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信仰就没有底线等

2007-01-11 07:15潘石屹等
商界·时尚 2007年1期
关键词:待客账单老李

潘石屹等

突然有一天,发现周围的人在谈话中使用“信仰”这个词越来越多了,已逐渐代替了“理想”这个词。最先留意到这点是在瑞士达沃斯经济论坛中听溯宁提到的,他说企业家定要有信仰,信仰如何重要等等。我当时还问了他句:“你指的信仰是什么?”他回答说,就是企业家精神,并列举了许多国内外的案例。之后又在新浪博客上看到黎鸣先生写的篇文章《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愚昧的民族》,他理解的信仰就是“对万事万物存在唯一性真理的坚信不疑的认定”。

前天,家里来了位朋友,她最近遇到了一件很不顺心的事,就给我和张欣讲述这件事情的未龙去脉,向我们诉苦。我听完后劝她说,还是团结为重,先反省自己,然后再和对方坦诚地谈一谈,世上没有解不开的结。她说,对方是没有信仰的人,没有信仰就没有底线,没有底线就什么事都可以做出来,什么话也可以说出来。我当时也问她了同样的问题“你说的信仰是什么?”她回答说,信什么都行,总要信点东西,如果没有了信仰,就没有了敬畏、没有了约束,人生和人生的行为就会失去目标和方向。她的这种解释可能是对信仰最低层次的解释,最泛的解释。

我们大家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生活的目标很单一,就是填饱肚子、穿暖衣服,在年纪小的时候需要求学,接着就要养家糊口,总有个具体的目标需要去努力才能实现。人到了中年之后,有些目标过时了,有些目标已经达到了,这时如果仍没有信仰,心里就会空荡荡的。有一次我和我们家的老人谈到一些事情,这位近80岁的老人说,我是共产党员,我不能说这样的话。当时,我从内心深处对他肃然起敬,活着有个目标,有可遵守和相信的东西,心里就踏实了。

前段时间因为有事在香港小住,在香港,看到了香港经济繁荣背后的一片嘈杂,媒体关注的焦点和几乎所有杂志都是在报道一位61岁的老人花了1.2亿元,请了一个跳舞教练,后来又不知什么原因和这位跳舞教练打起官司,这件事就成为了香港大街小巷茶余酒后的谈资,大小媒体的八卦新闻。我顺手又拿起一本杂志,第篇文章也是最重要的一篇文章是写大陆宏观调控政策的,第一句话就是“政府4月份出台了国八条,不见成效,6月份又出了国六条……”这哪儿跟哪儿呀?年份都搞错了,国八条是去年出的,国六条是今年出的,我再没有心思看下去了。到了沙田新城市广场,好容易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来,想休息会儿,但眼前川流不息的人群都在大声地说话,因为在这片嘈杂声中不大声说话谁也听不到谁,所以就只能互相比谁的声音大。大家都在快步地穿行、消费、购物……我头脑中片空白,眼前这切可能就是物质极度发展后的结果。想起徐志摩好像在他的篇文章中提到一个在巴黎咖啡馆里遇到的素妆的、安静沉思的女人,原话记不清了,也记不清文章是什么名字了,但还是能想像出他描述的那种情景,能够安静地沉思在现在嘈杂的世界中显得很难得。

人生来是高贵的,最可怕的不是阴曹地府,而是自己思想的堕落,信仰在人生中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了它,人生就有了方向,就会约束自己的言行。如果失去信仰一定会堕入物质的泥潭不能自拔。所有你说的话,你做的事看起来都是你自己的事,但定会有永远不变的奖与罚来对你的行为作出评判。

天天待客不穷

徐小平

“为什么有人成功有人不成功?为什么有人‘成功了也不幸福,有人很幸福尽管看上去也许不甚‘成功?因为,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他的为人处事,而不是他的财富量。”

在美国和一个1988年就定居在这里的朋友谈起金钱,我说起了自己1987年抵达美国后我在美国第一次请客。

那是到达美国两三天之后,住在一个朋友家里。带着时差,瞪着个乡下人的眼睛,我在努力迅速适应美国。

这个朋友有一个朋友老李,当时正处于在留学生最悲惨的状态之中——被先行到达美国的老婆踢出家门。老李在国内是处长,到美国来探亲看望老婆,结果却被老婆逼迫离婚,正处在极其郁闷状态。老李打电话给我的朋友,约他晚上去喝酒,我的朋友来美国已经很久,很美国地说:那谁付钱?老李在电话里说了什么我不知道,但反正我们就去喝酒了!

这杯酒,也喝出了我生难忘的记忆。因为喝到最后,当账单递上来时,这帮人居然个也不表态,生生地看着我这个刚刚来美国的客人替他们出血买单!

我当时显然没有假装抢着付账。但账单来了,老李不接手,朋友不下手,而我在那里,左手掐右手,虽然掐疼了手,但那个美国酒保把账单杵在大家眼前,死活不缩手,你说我怎么能够不出手?

那次我付了多少钱已经记不得了,大概也就是10美元上下,但这肯定是我一生出血量最大的一次被宰——出血量大,不在于金额,而在于名分,我刚到美国两三天,这样的账单,怎么也不该派到我穷人家来付这笔相当于我一个月工资和总财产五分之的巨款

但我还是付了。前段时间,我把这个故事翻出来告诉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的朋友时,他们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感到义愤填膺,说这样的人不是朋友。朋友还是朋友,我写出来这样的故事,显然不是为了追回我那失去的几美元(如果朋友给我,我也要1),但我在追思个东西:为什么有人成功有人不成功?为什么有人“成功”了也不幸福,有人很幸福尽管看上去也许不甚“成功”?

我写这篇文字,也不想批评别人对于金钱的态度,而主要是自恋我自己对于金钱的美好心态:我爱你,小平!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有钱时我是慷慨的,但没钱时,我也同样慷慨。因为,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他的为人处事,而不是他的财富量。

就刚到美国几十小时内发生的付出来说:一是为了荣誉,二是为了友情。荣誉和友情,实在是比金钱更加重要的东西。在这个“刚到美国,身上只有50美元,月收入只有10美元”的典型环境中发生的典型行为,毫无疑问,反映了我身上最引为骄傲、我也最看重的一种品格。我号召大家向我学习!

写到这里,意犹未尽。让我再讲一个令我很崇拜的故事:我有一个朋友,来自江西农村,通过个人努力,变得非常成功富有。每次在一起喝茶吃饭聚会,都是他抢着付帐。我说我来,他说他来。每次争夺过程中,他都要说一句话,几乎成了他的仪式。他说:“徐老师,我来我来,小时候我妈常常跟我说‘天天待客不穷,夜夜做贼不富,我来我来,不必客气……”

这真是个伟大的母亲,难怪她的儿子赤手空拳来到北京,变得如此成功富有呢!

我要天天请她吃饭——反正根据她的说法,“天天待客不穷”啊!

猜你喜欢
待客账单老李
百变“老李”
给老李过生日
“狡猾”的老李
学会待客
学会待客
又至一年“账单”发布时
学会待客
学会待客
闽南妈妈的“生娃”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