很是担心,凝结自己心血的作品,怎么就这么放心交出去呢?海岩笑笑:漫画的读者都是年轻人,他们对作品和生活有自己的理解,与我的小说撞击一下,不是件很好玩的事吗?

对于写作,海岩从来都很慎重,但决不保守。当年他刚开始写作时,就没有想过会有很多人喜欢看,能够坚持下来就是一种成功了。他说,如果哪天自己不写了,希望大家忘记他这个人,只要还能记得书本身,那就够了!

猜你喜欢
海岩小提琴出版社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Hey Diddle, Diddle
我等待……
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
石油工业出版社
Identification of Time-Varying Modal Parameters for Thermo-Elastic Structure Subject to Unsteady Heating*
海岩:有心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