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教师“自我反省”

2006-10-16 02:52陈桂生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6年10期
关键词:言行误会反省

陈桂生

这里所谓教师“自我反省”,指的是教师在同学生交往中对自己言行的反思。

一位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差错,教师少不得要批评一番,以致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可算是人际关系中最频繁的批评;问题是少年儿童的处境与成年人不同,他们有他们的难处,成年人难以尽知,他们的酸甜苦辣,教师更难尽知其味。因为他们的心灵世界同成年人相去甚远。这样,教师就难免对他们产生误会。教师即使能够体察学生的处境与心情,遇事情况不明,处理不慎,误会也可能发生。一旦误会发生,教师如能够自我反省,亦可及时消除误会,减少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

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季英老师在《从一个毕业生的作文谈起》一文中提到的一件憾事,便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件事情很简单:一次在做课间操时,有一个女学生小李因病留在教室。同学们回教室后,有一个学生发现丢了钱。于是,有些学生怀疑小李偷钱,而教师又搜了小李的钱包。后来尽管那个学生找到了钱,小李期待老师说句公道话,而教师以为事情已经了结,什么话都没有说。这件事深深伤害了小李的自尊心,忍辱负重直到小学毕业。而那位教师却一直浑然不觉。可见,教师一时不慎而又不善于自省,在学生身上酿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除此以外,教师自身的言行,也难免有失检点,或者虽无过失而有不足之处。学生年龄虽幼,却很敏感。教师一言一行很难逃脱学生眼光的审视。有一位姓张的老师发现废纸篓旁一片狼籍,虽很生气,但没有直接批评学生,却要学生自己说“张老师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不到学生说:“你会让我们把纸团捡起来。”老师即使这么说,倒也寻常,而善于反省的张老师却由此品出别种味道,似乎学生在说,你老要我们去捡,老师你自己难道不可以捡么?

俄国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提醒教师: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教师,“须知天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锐,对于人生心理上各种微末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够捉摸一切最细微的事物”,所以,教师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教师“以身作则”的明训。这真有些难为教师了。教师也是活生生的人,“人非草木,孰能无过?”反之,教师如果成为谨小慎微的谦谦君子,倒未必是健全的人格,也不见得就能讨学生喜欢。其实,教师不怕有过失,怕的是知过不改。惟有善于自我反省,才能及时悟出自己的对错。知过必改,也不失为“以身作则”题中应有之义。

摘自《师道实话》

猜你喜欢
言行误会反省
常反省自己
考前焦虑?该反省一下
反省与克制
请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妙语连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