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现代化究竟意味着什么?

2006-11-30 13:58
上海采风月刊 2006年12期
关键词:中医理论传统医学现代医学

徐 来

在《再造病人》一书中,杨念群认为,近代以来中医的衰落固然有“科学主义”突进的影响,但更多的是中医无法完成与现代社会的对接造成的。由于小农经济的单纯结构,中医治疗的对象仅是个人,而现代医学则可以将整个社会作为诊断和治疗的对象,完成近现代卫生体系的建设。

在进行“中西医的区别”之类的讨论中,如果能摆脱知识体系、诊断方法、药物来源等细节的羁绊,就不难看出现代医学具有的最大优势在于,在其体系下,可以通过卫生防疫、人口控制、生长水平、医疗保险等诸多因素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控。这是传统医学无法做到的,因为现代卫生体系与现代医学同出一源,是近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

因此,技术层面的科学化与制度层面的现代化理应成为传统医学的“当务之急”,否则,传统医学只能离社会民众的卫生医疗需求越来越远,而最终失去其存在的现实意义。以“韩医”在韩国的状态为例,韩医的前景,已足让雾里看花的中国同行叹为观止,但事实上韩国的商业性重症保险,并不包含传统韩医。韩医一般也不出现在韩国公立医院中,而只能供职于私立医院及诊所。同时,大多数韩国民众更认可现代医学的诊疗能力,而主要将韩医视作保健之用。传统医学与现代需求之间的沟壑可见一斑。

那么,技术层面的科学化之于传统中医究竟意味着什么?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本质的差异在于,两者对世界的认识是不同的。观察手段的局限性导致了古代人类认识世界的独特性。世界各地的古人不约而同地将人体与自然环境逐一对应,将自然规律想像成“完美选择”,并认为人体应当与之匹配,否则就会因失衡而招致疾病。这些观点造就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也构成了西方古代医学的主要理论。古人通过生活实践发现一些天然药物的效用,然后用这些理论解释效用的发生,并由此衍生出一定的术语体系,传统医学的创建即告完成。

而目前的中医现代化进程,则绕开了传统中医赖以存在的理论体系。这些研究活动主要针对与中医有关的药物应用,多半不涉及中医传统诊疗方法和疾病理论。虽然其结果经常被用来证明中医药的有效性,但有效成分的鉴别、针对症状的分类都需要在现代医学的术语体系下,由现代技术进行处理,所有活动体现的是“现代科学的世界观”。看似“曲线救中医”,却事实上逐渐取消中医相对与现代医学的独立性。

这样,作为一项技术的中医陷入了两难的陷阱:现代化,则可能丧失独立地位;不现代化,则只能离公众的“医疗需求”越来越远。

问题还不止于此。尽管很多研究者将现代医学的种种细节视为文化研究的重要部分,但现代医学本身并包括在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之内。但中医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理论事实上移植自古代中国的自然哲学思想,而这一思想随后的发展扩充,又与传统中医理论的发展密切联系。这套理论的源头大都可以追溯至最早的中文文献。这些文献又大都被当作文化学术最核心的部分,而长期作为基本教材使用。因此,古代中国人的学习过程总是与中医理论萦绕在一起。这使古代知识分子可以轻松地在“经世济民”或者“扶危济困”的理想之间自由穿行。于是,将“良相”与“良医”并提成为古代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

同时,中医的一些实践经验被不断通俗化,最终以歌谣、谚语的形式在公众中流传。在《玉烛宝典》、《荆楚岁时记》以至晚近的《北平风俗类征》等笔记中记载了大量风谣土俗,其中大部分都能找到相应的传统医学源头。从庙堂到民间,中医以及中医文化事实上已成为传统中国大众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这个文化层面上的传统医学,正是将中医纳入“文化遗产”的重要理由。很显然,这个“作为文化的中医”是不应,也无法被“现代化”的。

猜你喜欢
中医理论传统医学现代医学
从脾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理论探微
成功也会上瘾
MINORITY REPORT
补火生土法的主要理论研究
浅析医学科技对眼健康系统发展的影响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医院计算机网络需适应现代医学的创新发展
浅谈《难经》之命门理论
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对睡眠生理的不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