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

2006-12-30 07:54刘亚莉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9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情感

面对越来越强调“人才观”、“素质观”的现代社会,教育领域中的情感教育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意义。

情感教育简单说,就是关于情感的教育,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情感体验的教育。它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精神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教育过程也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

一、大学阶段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当今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它呼唤全面发展的现代人给予最根本的支持。然而人的全面发展并没有真正得以实现,在教育中,长期的“重理智、轻情感”,导致今天的大学生情感发展严重滞后。比如,现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一方面妄自尊大,一方面崇洋媚外的心理,有的人甚至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之后不再需要爱国主义。另外,在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越来越被淡化,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情感观念淡漠,人际交往面狭小,在诚实、守信、勤奋等方面表现得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并且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许多人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习惯。许多大学生缺乏责任心和自信心,缺乏对生活的应变能力,行为失范、自私自闭等等。这种情感的缺失和滞后,影响着他们的正常生活,严重地危害着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而人是完整意义上的人,人的发展必定是全面意义上的发展,既包括身体的,又包括心理的;既包括理性的,又包括感性的;既包括认知的,又包括情感的。若片面的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必将导致自身的覆灭。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情感教育必将促使大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并最终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语文学科有着较强的人文性特点,大学阶段,没有了应试压力,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趋势更加强烈。而人文性说到底是一种情感性和文化性。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要求大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关注学生的情感,注重学生丰富健康的情感的培养成为大学语文教学和情感教育的共通之处,这种共通,使大学语文教学和情感教育实现了统一。另一方面大学语文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大的方面有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思想、陆游的爱国主义,小的方面有家庭中的父母之爱、朋友间的忠义之情,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人文场或情感场,时时熏陶感染着从中走过的每一个人,正因为语文课程本身的这种资源优势和内在特色,使我们的情感教育成为可能。

三、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

(一)教师要树立情感教育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同时重视自身的情感建构。教师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引导者,担负着教育学生的神圣使命,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情感教育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彻底从中学阶段语文教学“重知识传输,轻情感培养”的模式中走出来,努力培养出具有独特个性和健全人格的有用之才。同时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还应重视自身的情感建构,健全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从而能以健康、丰富、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以便更好的实施情感教育。

(二)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如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位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传统的授课,先讲背景,再进行分段,从而把文质并茂的文章分割成条块,使之失去了文采,失去了感人至深的魅力,一句话,失去了情感。我认为,既然文章是作者感情的体现,就应创设与之相应的情感氛围。现提供我在教学中使用过的几种方法,以资借鉴。

首先,音乐伴读,波动情感。贝多芬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的精神爆发出火花。”在音乐中朗读可以渲染意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唤醒学生对美的感知,让学生伴随着悠扬或激昂的乐曲,捕捉课文传递的美的讯息,使学生脑海里有情有境,能进入深层次的感情体验。如学习《春江花月夜》时,我组织学生听配乐朗诵。当《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响起,同学们一面聆听着朗诵者的咏叹抒情,一面感受那美妙幽深的意境,身心沉浸在迷蒙的月色中,仿佛走进醉人的早春三月的江南水乡,悠扬的旋律如桃花春雨般飞扬飘洒,深切而浓郁的思念之情,如花一样鲜艳,像露一样清新,借着音乐,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诗情画意的情感体验。

其次,音画结合,营造气氛。在讲授《短歌行》时,我借用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这一段中,曹操边舞边唱,有音乐,有画面,学生完全沉浸其中,一方面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极大的调动起来,另一方面这种音画结合的方式对他们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有着不可估量的益处。

此外,重视朗读,激发情感。课堂上的朗读包括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教师的范读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不同的朗读风格,能营造不同的情感氛围,教师在范读中,要把握住“因文定调、因情赋声”,尽可能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能从教师范读的情感基调上体会作者的情绪,从而投入课文特有的情绪中去,增强教学效果。另外,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读,因为有些文章的情感是隐含在文字深处的,特别是诗歌,只有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才能读懂文章,体会其“真情”。如《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瘦马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单凭教师的点拨分析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只有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领悟作者的羁旅之思。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和创设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情感活动的学习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最具情境性的心理活动,在教学中,要引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必须有“煽”情的氛围与环境。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丰富,这都有利于促进情感教育的开展。

(刘亚莉河北廊坊市武警学院写作教研室)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人文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情感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情感移植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