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英雄

2007-01-11 07:15
商界·时尚 2007年1期
关键词:北野武特伍德伊斯

开 寅

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英雄”?是战场上视死如归的将士,还是江湖中重情厚德的侠客?是纪念碑下的忠魂还是走出战壕回归现实的普通一兵?

斯皮尔伯格和以擅长塑造孤胆英雄形象著称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联袂打造,对“英雄”这一古老概念进行了充满人性的拷问。

1945年2月,日本硫磺岛。激战过后,一小队美军奉命登上海岸边的一座小山,他们将一面美国国旗绑在一根水管上,艰难地将它插上山顶的最高点。随军记者Joe Rosenthal在匆忙之中举起相机捕捉下了这个瞬间,他甚至还没来得及在取景器里仔细调校构图就按下了快门。几天以后,美国的各大报章上都刊登了这样一幅照片,逆光中6个满身泥污的身影正将一面迎风招展的美国国旗树立在阵地上。这张照片犹如一针强心剂重新振作了已经达到临界点而变得有些厌战的美国人的意志,而照片中的6个人(其中3人在随后的战斗中长眠在岛上)更是成为了二战结束前最后一批家喻户晓的美国战争英雄。

45年后,当年的旗手英雄之一John Bradly的儿子James Bradly出版了畅销书《父辈的旗帜》,从另一个角度叙述了这些当年的英雄鲜为人知的故事和幸存的3个人各自最终的命运。最初对这部书产生兴趣的电影人是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对二战向来怀有浓厚兴趣的他早早买下了此书的电影改编版权并酝酿将它搬上银幕。在2004年的奥斯卡颁奖晚会上,他遇到了以在银幕上创造各类孤胆英雄形象而著称的演员兼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两人一拍即合,合力打造这部描绘真实英雄人物的战争巨片。

让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位“银幕传奇英雄”特别感兴趣的是此书对这些英雄人物的重新定义:按照James Bradly采访调查的结果,照片上的6个人并不是第一批将国旗插上硫磺岛的美国士兵,他们其实是前去接替在阵地上驻防的另一个团队,顺便用一面更大的国旗替换下先前升起的小幅国旗。而这6名士兵在国内成为英雄后,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他们只不过做了件所有占领阵地的美军必须完成的日常工作而已,却忽然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他们实际上并不确切记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出现在了照片上——6人的名字更多的是根据某些长官的意志而最后定的。这也是为什么JohnBradly从未向他的家庭提起这张照片的拍摄经过,他总是向儿子James Bradly重复一句话:“那些没有从岛上回来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刻画这些普通士兵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形象和各种媒体所“虚构”的公众形象之间的巨大错位正是这部影片的核心所在。伊斯特伍德采用了大量令人眼花缭乱的闪回和交叉剪辑,将惨烈的硫磺岛战役的战斗场面和战后幸存三名士兵所参加的极尽夸张豪华之能事的庆典,以及几名主要士兵在战场上面对死亡而产生的紧张、恐惧和痛苦和他们在战后面对突如其来的并不属于自己的荣誉而产生的困惑、迷惘和失落捆绑在一起呈现在银幕上。这些普通士兵因为阴差阳错成为了一类“虚拟的英雄”,为他们内心并不认同的“英雄行为”而受到了表彰,说白了,成为了国家庞大的战争宣传机器中的几个被任意操纵的零件。而当一切虚伪和浮躁的荣誉光环散去,他们真正为美国而付出的代价,那些值得褒扬和纪念的英雄行为却早已被人们遗忘在脑后。而当他们真正回到现实生活中时,发现要面对的是从零开始的一条生活轨迹:他们跟所有人样成为了普通推销员、医生、工人、农民甚至是流浪汉:影片中印第安裔士兵埃拉最后贫病交加,冻饿而死在一问仓库的草垛上。

《父辈的旗帜》的力量来源于其对传统“英雄”概念的颠覆和探寻真正“英雄”含义的努力。在银幕上创造和扮演了无数英雄形象的伊斯特伍德对此有着与其他电影人迥然不同的理解。更让人期待的是,在拍摄本片的同时,伊斯特伍德实际上套拍出另一部名为《硫磺岛来信》的影片,从一个守卫硫磺岛的日本±兵的眼中去审视这场二战时太平洋战场最惨烈的岛屿争夺战。做为《父辈的旗帜》的续集,该片将于2007年2月正式上映。

《光荣岁月》2006

出品法国

导演Rachid Bouchareb

演员Jamel Debbouze

Samy Naceri Roschdt Zem

Sami Bouajila Bemard Blancan

1943年末,盟军策划意大利西西里登陆作战之际,梅萨德和阿布德卡德自愿来到位于摩洛哥的法军军事基地接受训练。在军曹罗杰的带领之下他们由一群毫无作战经验的平头百姓变成了合格的战士,同时也暗暗体会到了法军中普遍存在的种族歧视情绪:没有相同的待遇,使用过时的武器;在战斗中,他们往往充当的是炮灰的角色,冲在最前面成为侦查德军火力部署的牺牲品。他们在战斗过程中产生了对自我的怀疑:他们的身份是如此的敏感和矛盾,毕竟他们自己的家人也曾经被法国殖民者所屠杀,他们的土地也曾被法国殖民者占领。在踏入法国领土解放阿尔萨斯的一场以寡敌众的战斗中,萨义德、梅萨德和阿布德卡德分别战死,只有亚西尔看到了最后的胜利。然而这个胜利并不属于他这个来自殖民地的“二等兵”:50年后,才被法国政府正式承认为法国军队退伍军人中的一员。

《放·逐》2006

出品中国香港银河映像

导演杜琪锋

演员黄秋生吴镇宇任达华张耀杨张家辉林雪任贤奇

香港电影由八十年代《英雄本色》里对中国式“英雄”概念的建立,到九十年代周星驰和王晶掀起的“反英雄”浪潮,再到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又重新回到了对“英雄”概念的推崇。这里面号称是“香港第一拍片快手”的杜琪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1999年,他的《枪火》把几个萍水相逢而又惺惺相惜的“独行侠”刻画得栩栩如生,而在他的最新作《放·逐》里,他更是运用了大写意的群像雕塑式手法把几个独行杀手之间的英雄情义刻画得入木三分。影片的故事并不复杂:黄秋生等四个杀手迫于黑社会老大任达华的压力来到澳门取他们的好友张家辉的性命,但五人之间多年的情谊让他们齐心协力联手对付任达华。在张家辉中枪身亡后,剩下的四人出于对于他的一句承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护他的妻女的安全。

《双面北野武》2006

出品日本北野武工作室

导演北野武

演员北野武京野琴美岸本加世子大杉涟

北野武在银幕上创造的是另一个类型的“英雄形象”: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只遵循自己认可的原则。在《双面北野武》里,他给自己设计了一个长相一模一样却性格截然相反的“替身”:北野武在片中扮演一个演艺界大佬,以出演黑社会人物而著称,在现实生活中却心灰意冷无所事事,他的“另一半”则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默默无闻的业余演员,处处受人欺侮。在两人一次偶然的相遇后,北野武进入了自己在想象世界里的幻境中,他变成了那个毫无名气的替身演员,却具有了一幅暴裂的脾气,不但在演戏中,而且在生活里大开杀戒,手刃一切他认定的恶势力。两个社会地位悬殊,却有相同困惑的人物在一个梦里重新具备了特立独行不计后果的英雄主义式品格。在这样一个唯利是图和充满屈从的现实社会里,无论身处任何阶层,都无法再恢复一个英雄主义人物的品格,普通人想要成为傲视一切的“英雄”的渴望只有在虚幻的梦里才能实现。

猜你喜欢
北野武特伍德伊斯
低调的爱意更浓
低调的爱意更浓
友谊
伊斯卡刀具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阿特伍德:文字令我自由
滚烫的北野武
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身体批判
滚烫的北野武
伊斯卡 创新永无止境——访伊斯卡刀具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孙庆丰先生
EMO HANNOVER 2017之伊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