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一曲种族主义的哀歌

2006-09-21 08:01郭小桃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6期
关键词:库切殖民者种族主义

作为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南非当代著名作家J·M·库切日益成为当代文坛关注的热点。而他的代表性力作《耻》也理所当然地吸引了所有文学爱好者的视线。

《耻》这部作品毫无晦涩生僻之语,情节通畅,一点都没有“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自由跳跃”。五十二岁的戴维·卢里是开普技术大学文学与传播学教授,独自一人过着“和谐快乐”的生活。每周四下午,他都会驱车赶往格林角,与妓女索拉娅见面;有一天他又引诱了自己的学生,比自己小三十岁的梅拉妮。丑闻传出后,他来到边远的乡村,在那里与几乎是独自谋生的女儿露茜共同生活。然而,平静的生活没有维持多久,露茜就遭到三个黑人的抢劫和轮奸,卢里也在事件中受伤。故事结尾,露茜以屈辱为代价,取得了继续留在农庄的居住权,而卢里要写的歌剧还始终在脑海里萦绕。

对于本书的主旨,译者张冲、郭整风认为,该作品旨在揭示,“篡越”政治、社会、道德等为个人所规定的界限后,人们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从这个角度分析作品的主旨,的确可以得出很多有意义的思考。但是,我个人认为,对“界”的阐释实在很难把握。何为“界”?我们是否能以社会伦理道德标准作为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的界限呢?任何人都无法对师生关系、长幼关系或是父女关系,作出一个明确的界定,它含有太多的模糊性和可变性。

另有评论者认为,“历史和历史中的个人”乃是《耻》之主题:“库切以卢里教授的‘道德之耻的故事将主人公送到了他的女儿露茜、三个黑人以及相关人物‘历史之耻的故事漩涡中。”更多的评论家以为,“耻”即耻辱的世界。该作品以耻为主题,揭示了在当代南非社会上的性爱之耻、殖民主义统治被颠覆之耻、父女之间的指引与被指引之耻,以及其他的文明之耻、暴力之耻、动物死亡之耻等等。这一观点是不可否认的,但库切在描写这形形色色的耻辱生活的背后,为我们揭示了更为深刻的历史内涵。

在《耻》中,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地位和权利都发生了颠覆性变化。殖民者日益没落,失去了往昔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而被殖民者,成为新南非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者,是拥有霸权的一方。小说戏剧化地揭示了这一种族隔离制度瓦解之后社会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试图从种族主义这一角度,来对《耻》的主题做一简单阐释。

卢里作为殖民主义者的后代,继承了白人的种族主义思想,沉浸在欧洲传统文化的影响中不能自拔。他虽然身在南非,但是无论生活方式,还是思想观念都同生活在欧洲的白人并无两样。他研究的是西方语言,所喜爱的是欧洲的浪漫主义诗歌,他信奉的也正是他们的观点。浪漫主义的情感特征为卢里的言行举止提供了借口,以至于他在诱奸梅拉妮的时候,称自己是“爱欲的仆人”。在这样的人生观的指导之下,他认为,追求情欲的满足是应该的,不管采取的是何种方式,也不管是否会对他人构成伤害。在对待黑人的问题上他表现得更为突出,视黑人为“动物”,他说:“与动物相比,我们属于不同层次的生灵,不一定更高级,但肯定是不同的”。而且,他总是把种族隔离制度取消前后的做法相对比,未能摆脱种族隔离时代白人的优越感。在女儿农场里的抢劫和强奸事件发生之后,佩特鲁斯没有解释不在农场的原因,这让他非常生气,认为:“要是过去,早就可以发一通火,让他卷铺盖滚蛋,然后重新雇个人顶替他。”

库切不仅仅从卢里自身这条线揭示种族主义问题,而且从当地黑人对待白人的言行举止等角度,来更全面地揭示这一问题。尽管种族制度已经取消,但由于长期殖民统治的残酷,黑人对白人仍怀有刻骨铭心的仇恨。书中描写到,三个黑人不仅抢劫、轮奸了露茜,并将卢里烧伤。他们之间无冤无仇,何以下此毒手呢?露茜感觉到,三个黑人的行为是在向她讨债、收税,他们是在发泄仇恨,满腔的仇恨!他们认为她欠了他们什么东西,要想继续在这里呆下去,就必须付出代价。而卢里也意识到“他们的行为是有历史原因的,一段充满错误的历史。那都是先辈遗传下来的”。后来,参与抢劫事件的其中一个孩子又偷窥露茜洗澡,仓皇逃跑时,喊出的却是愤怒的“我要把你们全杀掉!”从一个孩子的口中喊出的这句话,更突显出种族仇恨的严重程度。而作为露茜的帮工的佩特鲁斯,在事件前后的态度和做法,以及黑人警察对待事件的懒散态度,也都使读者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以及它还将长期存在的现实。

库切是南非白人殖民者的后裔,具有荷兰和英国血统,他出生、成长在南非种族歧视、种族冲突最严重的岁月里,成年后在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度过了大量时光。这种特殊的经历和文化背景,使得他成为一名具有双重乃至于多重文化品格的作家,对种族问题的解释更具有洞察力和深刻性;同时他又具备了用第三只眼睛来审视剖析当代南非生活的优越与从容。从他的小说中我们几乎读不到任何安慰,但在《耻》的结尾,他让卢里留在了动物诊所里,静静地等待露茜孩子的出生。在这部小说里,库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结尾,他并无意下什么结论,只是把问题提了出来。至于答案,就让读者来自己寻找吧。

(郭小桃,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库切殖民者种族主义
理解库切就是理解自己
词典查不到的种族主义定义
“种族主义鱼”(图片新闻)
库切新作《耶稣的学生时代》首发
虚伪美国文化下的种族和种族主义
从《黑暗之心》看十九世纪后期欧洲的殖民主义
乌干达传统土地产权体系研究
论施叔青《香港三部曲》中的殖民者形象
库切的“值得”和“不值得”
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