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还要“滚”多久?

2006-10-26 10:50
全国商情·分销时代 2006年10期
关键词:职能部门运作人群

曹 海

最近,我在直销市场上跑了几个月。所到之处无不“谈滚动”而悲由心生,“说滚动”而咬牙切齿,足见“滚动”给直销市场带来了多么大的伤害。

何谓滚动?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严格来说它是一种金融诈骗的方式,不属于直销的范畴。从90年代直销刚刚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有类似的模式在市场上运作,曾经盛行于1995至1996年间,是国家重点打击和清理的一种经济犯罪形式,其基本的表现形式为:经营者在公司购物或投资,公司承诺在未来一个时间段内无条件给予超过购物款和投资额的回报,且相当丰厚。如:经营者A君向X公司投资1000元,公司承诺在投资后第一个月返回A君200元,第二个月返回A君300元,第三个月返回A君500元,第四个月返回A君700元, A君所投入1000元,最终收回1700元后出局。扣除成本,A君投入1000元,一个季度净利润为700 元。这种方式的核心是:高回报、没任何附加条件、百分百盈利;其关键词就是:投资、分阶段、返利。这样的运作模式往往都是假借一些流行的、先进的经营方式的名目挂羊头卖狗肉。目前在国内盛行的有消费返利、原始股、购物分红、融资、收购合同等方式。

滚动企业中老板的盈利模式

滚动企业中老板的盈利运作手法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运作者会投入部分财力、物力来 进行返利;第二阶段:运作者利用后加入者的资金给前面的投入者返利;第三阶段:当“奖金池”里的奖金和后期投入者的资金达到运作者理想的数值时,运作者将通过破产等手段以不发奖金、不退本金的方式来实现盈利。由于滚动模式是国家严格打击的犯罪行为,运作滚动的老板,往往在运作之初就已经设计好了自己的退路。按照其运作手法,一般有这样两种:一种是卷款潜逃,另一种是宣布破产或自我举报。前者往往在一夜之间人去楼空,让众多投资者难觅踪影。后者往往早就算计好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处理方案,他们抱定罚了、蹲了还是值得的想法,通过政府来“洗钱”。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误入滚动模式的经营伙伴,都将血本无归。

参与滚动模式者的悲哀

在笔者走访的直销市场中,有很多直销朋友都受到过滚动的伤害。在这些人群中,绝大多数都有数次参与滚动模式的经历。通过走访笔者了解到,这些人之所以上当受骗,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过于相信推荐人,过于相信不劳而获

有部分朋友是因为过于相信推荐人、过于相信不劳而获,结果被滚动的高额回报、无任何附加考核条件、百分之百盈利的承诺欺骗了。这些朋友的加入是可以理解的,在自己亲朋好友推荐的、有利可图且没有任何条件限制、甚至被伪造成要通过关系才可以“搞到”的机会面前,又有多少人能保持头脑清醒呢?

2.贪得无厌,越陷越深

这部分朋友是前期加入滚动行列的人群。这些人往往在前期还不是非常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但面对高额的利润又不愿意错失机会,因此在前期都以极少的资金进行试探性的投入。初尝甜头后,他们就开始变本加厉,不但把前期赚回来的资金重新投入到第二轮的滚动中去,甚至还会继续追加本金。这部分人到最后往往都是亏得最多的人。他们不知道,前期的回报只是滚动公司抛出来的“鱼饵”,在“鱼饵”的后面有一个可怕的 “鱼钩”在等待着他们。

3.急于“翻本”,重蹈覆辙

滚动模式有一个特色,为了吸引后期更多的投入者,滚动公司在前期往往会让一部分人赚到钱,业界术语称之为滚动公司的“放水”。有一部分朋友,在经历了滚动模式以后,亏了钱,自认为买来了教训、买来了经验,自认为已经掌握了滚动运作模式的核心技巧之一——公司“放水”,于是抱着在“放水”期可以捞一把的心态,重蹈覆辙,大量投入,甚至借款投入,却不知在滚动模式的运作中有两大不确定因素:一是来自于老板收盘的不确定风险;二是相关职能部门查处的不确定风险。滚动公司的老板做的就是违法的事情,谁能确定老板什么时候才会跑,谁又能保证前期相关职能部门不去查处呢?笔者就曾亲眼看见一家公司开业不到30天老板就跑了,后来得知老板只投入了30万(明细为:租1000平米的办公场地三个月 6万;租用20台电脑3个月3万元;工作人员20人试用期工资平均1000/月,共6万元,且压一付一;开业典礼及运作接待费10万元,其它5万元),目标是2个月卷300万(说明:基础单6800元回报为四个月36800元,10单68000,只需要45个10单就是300万,一分钱奖金都不发)。

4.心存侥幸,自欺欺人

这部分朋友往往是通过滚动模式赚到了钱,也有一定滚动模式的经验,同时也属于心态比较平和的人。他们同样相信滚动公司前期一定会“放水”的神话,抱着玩一玩的想法来投入滚动模式。

这些人心存侥幸,但又非常理智,自己不会投入太多金钱,只当赌博,因此他们输赢都不会很大。但可恨的是,他们为了一己私利,会引导一群不明就里的朋友来投入滚动,自欺欺人、害人害己。

5.不听忠言,自寻烦恼

最可悲的是,在笔者接触到的参与到滚动模式中的直销人群中,只有极少数的朋友是不知道滚动模式是违法的、不可以运作的,大多数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笔者认为滚动模式最大的陷阱和诱惑不是无任何附加条件的高额回报,而是在滚动模式前期,公司会“放水”的神话——即人们经验中的百分之百盈利。之所以这么多人参加到滚动模式中间去,不是他们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而是过于相信自己对滚动模式的了解。在众多受害者中间,被骗数额较大者,都是有过数次参与滚动模式的直销人。笔者曾经接受过个别朋友对滚动模式的咨询,笔者极力反对投入,可遗憾的是两个月之后该咨询者照样被卷走了30多万现金。究其原因,就是他相信自己是第一人,是第一个投入该公司的经营者,公司一定会“放水”吸引人。不听忠言、自寻烦恼是参与滚动模式人群最大的悲哀之一。

6.极度自大,欲哭无泪

在滚动的模式中也有一部分直销人是“赢家”,在各种滚动模式中屡屡得手,从而练就了一身游刃于滚动模式的“轻功”。“艺高人胆大”,这样的人群,只要看好了某滚动模式,往往先是小试牛刀,然后就会大肆投入,不但在滚动模式前期会毫无保留,在中期也会相信自己的“功力”,肆无忌惮。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这样的人群往往也是在滚动模式中输得最惨的人。

滚动模式不属于直销,但却是影响直销业正常发展的害群之马。受过滚动模式伤害的人们都在诅咒和痛斥滚动模式的操作者,而给了滚动模式生存和发展空间,真正推动了滚动模式的人却正是这些“上了一当又一当,当当不一样;吃了一亏又一亏,亏亏有滋味”的受害者。笔者想问:“滚动到底还要滚多久”,不是问政府职能部门,也不是问滚动模式的操作者,而是问那些正在上当受骗的、可悲的受害者。

猜你喜欢
职能部门运作人群
检察版(十)
我走进人群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财富焦虑人群
人群中总有一个好看的
关于如何做好电力企业职能部门的员工绩效考核管理
公共组织运作如何防止机会主义
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与管理研究
电子商务中市场营销策略与运作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