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图书交流记

2006-12-07 07:19林蔚颖
出版参考 2006年30期
关键词:台港三中皇冠

林蔚颖

台湾早期出版以文学为主,如高阳、司马中原、张漱函、张爱玲、张晓风、琼瑶、华严等等都是当时的著名创作人,因为当时政治环境的关系,这些作者的作品只能在台湾地区流传。而香港虽然自认为文化沙漠,却拥有一个超级作家金庸,而后有倪匡、严沁以及岑凯伦、亦舒等。

当时因为台湾尚未开放观光旅游,资讯发达也远不如现在,所以台港两地交流不易,所幸台湾作家的作品虽不能直接在香港出版,但还能透过香港当地报纸的连载及电视剧播出(如华严的《智慧的灯》在香港无线电视台播放,《蒂蒂日记》在《星岛晚报》连载),以及电影的改编(如琼瑶小说《窗外》由林青霞、秦汉主演),引起香港读者对台湾作家的兴趣。更因此引起香港本地书报社和书局的注意,所以吴兴记书报社代理了“皇冠”丛书、世界书局则引进了台湾其他出版社的丛书,香港人因此逐渐熟悉了台湾的作家和作品。

出版和社会环境有关联,上世纪50年代之后的台港出版环境虽然有些差异,但他们都对大陆有相当的关注和情感,另外就是都使用繁体字。但是在这相同的大结构下,却因为台湾推行普通话,而香港因为是英国殖民地,且大多为广东移民,日常语言多以广东话为主,所以早期台湾出版业者和香港出版发行业者接触时,常出现语言不通的情形,再加上台湾尚未开放观光旅游,彼此只能在各自的地域发展,又有时空的隔阂,因此交流也很有限。

台湾开放观光旅游后,台湾出版业开始藉由参观香港书展的机会开拓香港市场,并与香港当地发行业者有所接触,寻求合作的机会。如:艺术家出版社何恭上、志文出版社的张清吉与香港黄镜标、郭显明合作,鼓励他们在香港成立一家专门发行台版图书的发行公司——艺术图书公司并接掌了原来世界书局所发行的区域,使台湾出版品在香港蓬勃发展。而后又有有成公司的施荣焕及长城公司的钟联钦等加入台版书的发行,由此奠定了台版书进入香港市场的固定管道。

早期,香港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是香港的主要书店,号称香港“三中商”。因为有特殊背景,所以只卖本版书及内地书,不过后来因为有机会在世界各国观摩各种不同的书展,同台湾出版业者开始有了接触,再加上资讯的发达,香港业者对台湾版图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由此,台版图书开始得以进驻“三中商”。“三中商”加上万里、新雅形成五大集团,而今又成立联合采购机构,与台湾业者往来更加密切。

在主流书店之外,香港又因为它特殊的商店结构,发展出特有的二楼书店卖场,在二楼书店中销售的图书除正价书之外还有廉价书。

经过多年发展,港台之间的图书交流,更加多元化。回归之前,香港属英属殖民地,香港有许多人移民到英属的澳洲、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与英国,台湾图书进入香港之后,也藉由香港书报商的通路顺道销往这些地区。

另一方面,香港图书进入台湾的图书虽然有限,但影响却非常大,如远景出版的金庸、倪匡作品;皇冠则通过香港的分公司,挖掘了李碧华、张小娴等知名作家,在台湾造成轰动。这些在台湾创造佳绩的作品,都属文学作品。生活类图书因为用词用语不同,市场有所不同。

目前,两地的图书交流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方式:

1.台湾出版社与香港书店及中盘商直接往来:如时报、联经、天下、大块文化,这些出版社除了直接进入“三中商”、二楼书店(时代)、特殊通路(如图书馆、校园)之外,也通过区域经销进到香港小型书店或特殊管道。

2.地区经销商,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① 当地台版书经销商:如发行明星书与漫画书;发行综合类台版书的全力公司(与台湾的美劳出版社、耀文出版社合作)。

② 台湾发行商在当地成立分公司:如凌域。

③ 出版社通过台湾发行商进书:如农学、城邦、联经。

3.出版社在香港成立分公司,分成两种类型:

① 设立发行部门与编辑部门:如皇冠,除了进口皇冠台版书之外,皇冠香港分公司的编辑部也积极开发港版书。

② 设立发行分公司:如城邦、远流。其中城邦更在香港开书店,除了引进城邦本版书,也进口其他台版书。

在出版类别上,有些出版社专供儿童市场,他们都有各自的合作对象,如台湾的企鹅与香港的小树苗;台湾的美劳、三晖与香港的精英。

总而言之,台港两地仍然在努力开拓更多的流通渠道。甚至连报关出口公司,也都协助开发,许多中小型的出版社都透过海关的整理进入香港。

猜你喜欢
台港三中皇冠
利用和差调换数字
皇冠陆放
想三中
TOYOTA 丰田皇冠 CROWN
树洞里的皇冠
Creative revisions of Peking Opera
践行“真教育”“大教育”的八年蜕变
——东乡三中发展掠记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