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不再是一种“奢求”

2006-08-01 06:59郭小明
计算机教育 2006年6期
关键词:西藏大学奢求农牧区

郭小明

采访“西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尼玛扎西之前,我们的认识局限在文字层面:微软亚洲研究院、西藏农牧区、数字鸿沟、西藏大学……随着访谈的深入,我们感受到项目背后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

记者:西藏大学向微软亚洲研究院提交的,“面向西藏农牧区的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工程”的提案中有一段话让我们感触很深:“西藏农牧地区,地广人稀,部分学校的覆盖半径甚至达到100~150公里,减慢了西藏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步伐……”您是否可以更具体地谈谈西藏边远、贫困农牧区在缺乏现代远程教育支持下的教育状况?

中国是一个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国家。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教育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仍有一些地区未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贫困地区。

在西藏,与教育相关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而解决这两个问题仍面临一些困难。首先,西藏地广人稀,一些牧区学校的覆盖半径达100至150公里,许多学生要走100多公里路程,才能到达学校。所以,在这些地区集中教学存在许多困难;另外,基层教学点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人数不够、教师水平相对来说不高、教学环境差。这有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也有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原因,这些因素制约了西藏教育的发展。作为西藏大学,我们一直希望在高等教育之外,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西藏的基础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认为,现代远程教育对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实施集中教学困难的西藏边远地区是最佳的选择。这也正是国家、教育部、西藏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以及社会各界长期共同关注的问题,微软亚洲研究院“跨越数字鸿沟”的教育理念表达了人们共同的愿望。

记者:西藏大学的“提案”得到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支持,也成为第一个由微软总部资助的中国西部教育项目,并以“西藏大学-微软‘数字包容项目”的形式实施,这个“提案”是在什么时间,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在此之前,我们在这方面一直在作积极的探索,也有一些设想。2005年6月,西藏大学副校长、博士团援藏成员张建文了解到教育部有关“数字包容”的项目之后,与教育部和微软及时进行了联系,为我们带回了这个项目,并在学校开始安排此项工作。学校领导和各级部门非常重视项目的申报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国内外远程教育情况,尤其是对我国西部远程教育和印度远程教育作了大量调查、分析和研究工作,先后向微软亚洲研究院提交了七版中英文“面向西藏农牧区的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工程”提案。经过反复研究,微软亚洲研究院认为我们的提案对“数字包容” 项目来说是最合适的,并上报微软总部,最终得到了微软总部的支持。2006年2月,我们得到正式通知。在制定项目提案的过程中,教育部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起到了重要作用,微软亚洲研究院基于对微软工作目标及工作方式的熟悉,对提案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应该说教育部和微软亚洲研究院促成了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

各级政府非常重视西藏的教育事业,在硬件方面有不少投入,为许多基层学校配备了现代教育设备。教育部的西部远程教育项目,对西藏远程教育的实施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我们发现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缺乏熟练使用设备实施教学的教师,这些设备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此外,通过卫星传送教学资源到教学点,再将此制作成光盘,通过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这种方式的最大问题在于教学是单向的,而不是双向和交互式的,而教学不应是单向的灌输。再者,这种教学没有建立起对教学效果的跟踪机制。为了解决传统远程教育方式中某些不太适合当地教学的问题,必须尽早启动现代远程教育方式,即基于Web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就教学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与基层教师进行交流,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跟踪。

为了有效实施“面向西藏农牧区的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工程”,我们将首先在西藏大学建立西藏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示范中心,充分利用西藏大学的教育优势,建设远程教育平台,编写各类多媒体课件,培训基层学校教师,利用中国教育网和中国电信网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在中国电信网覆盖不到的地方,建设无线网络。在基层学校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教学设备,组织学生在经过培训后的教师的辅导下进行网上学习。

记者:我们了解到西藏的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是以西藏大学为主展开并以“西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为依托,您能否谈谈这个工程的整体构架、硬件设施及人员的组成情况?

由于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内地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制约了教育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的教育手段,共享国内外优秀的教育资源,出于这个想法,2004年西藏大学将原来的中国教育网西藏主节点、校园网网管中心、电教馆合并组建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建设。

在西藏,我们有较好的软件、硬件环境及技术人员。在软件环境方面,西藏大学目前是“西部高校优秀教育资源共享体系”的成员之一,可以共享西安交大、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涉及各个学科的教学资源。另外,近年来西藏大学还自主开发了大量的各类教学资源,其中包括适合基层农牧区的教学资源。因此,西藏大学已经初步具备了开展项目工作的基础条件。

西藏大学是中国教育网西藏主节点的所在学校,接入主节点的单位很多,西藏大学是接入主节点的其中一个单位,西藏大学还有覆盖三个校区的校园网,另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有计算机网络、通信、教育学等学科的师资和技术人员20多人,其中有博士、硕士。现代远程教育示范中心将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利用中国教育网、中国电信网络和校园网开展面向农牧区的远程教育,它不是卫星网,完全是地网,地网覆盖不到的地方,我们将建设无线网络。现代远程教育示范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在拉萨周边偏远的乡村开展远程教育,这只是工作的开始,今后我们会逐步拓展工作面,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施现代远程教育。

记者:在“西藏大学-微软‘数字包容”项目中,微软亚洲研究院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支持?

第一,项目本身来源于微软,我们通过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微软取得了联系;第二,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微软亚洲研究院利用他们的优势,基于他们对项目的了解以及对做这项工作目的和实施方式的了解,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技术创新总监王坚博士、微软亚洲研究院高校关系经理张高博士,刘湘雯女士,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Neema Moraveji及管刚先生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通过电话会议对项目进行讨论,微软亚洲研究院也邀请了西藏大学的教师到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培训。今年5月在北京,我们还与Neema Moraveji等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相关人士对项目实施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两次交流。

记者:“西藏大学-微软‘数字包容”项目的实施将使多少西藏边远地区和孩子受益?

我们现在主要是在拉萨周边的一些偏远乡村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示范工作(图1)。在现代远程教育领域进行积极的探索,成功之后,我们将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逐步拓展工作面,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覆盖更多的农牧区学校。这不仅仅是一个研究项目,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西藏农牧区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在教育方面获益,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因此,这项工作不应该做到一定地步就停止。

藏族人口占西藏人口的90%以上,主要使用藏语文。我们计划利用西藏大学在藏文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开发制作藏汉文双语远程教学平台和适合基层学校教学的各类多媒体课件。我们还计划将工作延伸到农牧业科普知识的普及、农牧科技信息的发布、政府政策的宣传等领域。西藏大学有很多教育教学资源,我们希望利用这些资源,为西藏农牧区的教育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记者:“西藏大学-微软‘数字包容”项目在实施中有什么困难?

大致有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各方面需要充分了解和认识现代远程教育对促进西藏基础教育的意义,如果其重要意义被忽视,其他工作则不可能顺利开展,这是个认识问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希望各方面重视现代远程教育;第二是资金问题,项目实施到一定程度后,希望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这样,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才能逐步深化;第三,现代远程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仅靠西藏大学解决所有问题是有困难的,必须与内地在远程教育领域具有优势的高校进行合作。随着工作的深入,需要获得各方面更多的技术支持。从某些方面看,“数字包容”远远超出了一个项目本身的意义。

记者:“西藏大学-微软‘数字包容”项目不仅仅是美好的教育理念,也会成为改善中国西部边远地区教育现状触手可及的现实,对此您有何展望?

通过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建立,使所有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共享信息资源,共同发展进步。我想这也许就是“数字包容”的含义,也是边远地区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吧。

我们根据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等因素,提出了这样一个方案,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在西部很多省区都多多少少存在。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西藏的现代远程教育取得成功以后,可以作为一个示范,推广到其他的西部省区去,这是我们的一个展望。我们讲现在是信息时代,IT时代,但对很多边远地区的人们来说,它仍然是一个概念,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逐渐使边远地区的人们享受到信息文明的各种成果,最终跨越无形的“数字鸿沟”。

猜你喜欢
西藏大学奢求农牧区
落别
习近平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
次仁朗杰
试论廉洁教育进西藏大学课堂
农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调查
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学研究
西藏农牧区学生现状及班级管理措施探究
新疆巴州农牧区蒙古族语言使用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