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一路高歌

2007-03-02 18:39
中国经贸 2007年2期
关键词:文莱增长率越南

周 杰

2006年是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年,同时也恰逢双方建立对话关系的15周年,是双方睦邻友好关系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降税一年多来,双边贸易出现了较快增长,经贸合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双方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水平进一步提高,双边经贸合作已步入和谐发展的新时期。

在所有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自贸区的谈判进程方面,中国-东盟自贸区是走在最前面的,目前取得的成果也是最有效、最显著的。2006年7月20日,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降税实施一周年。总体来看,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实施情况基本正常,效果逐渐显现。一年来,中国与东盟整体贸易出现了较快增长,取得了预期效果。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中国自东盟进口达到816.1亿美元,同比增长20.4%;向东盟出口达到617.8亿美元,增长23.4%。在双方各具比较优势的产品上,降税后进出口贸易增幅尤为突出。例如,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橡胶制品增长了46.6%,矿产品增长了38%;中国向东盟出口的针织服装增长了60.2%,陶瓷制品增长了58.9%。实施降税,密切了中国和东盟的双边经贸关系,给各国消费者和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2007年1月14日,在温家宝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国与东盟10国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这是中国在自贸区框架下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的第一个关于服务贸易的协议,是继《货物贸易协议》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中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它的签署将有力地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的融合,进一步推动双方服务业的开放与发展,为确保在2010年如期、全面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临近岁末,许多东盟国家纷纷调高了本国的经济增长预期,反映出乐观和自信的心态。新加坡贸工部预计2006年新加坡经济增长率将在3%~5%之间;菲律宾政府也公布了其2006年经济发展指标为GDP增长5.7%~6.3%;印尼中央银行的预测是2006年印尼经济增长率为5.9%;马来西亚经济研究院预测2006年马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5%;越南国会将2006年GDP增长目标定为8%。总的看,今年东南亚各国虽然面临海啸后重建、汇率波动、利率上升、油价上涨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大多数国家经济运行状况良好,仍将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与此同时,东盟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再创历史新高,成为其整体经济步入健康发展、全球竞争能力大幅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东盟有关机构发布的统计资料,东盟国家2005年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增至380亿美元,同比增幅为48%,超过了金融危机前34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其中制造业吸纳的外国直接投资最多,达到27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3%。2006年一季度外国直接投资继续增长,总金额达到140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90%,而且上升势头十分强劲。外国直接投资的稳定回升,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东盟国家的经济建设,同时也为酝酿中的单一市场以及经济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和信誉支持。

目前,东盟自由贸易区继续向纵深进展,2006年7月底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的东盟外长会议上,各国签署了《东盟国家豁免签证框架协定》,这是东盟各国向区域融合的共同体目标迈出的又一重要步骤,也是各国继续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又一重要举措。根据规定,各成员国公民可以在14天之内实现区域内自由跨国旅行的目标,而无需办理申请签证等事宜,旅游休闲、商务旅行、劳务流通等均包括在内,极大地便利了人员的往来与流动。

消除区内关税壁垒,是东盟建设自由贸易区和实现经济一体化的主要使命之一。根据最初的目标,东盟成员国到2008年将纳入共同有效优惠关税计划的产品区内关税税率降至0~5%。根据东盟2006年8月底公布的数字,除柬埔寨和缅甸外,东盟其他成员国纳入该计划的绝大部分产品区内关税税率都已达到这个目标。东盟秘书长王景荣曾表示,区内关税不断下降显示东盟正在向建设自由贸易区和实现经济一体化目标稳步推进。

越南经济一路攀升

据越南统计局报告,2006年越南工业产值为306.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17%,超额完成年计划。越南工业产值增长已经连续16年超过2位数,比1990年增长近8倍,年均增长14.7%。其中,国有企业产值97.5亿美元,增长9.1%。私人企业在工业增长中仍处于领先位置,产值92亿美元,增长23.9%。外资企业产值117.1亿美元,增长18.8%。

工业增长居前三位的省份有:永福省25.6%、平阳省25.3%,以及河西省23.3%。有10个产业达到历史最高增长点:煤18.7%,肥皂17.9%,卫生陶瓷制品17.3%,海产品17.2%,药瓶17%,摩托車组装16.9%,制衣业14%,电力13.4%,丝绸11.3%,水泥11%。

2006年越南吸引外资金额创历史最高水平,大大超过了历史上1996年86亿美元的记录,达到了99.27亿美元,直逼100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45%,超额完成年计划(65亿美元)的32%,标志着越南再一个吸引外资高潮的来临。2006年新签外资项目797个,合同金额75亿美元;另外有439个老项目增资20多亿美元。在新签外资合同金额大幅增长的同时,实际到位金额也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达到了41亿美元,同比增长24.2%。而2006年解体的外资项目有70个,合同金额仅为3亿多美元。截止到2006年底越南注册的外资项目累计6813个,金额超过600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286亿美元。

大企业集团投资的大项目增加。2006年对越投资的外资项目中,美国、日本以及一直对越投资较多国家和地区的大企业投资的大项目明显增加。如Posco公司在巴地一头顿省投资的钢厂项目,金额达11.2亿美元;越南Intel Products公司在胡志明市高新区投资项目金额在10亿美元以上;越南Tycoons worldwide steel公司投资5.56亿美元;T.H.T发展公司投资3.14亿美元等等。正是上述大企业集团投资的大项目带动了2006年外商投资金额的逐月上升,同时也向世界企业界宣传了“越南”的品牌。

2006年11月在河内成功举行了APEC会议,并在2006APEC投资论坛交流了吸引外国投资经验,促进了APEC成员的对越投资,该地区对越投资占越南外资总额的75%。值得关注的还有在APEC会议期间,名列《财富》杂志的100家企业集团代表出席了“促进对越贸易投资论坛”,并签订了一系列合同,更加提升了“越南”的知名度。

2006年初世界企业界就预计越南将在当年加入

世贸组织,越南的投资经营环境将进一步改善,这也提高了对越投资收益的预期,增强了越南吸引外资的竞争力,致使越来越多的外商关注越南。在越投资企业取得的可观经济效益也为越南更多地吸引外资起到了无声的广告效应。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继续保持高增长,营业收入达到了294亿美元,同比增长31.3%。出口金额达到146亿美元(不含原油),增长31.2%1若加上原油出口,金额达到了22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7%。2006年外商投資企业工业领域同比增长19.5%,高于全国工业增长的平均水平。其中工业区、出口加工区的工业产值达到了140亿美元,增长25%。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上缴税收12.6亿美元,同比增长17.3%。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12万个。

文莱经济稳步发展

文莱虽然已经制定了多元化经济发展方向,但短期内还是摆脱不了石油经济的制约。2006年,全球原油价格的继续走高,为主要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的文莱经济增加了可喜的财政收入来源,文莱经济总体走势继续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走向。

2006年,在全球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背景下,文莱经济在2006年保持稳步发展走势。据文莱首相署经济规划发展局统计局资料,2006年文莱GDP总额预计将可达到189.18亿文元,实际GDP增长率3.8%,其中石油、天然气行业总额133.65亿美元,增长3.3%,非油、气行业总额55.53,增长4.3%。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0.5%。人均GDP为4.9万文元。

石油和天然气仍然是文莱经济的主要支柱,占文国内生产总值的(GDP)的66%、出口和财政收入的90%以上。由于文国民经济高度依赖油气出口,经济受国际市场油价波动影响很大。从2001年~2006年,文莱经济年平均实际增长率为2.4%,石油行业平均增长率为1.28%,非油、气行业平均增长率为3,78%。

近年来,文莱政府继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鼓励发展经济多元化。经过多年的努力,文莱非油产业在GDP的比重逐渐上升。2006年文GDP中,非油气行业收入有所增长,增长率预计为4.3%,其中公共部门收入增长率为3.1%,私有部门收入增长率为4.9%。据文莱工业与初级资源部资料,2006年文莱非油气产业已占到文莱GDP总值的43%左右。目前,文非油气产业主要由建筑业和服务业构成,产值占到GDP的30%左右,而农林渔业产值所占GDP比重只有1%左右。2006年,在非油气行业收入中,农林渔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餐饮酒店业、运输及通讯、银行保险等行业有较高增长。根据文首相署文莱经济计划和发展局资料,2006年第四季度,渔业同比增长22.7%,交通运输增长10.4%。

石油、天然气占文莱出口的93%。由于2006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继续保持在高位,2006年文莱的出口值增长较快。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6年文莱出口总值80.87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33.7%,进口总值15.2亿美元,同比增长2.4%,进出口贸易实现顺差65.67亿文元,同比上升44%。文莱经济结构较单一,主要出口商品是原油和天然气。2006年文莱油气出口总值76.91亿美元,同比增长31%,占同期出口贸易总额的95%。

文莱90%以上的制成品、工业设备、农产品、日用品均依赖进口。文莱进口贸易中,主要进口商品为工业制成品、运输设备和食品等。文莱进口增长平缓,2006年进口总额15.2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大宗进口主要商品有机械和运输设备、制成品、食品、化工产品和日用品等。

菲律宾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率

2006年是个承上启下年,对于菲律宾来说,2006年的经济特点足以总结出菲律宾近来发展的特征。

“窥一斑而见全豹”,菲律宾驻华使馆商务专员马睿在接受采访时就认为菲律宾在2006年的发展状况足以证明菲律宾政府发展经济的决心,也可以预示出2007年菲律宾经济发展的趋势:一是坚持自主发展的原则立场,确保持续的经济增长率。自2001年以来,菲律宾的经济增长率一直稳定保持在4%~6%之间,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国际石油价格不稳定为由,对菲律宾明年5.7%~6.5%的增长率提出质疑,但菲律宾政府仍然对这一目标充满信心。二是外国投资持续回升,为国民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根据菲律宾经济特区管委会的数据,截至2006年9月12日,菲律宾2006年吸引的外国投资额比2005年同期上升了54%。三是继续保持贸易顺差。同其他东南亚国家经济领域的传统习惯一样,菲律宾政府也非常重视保持贸易顺差并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虽然2006年国际油价的不稳定对各国的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菲律宾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积极扩大出口、谨慎控制进口的进出口贸易政策,因此2006年的贸易顺差将达到20亿美元左右,高于预算中的18亿美元。在出口创汇的过程中,经济特区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仅在2005年,经济特区的出口创汇就达到329亿美元,比前年同期增长了6.3%。

中国驻菲律宾商务参赞于世忠对中菲经贸发展也相当赞许。他说,近年来,中菲贸易发展十分迅速,2006年双边贸易将达220~230亿美元。2007年或2008年可实现中菲国家领导人提出的2010年300亿美元的目标。同时,中国在菲律宾的贸易地位进一步提升,据菲贸工部统计,2005年中菲贸易额69.7亿美元,菲律宾顺差12亿美元,中国从2004年的菲律宾第四大贸易伙伴上升为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日本。温家宝总理对菲律宾正式访问期间也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菲律宾共和国政府关于扩大和深化双边经济贸易合作的框架协定》。中菲双边经贸合作将在未来10年不断加强。双方将进一步推动在农业、渔业、公共工程与基础设施、住房、矿业、能源、制造业、纺织与服装、工业园与经济开发区、旅游、远程教育、集装箱检查设备和贸易促进等方面的合作。

泰国经济波澜不惊

2006年,泰国整体经济虽然面临政局动荡、军事政变、通货膨胀、利率上涨、油价居高以及水灾等诸多负面因素的挑战,但进入下半年以来,也不乏出口强劲、油价下调、利率趋稳等正面因素的支持。全年经济形势波澜不惊,发展平稳。

2006年泰国经济遭受的负面因素主要有:

(一)政局动荡和军事政变。自2006年初他信股票案引发要求他信辞职风波以来,泰国政局持续动荡。2006年9月19日晚,以泰国陆军总司令颂提为首的军方突然发动军事政变,接管了他信政权。10月,泰新政府成立,素拉育出任总理。目前局势渐趋平稳。虽然泰国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未受大的影响,但是外国投资对泰投资的信心

受挫,一些项目搁置或推迟,都将对泰国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水灾。自2006年7月底以来,泰国尤其是北部地区出现了连续不断的降雨而导致水灾,给农业部门造成重大损失。受水灾影响,稻米、水果蔬菜、淡水水产品、饲料等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品价格上涨。

(三)财政预算支出延迟。新政府尚未将2007财政年度的预算法案提交给立法议会审批,2006年第4季度(即是2007财政年度的首季)对财政预算的支用受到限制。

2006年泰国经济遭受的正面因素主要有:

(一)贸易出口增长强劲。上半年的贸易和经常项目则分别是19亿美元的逆差和5亿美元的顺差。由于出口增长强劲,泰国的贸易和经常项目差额将实现顺差并高于预期的水平,预计2006年下半年泰国的贸易和经常项目将分别实现10亿美元和36亿美元的顺差。

(二)因为国内油价下调和通货膨胀率出现下降,民间经济信心开始复苏。油价下调降低了成本压力,第三季度的通货膨胀率由上半年的5.9%降至3.6%。通货膨胀率降低有利于促进民间消费。

(三)泰国银行于6月份将政策利率提高至5.O%后,银行利率开始趨向稳定。

总体来说,泰国2006年全年经济增长率将略高于2005年。据泰国权威金融部门的预测,由于上半年泰国经济增长率已达5.5%,泰国全年经济增长率可达5%左右。

2006年前8个月,受到美国、欧盟及日本等主要经济伙伴国上半年经济迅速成长的带动,泰国的出口总值增长17%。其中,4大出口商品增长率较高,特别是橡胶出口随着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扬增长达55.9%:其次为计算机及其器材与零部件增长28.3%;电路板增长24.9%;汽车及器材与零部件增长23.7%。出口到中国市场的贸易额增长26.2%。出口到中东地区及澳大利亚也同样快速增长。前8个月,进口总体增长6.6%,与2005年同期的增长29.2%相比,明显下降。

2006年前8个月,贸易逆差19亿美元,与2005年同期逆差85亿美元相比明显好转。而服务、收入及转账净余额盈余达35亿美元,使2006年前8个月的经常帐余额盈余达16亿美元,与2005年同期的赤字54亿美元相比明显好转。国际结算余额顺差56亿美元,这也是使泰铢币值持续坚挺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际外汇储备从2005年底的521亿美元升至今年8月底的594亿美元。官方投资储备仍呈增加之趋势,其中9月底已增至超过600亿美元,达到616亿美元,比前一个月增加22亿美元。

2006年前8个月,工业生产指数上升7.8%,比2005年同期的9.5%有所下降。内需商品生产有所好转,增长率从2005年同期的0.9%增至7.8%。前8个月的产能使用率高达74.4%,明显高于2005年同期的71.7%。第三季度前2个月,工业生产指数比2005年同期上升6.8%,与上一季的6.6%相比略有提高。这是由于出口持续增长,特别是电子产品、食品及鞋类出口增长良好。啤酒、造纸及纸制品,包括烟草的生产明显好转。生产明显减缓或回缩的工业有:化工、橡胶及其制品、家用电器及家具。7~8月的产能使用率为74%,比第二季度的73.5%略有升高。

2006年前9个月,一般通货膨胀率(HeadlineInflation)处于5.2%的水平。尽管比2005年的4.5%有所提升,但仍有继续下滑的趋势。三季度的一般通货膨胀率上升3.6%,比第二季度的6%有所降低,9月份的通货膨胀率仅调升2.7%。使通货膨胀率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原油价格每桶下调10美元,此后的8~9月间国内柴油及汽油价格多次下调。此外,食品及饮料类商品价格也呈下降之趋势。

2006年前9个月的基本通货膨胀率(Core Inflation)上升2.5%,比上半年的2.7%有所降低。三季度的基本通货膨胀率上升1.9%,与首季的2.6%及第二季的2.8%明显降低。

尽管通货膨胀率自上半年以来呈下滑趋势,但仍有一些因素值得密切注意:如全国多个府县洪水泛滥,使农产品,特别是旱地作物、蔬菜及果园损失惨重。加之10月底的吃斋节对蔬菜的需求增大,由此食品价格指数有可能进一步升高。至于石油价格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于冷季有所上扬,但是2006年美国的石油储备量很大,进口的必要性不大。因而使2006年的石油价格上涨幅度不大。总体来说,全年平均一般通货膨胀率预计将升至4.5%,基本通货膨胀率预计将升至2.2%。

猜你喜欢
文莱增长率越南
从南宁到斯里巴加湾:我与文莱四年的故事
读图
越南·河静省
文莱形象大使吴尊到南宁进行宣传
西方银行离开,中资帮助文莱
文莱:与中国渊源颇深的国家
越南百里“银滩”
台2016GDP“成功保1”
美拭目以待的潜力城市
“凯萨娜”侵袭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