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2006:岁末盘点 亦喜亦忧

2007-03-02 18:39
中国经贸 2007年2期
关键词:纺织业纺织品纺织

肖 夏

当2007年刚至,回顾过去的一年,在出口成本增大、贸易摩擦频仍、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诸多因素影响下,迫使中国纺织业不得不通过加速转型来得到继续发展的机会。对中国纺企而言,在我国加入WTO完成五年过渡期后迈向全球纺织贸易一体化的进程中,尽快改变出口增长方式,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和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扩大品牌形象,彻底摒弃低价竞争策略,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是新阶段所要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相信到目前为止,中国纺织业界已经充分体会到了国际纺织服装激烈竞争的严酷现实与市场经济“调控之手”的强大威力。因此,认真总结,迎接挑战,中国纺织业需要积极寻求新的突围路径和出口亮点。

出口增长呈新态势

在经历了2006年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纺织品设置的各种贸易壁垒的逆境后,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速不减,稳中提升。中国纺织业除了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获得海外市场的准入证外,还大举进军非配额市场,造成了非设限地区出口增长迅猛、欧美设限地区出口“量减价升”格外明显的发展趋势。据海关2007年1月10日最新统计,2006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已达1439.5亿美元,其中服装出口总值9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8.9%;纺织品出口总值488亿美元,同比增长18.7%。预计最终统计,纺织服装全年出口可达1500亿美元。

同时,2006年1~11月,对欧美出口金额共计393.4亿美元,同比增长16.5%,占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34.45%;对非欧美地区出口金额748.3亿美元,同比增长30.73%,占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65.55%,这些地区已成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新的增长点和主力军。欧盟、美国、日本、香港、韩国分别列为中国出口的前五大市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美国和欧盟出口服装在总量下降的同时,平均单价却增长20%以上,特别是对美欧设限产品出口几乎都出现了“量减价升”的现象。

另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6年1~10月,中国规模以上纺织全行业企业数量为39232家,该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251亿元,同比增加22.04%:行业整体从业人数1028万人,同比增加4.68%。由此可见,在保持较快平稳发展的同时,中国纺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产业升级步伐迅猛加快,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全行业总量增长势头良好,并为中国经济、财政、出口和就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贸易摩擦频仍不减

2006年以来,原料价格的高位运行吞噬了纺织行业的利润空间,人民币持续升值与出口退税率的可能继续下调甚至取消,都对中国纺织业发展带来了明显压制作用。与此同时,围绕中国纺织品贸易摩擦与诉讼不绝于耳,主要表现为:其一,中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2006年的约1500亿美元。五年中,出口增长了近3倍,所以就有对中国纺织产品的所谓“挤占了他人的市场份额”的大量“反倾销”;其二,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至今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甚至干预中国的金融政策,贸易摩擦逐渐进入高峰期,这有它的客观必然性;其三,2005年纺织品争端的时候,瑞典贸易大臣就说过,限制中国纺织品将激励非法转口和走私。目前向非设限国家的转口贸易量增长迅速,仅仅靠中国政府自己加强监管也是防不胜防,并已经引起欧美新一轮的非法贸易转口调查与争端;其四,可以预见2008年以后,我国纺织品出口仍将面临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各种非关税壁垒、反倾销和区域性贸易联盟体制等多种贸易保护手段制裁,中国纺织行业的正常发展和出口还将受到诸多阻挠,全球纺织贸易的自由化进程仍需要较长的时间。

品牌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纺织服装业,虽然在国际上是纺织服装的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但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5%,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50%以上的服装出口是来料加工,30%以上是由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进行来样加工,自主品牌服装仅占10%左右。面临2007年底以及2008年底中国与欧盟、美国两个纺织品协议到期,如果没有品牌做龙头,仍然靠8亿件T衫换一架空客380,就必然长期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状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只能赚取廉价的血汗钱。所以说,加速品牌建设,就不仅仅是中国纺织服装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更是创立和培育自主知名品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的战略选择。目前,中国不少纺织业龙头企业已开始寻求由传统服装生产型企业向品牌服装企业逐步转型。如七匹狼已将发展重点放在品牌和营销渠道建设上,品牌定位于中高档休闲服,同时注重产品的设计和品质,以代理加盟为主要渠道,一方面可以通过铺设海外销售渠道、建立设计机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并购、直接收购海外市场上的销售商、品牌商,实现快速扩张。雅戈尔、杉杉和罗蒙市场地位相对稳定,其中雅戈尔市场优势明显,市场综合占有率超过10%,纺织服装业众多品牌入驻,说明中国品牌时代正在到来。2006年又是《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开局之年,当人们深入体会《纲要》的每一项条款,从中可以看出,所有的内容都直指当前纺织服装行业众多深层次问题,比如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新型产业集群等等,都是目前众多企业发展中的关键。《纲要》之高,在于目标,在于深度。而真正树立起最能代表企业综合实力的品牌形象,才是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精髓所在。

会展经济蓬勃发展

又到岁末,回顾我们经历过的2006中国展会,当推第100届广交会,累计成交额达到340.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服装和纺织品分别成交29亿美元和25.1亿美元,增长17.9%和12.1%。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会展业对经济的拉动力是1:10,也就是说,会展收入为1的时候,整个城市的经济提升为10。为此,除了广交会这种国家级的综合展会外,当前国内各大城市都在打造有自己特色的会展经济,而在这其中,以服装为主题的专业展会无疑是道亮丽的风景线。

国内的服装展会大约分几个层面:首先是具有很强的国际信息辐射力,换言之是具有全球信息效应的城市,比如香港、北京、上海;其次是具有非常活跃的经济因子,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比如深圳、虎门、石狮;最后是区域生产和销售的核心,在中国服装产业中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是具代表性的符号,比如大连、无锡、绍兴、杭州。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第四届深圳服装服饰交易会。作为亚太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服装品牌展会,深圳服交会以其独特的专业视角、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务实的工作态度为中国打破传统会展模式、助力自主品牌的崛起营造了更加理想的

交易氛围和展示平台。透过深圳服交会使人欣喜看到,深圳的服装会展经济正在发生根本性、结构性的变化,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与国内其他打造“世界时装之都”的城市相比,深圳在市场机制、加工能力、包容文化、集聚效应、开放区位等方面拥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基础较好,空间很大。通过充分释放其会展经济的优势“基因”功能,将助推深圳早日实现东方的“米兰”之梦。

社会责任艰难起步

“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将面临复杂的国际关系,涉及不同国家的利益相关者,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来平衡国家之间、企业之间及企业与社会间的利益关系。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这段话是2006年12月22日商务部召开的第四届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论坛上与会者达成的共识,最有体会的则是中国纺织业。我国纺织业是改革开放最早,融入全球化程度最高,又是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对国民经济贡献相对突出的产业。2005年出口顺差1004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总额的93%,占全球纺织服装出口总额24%。正因为此,一体化以来不仅贸易摩擦不断,各种贸易壁垒也接踵而至。继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之后,以SA8000社会责任认证标准为代表的“劳动壁垒”,正在成为“中国制造”走出世界的又一个拦路虎。为此,纺织行业作为中国各行业中第一个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的行业,正是基于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公约,开始实施了符合国际惯例上以及中国国情的行业自律性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目前,由于企业社会责任与当前中国倡导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相通,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相一致,同时也是对企业品牌的投资、信誉的投资和社会形象的投资,有利于提高企业在政府和公众心目中的地位,这项措施已经在各行业中、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在自愿申请的基础上,2006年全国已有10个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城市作为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试点,进行体系建设,并将完成对1000家中小纺织服装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普及工作。随着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顺利的进展,相信人们会逐渐认识到,中国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不仅是一种量向质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以文明的生产方式、自律的行业规范,建立起对人、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而企业社会责任也一定会发挥积极作用。

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毋容置疑,中国是纺织服装大国,但要成为纺织服装强国,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整个产业发展的全局,大力增强我们自主创新的能力。当前,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的方向发展的新的调整时期,从产品设计,科技创新,到品牌创新,产业创新,中国纺织业如何从“模仿”到“创新”,对于长期以来给国际跨国公司“打工”、自主知识产权仅占10%~15%的中国纺织服装业来讲,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小平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想在市场中求得发展进而占据一席之地,“创新”就是唯一的出路。2006年纺织业的艰难历程已经使人充分认识到,纺织工业若没有创新的发展是难以持续的,仅靠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成为不了贸易强国,靠较低技术的产业基础也成为不了经济强国。

当前,纺织品服装产量供大于求已经是一个全球的共性问题,这个问题在中国纺织行业中也很突出。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纺织行业要保持长久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快面对不同市场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调整中寻找到适合发展的新空间;同时,在不断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提升产业结构,推进品牌建设和加强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通过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走出了一条市场与产业联动的新路子。总之,中国纺织业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新机会和新动力,才能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持久的技术支撑,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也才能真正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进而顺利的从纺织大国迈入纺织强国的行列。

迈入2007,有期待,有提升……

猜你喜欢
纺织业纺织品纺织
物流告急,纺织企业发出呼吁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纺织服装企业捐款捐物一览表
2018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8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7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7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透过世纪之窗再看中国南通纺织业
中国纺织品出口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营改增对纺织业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