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皇后”:迷失自我后悲怆的生命蹦极

2006-06-29 06:33
现代妇女 2006年7期
关键词:新加坡丈夫母亲

情 天

2005年12月29日,离新年只有两天,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震惊华人世界:中国大陆一代"健美皇后"赵巧玲在新加坡跳楼身亡。在外人眼里,赵巧玲衣食无忧,丈夫事业有成,她的生活花团锦簇般美好。一个如此幸福的女人,为何会选择一条不归路,将无尽伤痛留给亲友?

落魄异域他乡,一碗瘦肉皮蛋粥俘虏健美皇后

说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大陆的健美明星,赵巧玲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位。得天独厚的身体优势,加上平时的刻苦训练,使赵巧玲很快脱颖而出。1987年大学毕业后,赵巧玲开始频繁地去全国各地参加健美比赛。此后的几年里,她先后在全国"公主杯"健美邀请赛、"力士杯"健美锦标赛、"啤酒杯"健美冠军赛等比赛中,8次夺得57公斤以上级全国冠军,被誉为"健美皇后",成为当时中国健美界最红的明星。

就在赵巧玲的事业步入辉煌时,爱情却向她亮起了红灯。1992年,28岁的赵巧玲带着一颗破碎的心远赴新加坡求学,她希望全新的环境能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在新加坡,赵巧玲进入一家私人学院学习英语。异域绮丽的风景、快节奏的生活,以及紧张忙碌的学习,像清泉一样将赵巧玲心头的伤痛渐渐洗去。阴霾散尽后,久违的笑容重新浮现在她美丽的脸上。伤痛去了,但另一个更严峻的现实问题又仿佛一座大山,横亘在赵巧玲面前。

说起来没有人会相信,这位昔日中国大陆红得发紫的"健美皇后",竟会在异国他乡遭遇生存危机。尽管她曾获得过一个又一个大赛冠军,但每次比赛的奖金只有区区数千元,而且出场费也低得可怜。同时,练习健美的成本非常高,光是饮食这一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样一来,赵巧玲几乎没有什么积蓄。办了护照交了学费后,她身上的钱已经所剩无几。

有个星期天的傍晚,赵巧玲从商场下班出来,饥肠辘辘的她来到一家大排挡,要了两个煎饼,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对面的一个中年男人一直惊异地看着她,赵巧玲抬起头时,四目相遇,他友好地冲她笑了笑,赵巧玲的脸一下子红了。中年男人招来服务员,为赵巧玲要了一碗皮蛋瘦肉粥。赵巧玲客气地拒绝了,她怎么能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呢?中年男人微微一笑:"都是中国人,你何必搞得这么生分?"说完,他默默地看着赵巧玲,眼里的温和和善良让她不忍再推辞,她顾不上矜持,一口气把皮蛋粥喝了个精光。

就是这碗香喷喷的皮蛋瘦肉粥,牵起了赵巧玲与这个中年男人之间的缘分。他告诉赵巧玲,他叫魏金福,祖籍福建,在新加坡长大,现在经营着一家外贸公司。当得知赵巧玲曾是中国大陆的健美皇后时,魏金福不由得对她刮目相看。

从那以后,魏金福开始了与赵巧玲的交往,他频繁地来学校找她,给予她一些实际的帮助。由请她吃饭、买衣服到给她零花钱,每次赵巧玲婉言谢绝时,魏金福就以一个兄长的口吻对她说:"我们本是同根生,可以说是一家人,有什么困难都要互相帮助。"魏金福的真挚与善良让赵巧玲的心很温暖,渐渐地,对于他的帮助,她不再拒绝。

那时的魏金福刚离异不久,孩子跟随前妻生活。赵巧玲端庄的仪表,练习健美特有的匀称身材,以及温柔贤淑的性格,令他着迷,为之沉醉。1994年春天,魏金福正式向赵巧玲求婚。尽管这个男人足足比自己大了20岁,尽管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成长背景,但魏金福的成熟稳重,他稳固的事业基础,他对她父兄般的关爱,让赵巧玲无路可逃。她答应了他的求婚。这年秋天,30岁的赵巧玲与50岁的魏金福携手走上了婚姻的红地毯。

无奈丧失自我,表象的和谐下心在流浪

婚后不久,赵巧玲结束了学业。这时,她曾是中国大陆"健美皇后"的身份也渐渐被媒体报道出来。新加坡健美协会主动与她取得联系,准备安排她参加比赛。

能够重返健美赛场,一直是赵巧玲梦寐以求的夙愿。健美曾给她带来辉煌,塑造了她精彩的人生,已渐渐融入到她的血液里,就是在新加坡求学期间,在那么艰难的环境里,她都一直没有放弃练习健美。现在健美协会的邀请又一次点燃了她心中的梦想。赵巧玲与丈夫商量,表示想重新"复出",没想到遭到了他的坚决反对,他说无法接受自己的妻子穿得那么暴露,让一双双陌生男人的目光检阅。

赵巧玲没有想到在新加坡长大的丈夫如此传统。她也是个独立的人,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她不顾丈夫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健美比赛的舞台。时隔多年重返舞台,面对如潮的掌声和热情的目光,那种久违的自豪和愉悦让赵巧玲百感交集,健美再次点燃了她生命的亮光,她把最美的风采展示给了观众。

参加完比赛,赵巧玲兴致勃勃地回到家,魏金福坐在客厅里,黑着脸,冷冷地说:"这是你第一次参赛,也是最后一次。我是个有身份的人,不希望你让我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丈夫的话让赵巧玲如芒在背,很不舒服,自己光明正大地参加健美比赛,到底给他丢了什么脸!夫妻俩第一次发生了不愉快。

新加坡尽管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但许多人的思想观念依然非常传统。魏金福从骨子里无法忍受妻子穿着窄小的比基尼在台上做"肌肉女",在他看来,妻子身上那"三点式"遮羞布,和没穿衣服没有什么区别!此后,赵巧玲每次参赛回来,他都要气急败坏地与她大吵一场。

赵巧玲非常伤心,结婚才没多久,丈夫对自己就如此苛刻,干涉自己的人身自由,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赵巧玲开始反思自己与魏金福的婚姻。当初,她是在没有完全了解魏金福的情况下,抱着感恩的心态,草率地与他走进婚姻的。他们之间整整相差了20岁,她没有考虑到年龄的差异会带来思想观念上的冲突,引发生活中的不和谐。可以说,她对魏金福的感恩多于爱。这桩婚姻已经成了她的精神枷锁。

半个月后,魏金福放低姿态,主动向妻子示好,他告诉赵巧玲,自己是因为太爱她,太在乎她,才无法接受别的男人窥视她的身体,对他来说,她的身体只有他才有权利欣赏。为了家庭的安稳,她最终放弃了参赛。

很长一段时间,赵巧玲不敢看电视里的健美比赛,不敢触及和健美有关的东西,她怕勾起自己伤心的回忆。因为整天无所事事,她便去丈夫的公司工作。她把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用在工作上,想用一种新的事业去取代曾经的辉煌……

然而,赵巧玲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融入新的环境。因为从小接触的是体育,文化基础的薄弱决定她在公司只能做一些收发之类的简单工作,这让员工们对她这个"老板娘"有些看轻。加上有时工作中出错,会遭到魏金福的呵斥,这让她感到非常自卑。渐渐地,工作成了赵巧玲心灵的重负,毫无快乐可言,她向丈夫提出回归家庭。魏金福同意了她的选择。

丈夫要忙于打理公司的生意,很少在家,甚至很少能安静地陪她吃一顿晚餐。平时就是赵巧玲和菲佣守着空荡荡的大房子,死气沉沉,每一个角落里都弥漫着孤独的气息。无边的寂寞中,赵巧玲常常会想起过去辉煌的时光,再看看眼前的自己,巨大的落差让她泪流成河……

那年冬天,赵巧玲的母亲从大连老家来新加坡看女儿。赵巧玲向母亲诉苦,把自己的烦恼和对现状的不满统统抛给了母亲,母亲怎么也不明白女儿竟会有这样的想法,她埋怨女儿身在福中不知福,家乡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羡慕她呢。连母亲都无法体会自己内心的苦楚,赵巧玲不禁悲从中来。

母亲在新加坡待了一个月就回国了,家里又一如既往的安静。赵巧玲感到异常郁闷烦躁,她有家有丈夫,但灵魂却找不到归宿,心在流浪。曾经,虽然生活清苦,但她是天上自由高飞的大雁;现在,尽管锦衣玉食,她却像一只折翅的鸟儿,蜷缩在角落里痛苦地呻吟。在家里,她不施粉黛,衣着随便,对丈夫也懒得理睬。妻子的颓废让魏金福很不顺眼,他满腹牢骚地指责她。因为早就对丈夫心生隔阂,赵巧玲针锋相对,毫不示弱地予以回击。好端端的一个家从此阴云密布,火药味十足。

生活仿佛成了一个闷罐,再这样下去,赵巧玲觉得自己不是窒息而亡就是要发疯。她要逃出去,去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找回从前的自我!那天深夜,当魏金福回到家时,家里没有开灯,赵巧玲披散着头发,像女巫一样坐在客厅里,黑暗里她空洞迷茫的声音一字一顿地传过来:"我--要--离--婚!"

生命惨淡谢幕,纵身一跳留痛人间

赵巧玲的唠叨和哭哭啼啼让魏金福心烦意乱,他干脆不再理会她。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打越洋电话给赵巧玲的母亲,把赵巧玲的情况和她要离婚的事告诉了岳母,希望她能好好劝劝女儿。魏金福知道,在与赵巧玲的婚姻中,自己掌握着主动权,这些年来,无论是赵巧玲的弟弟上大学,还是他们家买房子,他都资助过不少钱,他们家非常看重这桩婚姻,他魏金福在赵家说话是有份量的。

魏金福的电话让赵母的血压一下子升高了,她大吃一惊,女儿怎么越大越不懂事了?她马上给赵巧玲打电话,用恨铁不成钢的口吻告诫女儿:"孩子,那边的条件那么好,金福对你又很不错,妈不明白你怎么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家乡人都知道你在那边很风光,你这样一折腾,不是让别人看笑话吗?"

母亲的话击中了赵巧玲的软肋。是的,从嫁给魏金福那天起,她身上就背负着太多的东西,这桩在外人看来风光无限的婚姻,使她的家人在街坊邻居中很有面子,她要继续维持这种荣耀。婚姻对她来说,成了一块鸡肋,想挣脱却又欲罢不能。赵巧玲无奈地答应母亲,她不会再提离婚的事。

时光就在他们的冷战和争吵中走走停停。2004年秋天,已经60岁的魏金福将生意的重心转到了马来西亚,赵巧玲一个人留在新加坡,她连个吵架的人都找不到了。因为一直郁郁寡欢,加上长时间缺乏锻炼,赵巧玲匀称的身材开始发胖,变得臃肿,这更让她自卑。满腹的牢骚和委屈不能对家人讲,也不能对朋友和邻居倾诉,只能任它在心头发酵疯长。

因为长期郁闷,赵巧玲由睡眠障碍发展到严重的抑郁症,吃过不少镇静类的药物后,她的身体已经产生了抗体,这类药物对她再也起不了作用。她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每天晚上,她9点钟就躺在床上,眼睁睁地望着天花板,一直到第二天早晨太阳冉冉升起她还没有睡着。起床后,她没有一点食欲,喝上几口白开水,就疲惫地靠在窗台上,想曾经的往事,那辉煌的一幕幕像电影一样从她眼前流过……

每次魏金福回到家,赵巧玲就像祥林嫂一样对他唠叨:"你不知道我从前多么风光,那鲜花、掌声啊,还有好多人追着要我签名……"魏金福懒得搭理她,任她在美好的往事里自我陶醉。

2005年11月的一天深夜,魏金福一觉醒来,发现妻子不在身边。月光从窗户里照进来,他惊恐地看见赵巧玲坐在窗台上,两眼空洞无神地望着茫茫夜色,他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踉踉跄跄地冲过去,紧紧抱住妻子。魏金福感到妻子浑身都在发抖,黑夜里赵巧玲的声音嘶哑而凄凉:"不要管我,这样活着太痛苦了,我真想跳下去,彻底解脱。"魏金福用力把她拉了下来,扶着她躺到了床上。这一夜,他再也不敢合眼。

第二天,魏金福带着赵巧玲去看心理医生。在心理医生的疏导下,赵巧玲的情绪有所缓和。因为惦记着马来西亚的生意,魏金福在家里只待了两天就走了,他一走,赵巧玲没有再去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她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

在赵巧玲的眼睛里,缤纷的世界全是一片灰色,与其这样痛苦地活着,还不如一死了之永远解脱,悲观厌世像魔鬼一样紧紧缠绕着她。

2005年12月,赵巧玲打电话给母亲:"妈,我活不了啦,生不如死……"心急如焚的赵母在12月29日清晨5时赶到了新加坡。这天早晨,赵巧玲在厨房里拿起菜刀要自杀,被母亲抢了过来。母亲的苦苦哀求,让赵巧玲暂时平静下来。下午两点,趁母亲不注意,赵巧玲跑到窗台,拉开窗户,像一片落叶一样从15楼飘然而下……她短短41载的年轻生命如流星一闪而过,如秋花永远凋谢。

(责编 时光)

猜你喜欢
新加坡丈夫母亲
新加坡
傍晚
安慰
给母亲的信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悲惨世界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中)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怎样保护丈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