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医生的不悔人生

2006-11-13 07:45唐开文
青年时代 2006年6期
关键词:修文县大石卫生院

唐开文

2003年5月,医学大学毕业的我,通过激烈的竞争被南方一家知名的制药厂录用。就在此时,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启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这一计划立即在全国各大高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而来自西部农村的我,不管是从理想还是情感上,我都是非常希望在学有所成后能服务于我贫瘠落后的家乡,并帮助那些淳朴窘迫的乡民。但是大公司不菲的薪酬和南方繁华的都市生活却在召唤着我。我将何去何从?通过反复的考虑,最后我选择了做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2003年8月,我来到贵州省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在乡卫生院服务。大石布依族乡是修文县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乡,也是该县最贫困的一个乡。由于当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医院的年青医疗技术人员都因条件艰苦而相继“孔雀东南飞”了。

初到大石卫生院,我根本难以相信这是一所乡镇卫生院:设备陈旧、物资缺乏、条件简陋、医务人员缺乏,在仅有的三个临床医生中,有两个是保送读的卫校,一个是在农村跟师学的,这样的医院俨然连一个城镇的个体诊所都不如。

刚到大石不久的一天下午,我正要下班,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娘走进了医院。“哪个是唐医生,我请你到我家去为我的老头子看看病,他已经瘫痪两年多于。”看着老大娘焦急的眼神,我便在大娘的带路下立即从医院出发,走了二十多里的山路到大娘家,为大爷看完病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大娘要我在她家住一宿,考虑到第二天还要上班,我执意离开。我走在那光秃秃的山梁上和黑压压的松树丛中,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无助一下子涌上心头,觉得自己好像已经被遗忘了。我这到底为了什么?一个人跑到这穷旮旯来受罪。当时我想到了放弃,我想离开,回到城市里去。可是老母亲那一句“做人不能忘本”老是在我耳边萦绕,憨厚的农民患者那痛苦的表情总是在我脑海里回荡。

想到这些,我索性跑起来。当我跑回医院时已经是凌晨l点钟了。

2003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正是我值班,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我吓了一跳。“医生,快救救我女儿吧!她喝敌敌畏了!”一个衰老的声音颤抖地嚷着。我忙打开门,三四个中年男子抬着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站在门口。我让他们进入治疗室,在经过简短的询问之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抢救之中。

经及时抢救,小女孩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我看了一下表,已经是凌晨五点钟。考虑到小女孩的病情还不稳定,我一直守在病房里。小女孩终于醒过来了,她的父亲握着我的双手,原本不善言辞的他此时更是说不出一句话来,但是我从他含着眼泪的双眼里看到了感激和真诚。

第二天,小女孩可以回家疗养了。临走时,她的父亲把我叫到一边,从怀里掏出五十块钱对我说:“医生,非常感谢你救了我女儿的性命,这几十块钱,你就留着买烟抽吧!”我赶紧回绝要知道五十块钱对于那里的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那是他一个月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收入呀。在我的坚决拒绝甚至有些发火的情况下,他才收回了那五十块钱。后来接近年关的时候,小女孩的父亲还是托人给我送来一块腊肉和一些鸡蛋,不管怎么推辞,来人说不留下东西他就不走,最后还是在院长的劝说下我才勉强收下了。来人在走的时候握着我的手说:“唐医师,你别走了,就留在我们这里吧!”就是乡亲们这种朴素、真诚的感情,让我一天天感动着:他们多么需要知识,需要健康啊。如果有机会,我真的愿意继续呆在这个地方,为他们奉献我的一切。

2004年7月,因工作需要,我被派遣到修文县六屯乡卫生院服务。走的那天,我清早起来一看,医院的院子里已经站满了老乡,有的提着鸡蛋,有的提着花生、瓜子等等,说是要送给我。

其中有一个中年男子拽着一个十来岁的男孩来到我跟前,并对男孩说:“跪下,你的命是唐医师救回来的,他是你的再生父母,你就叫他一声爹吧。”我还没反应过来,男孩已经跪了下去,眼里含着泪对我说:“爹,您就别走了,留下吧!”顿时,整个院子里都是抽泣声。我的心像撕裂了一般,索性跑到车上关上车门,痛快地哭了一场。

时至今日,我每每想起那个场面,眼泪都还是不自觉地往外流。

2005年8月,我两年志愿服务期满,六屯乡十三个村的老百姓联名向上级申请让我留在当地,看着申请书上十几个鲜红的印章和无数模糊的手印,我的泪水掉了下来,因为我知道这是基层老百姓心的呼唤,是对我这个大学毕业生最高的肯定!我从此坚定了扎根基层的决心。我通过考试,同时以第一名的好成绩分别考上了修文县社保局和六屯乡卫生院,为了实现我扎根基层的诺言,为了基层那些脆弱的病患,我选择了留在六屯乡卫生院。

如今我已经成为了六屯乡卫生院的一名正式员工,同时担任副院长并主持工作。今天我可以自豪的说: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我今生无悔!(标题为编者所加)

编辑/黄颖

猜你喜欢
修文县大石卫生院
珍爱地球 修复矿山
十岁练什么
修文县开展少年儿童走进检察机关活动
修文县企业关工委关爱孤独老人
胸口碎大石等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卫生院重新吃上“大锅饭”
“编制”致卫生院陷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