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出版2006年岁末大盘点

2007-04-04 01:57尤建忠
出版参考 2006年36期
关键词:书业版权法土耳其

尤建忠

2006年全球的热点是足球世界杯在德国举行,意大利得冠军;石油价格更是涨上天了,财富都流到了石油公司,世界500强前锋基本是石油公司的天下。反观出版业,2006年是没有《哈利·波特》新书的一年。虽然许多书店因为没有了《哈利·波特》销售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书业还是在增长,销售额也在一年刷新一次。没有波特,我们还是有销售额。

2006年书业真的不平静,世界出版业暴出的丑闻不少,如德国著名作家、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文特·格拉斯(Guenter Grass)首度承认,自己二战时曾经在德国纳粹精英部队党卫军服役。8月法国一本名为《性政治》的图书,揭露了几十年来法国国家中心各式各样的政治家大搞婚外恋,玩弄女性、通奸、诱奸的丑事。特别是总统希拉克,以及他的前任密特朗、德斯坦等,都在玩弄法国国家、他们的家庭和成群的情人的命运。法国内政部长、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主席尼古拉·萨尔科齐,也就是中右派在下届总统大选中的不二人选,利用其图书做不公正的总统选举宣传,出版社在此书的制作和宣传费用上可能有不正当行为。为此,议会决定进行全面调查。

对出版业可以看作是地震的消息也不少,最有声望的《自然》杂志质疑《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权威性,声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科学性与民间的《维基百科》差不了多少;英国《每日电讯》发文认为,年龄为16-24岁的年轻人有脱离电视、电台和报纸的倾向,逐渐转向游戏平台、网上交流论坛,以及能下载音乐或其他内容到他们的iPod或手机上的网站;英国书业放出话来,按目前独立书店关门的速率,15年后英国将没有独立书店了。以上这些新闻还不算震撼,因为书业讨论很久的谷歌图书馆扫描工程已经进入实质阶段,谷歌公司开始允许消费者免费下载和打印那些已经不受版权保护的经典小说,以及许多公众领域无名作家的作品,而且谷歌公司已经在德国打赢了图书馆藏图书扫描的官司。

书业处在危机四伏的现实中也好,书业处在新闻抨击中也好,总体来说,世界出版业还是健健康康地又度过了一年。

全球图书销售额稳中有升

2000年的一个数字显示,全球图书年销售额约为850亿美元。暂且不说其精确性,因为每个国家的图书销售统计都很难达到精确,更何况要说清这世界上200多个国家的图书销售额。但美国图书年销售额基本是年增长5%左右,这是实实在在的。在一个讨论会上,美国图书工业研究会发布了其2005年图书销售最新调查结果,据称,美国2005年图书销售增长9.6%,达到345.9亿美元。当然,这一结果包括了以前基本忽略的年销售在5000万美元以下的出版公司销售额。据参与这一调查的杰夫·哈叶斯说,这一调查的目的就是要搞清楚小出版公司对美国图书业年销售总额贡献有多少。据他的统计数字表明,小出版公司在2005年图书销售总额达110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小出版公司的贡献还是很大的,不能像以前那样可以简单忽略不计。

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这一权威机构作出的结论,我们仅仅是在此结论上满怀信心地去猜测,如果美国的图书销售额都能从251亿美元“挖潜”而修正到346亿美元,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说世界图书年销售额有850亿美元。为什么要这么执着的计算世界图书年销售额呢?因为无论这一数据增长多少,至少说明书业在增长,全球书业增长就是书业在发展,这才是出版人追求的硬道理。

但是美国还会比较失落,因为美国一直拥有的世界新书出版第一大国的头衔2006年落在了英国的手里,两国新书品种数分别是17.2万种和20.6万种。

三国的出版热点

土耳其 土耳其政府成为本年度图书业的政治风波中心,不为别的,全为土耳其政府要起诉本国作家——埃里夫·沙法克和奥尔罕·帕慕克,前者因为她小说中的一些评论语言而触犯了土耳其法。这是一本名为《伊斯坦布尔的私生子》,原来用英语撰写的,今年3月用土耳其语出版,并很快成为畅销书。这是一本有关不同背景的两家人的故事,一家是旧金山被流放的亚美尼亚家庭,另一家是伊斯坦布尔家庭。这本小说使沙法克卷入了土耳其最严厉的法律中:根据土耳其刚颁布一年的处罚条例第301条,任何在土耳其的人只要反对政府,都将被起诉。而沙法克在其小说中正好通过亚美尼亚后裔对20世纪初土耳其对亚美尼亚族实行的种族灭绝一事做了负面的评论。而后者,在接受瑞士媒体访问时说“3万库尔德人和100万亚美尼亚人被杀害,只有我敢提到此事”而被土耳其右翼团体告上法庭,罪名是“侮辱土耳其”。

本来这只是一个有关土耳其的国家法律和政治之事,但上升到土耳其要加入欧盟,以及美国对其所做的人权报告上,无疑这一书业小事也就晋升到国际大事了。无论是欧盟施压,扬言不处理好此事将导致土耳其加入欧盟道路艰难,还是美国派员,声称如果不还以人权就会有经济制裁,我们都可以忽视。毕竟,斗争总是会有牺牲的。可法兰克福也恰巧在此时传来,2008年书展的主宾国不选大热门美国,而是土耳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言论自由落实到土耳其。在还没有出结果的时候,瑞典又传出消息,2006诺贝尔文学奖就授给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不为别的,一为其自由言论抗争土耳其政府出名,二为在他追求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

美国 作为世界警察的美国,在政治上也不会落后于他国。一直鼓吹言论自由的它,竟然也会为了穆斯林学者塔里克·拉马丹发表了反对美国政府的言论,而拒绝给拉马丹签证去美国。好在,美国作家协会不干了,美国宗教学会、美国大学教授学会和美国公民自由协会也怒了,一纸将美国政府告上了法庭,法院还有正义存在,作出了有利于拉马丹的判决。

其二是臭名昭著的美国爱国法条款修正一案也在今年因两院通过告一段落,虽然美国几大团体感觉努力没有白费,联邦调查局固然有权调查相关恐怖分子或间谍在书商的销售记录和图书馆的借阅记录等,只是原来不受法律咨询和质疑改为被调查方有权上诉或寻找法律帮助。这一修正案上留下的尾巴,给出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允许政府做这一类的调查的空间,政府随时可以做相关的调查。而且,此案已经修正过了,恐怕以后联邦调查局再来调查也就是师出有名,名正言顺了。美国总统行使其无视权,使得那些附加条款变得一文不值。

英国 当言论自由遇到犯罪文学,也并不是在所有国家都一帆风顺。英国政府因受害人要求强制罪犯不能通过口述犯罪过程所出版的犯罪文学获利。本来,出版犯罪文学既是由于对犯罪心理研究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大众对犯罪的猎奇心理。不过,英国政府这样的措施,确实影响了犯罪分子的创作积极性,虽然有人提出这是不是侵犯了言论自由呢?但为了维护宪法的言论自由,就让犯罪分子可以通过残酷的犯罪事实做一回畅销书作家,从而让受害人再忍受内心的痛苦吗?

宗教信仰的自由

遇到了大众的挑战

尽管调查显示,美国是西方国家中最注重宗教的国家,但今年两本反宗教的图书却红遍美国。一本是山姆·哈里斯的《信仰终结:宗教、恐怖和理性的末日》,另一本是丹尼尔·丹尼特的《解除符咒:宗教是一种自然现象》,两书都旗帜鲜明地向宗教宣战,认为宗教最终对于人性肯定是有害处的,热衷于宗教的美国应该重新审视对信仰的热情。

丹尼特是美国著名外交学校——塔夫茨大学的认知研究中心主任,他应用进化论的理论评论了宗教。通过悠久历史的回顾,他认为有组织的宗教是一种新现象,现在对于人类已经是害多于利了。作者哈里斯观点更是鲜明,他认为多元宗教拒绝接受宗教传统的差别,这在不知不觉地培养了一种极端主义,这是非常危险的。

不过,宗教就是宗教,不容人亵渎。六月刊的《哈珀》期刊,由于其中一篇由阿特·斯皮格尔曼撰写的长达10页的文章里,讨论丹麦卡通时谈及了先知穆罕默德,结果被从加拿大260家书店撤下书架。这篇文章题名“画血”(Drawing Blood)的文章,引用了12幅曾经引起伊斯兰世界示威和骚乱的卡通,并曾在2005年9月丹麦日报中刊登过。之前,刊载过4幅丹麦卡通的美国《自由询问》(五月刊)也被鲍德斯书店撤下书架。

版权法迫切需要修改

版权法到了数字时代,确实有些不适应时代的变化了。

谷歌的图书扫描计划 谷歌公司的图书馆扫描计划,对于版权处理,采用的是如果事后著作权人要求,他们可以不扫描。这违背现行的未经许可不得复制的原则。如果谷歌公司或其他任何人希望复制甚至储备受版权保护的作品,那么他们必须征得许可,而不是事先假设允许,或在持有版权的作家抱怨后才停止侵权行为。但不管书业人的争论也不管出版团体的反对,反正图书馆业是赞成的,像《泰晤士报》、《卫报》和《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也发文说谷歌所做绝对有利于图书阅读,因此谷歌出手了。谷歌出手之后,还在德国打赢了图书馆藏图书扫描官司。更多的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站出来了,他们支持谷歌的扫描工程,提供他们的庞大图书馆藏书。书业遇到大问题了。

按需印刷公司败诉案 8月份美国堪萨斯地区法官判决爱情小说作家吕贝卡·布兰迪温起诉按需印刷公司——作家之家的诬蔑一案,作家之家需支付布兰迪温惩罚性赔偿费20万美元。而作家之家,并不能因为书稿量的巨大就可以免去责任。印刷公司可以不认真阅读每一本书的具体内容,也可以说明在按需印刷模式下书稿责任基本由作家本人承担,但判起案来,印刷公司还是要赔钱的。虽然由于按需印刷的出现,自助出版在美国成爆炸性增长,但要少吃官司,一定要花些时间看看稿子。对此,各国版权法还未有明确规定,所以,版权法已经开始阻碍电子图书出版的高速发展。是要发展电子图书,还是要修改版权法,确实要好好考虑。

来自英国作者的挑战英国挑战版权法的是一位小说家。他说,图书出版最大的问题不是盗版,而是出版后很长时间内还是默默无闻,不为世人所接受。这一句话就抹杀了版权法权威人士的所有努力,作家真的还有不怕盗版,只怕没有人盗版的吗?这位小说家向公众公开他的图书内容,使得该书的爱好者到处宣传此书,而网上对此书的推崇也给网下的销售带来了好处。据统计,经过60万次的下载后,该书网下两年内印刷了6次。正因为有了网上免费下载,此书才得以出版,而且还有了电视连续剧,甚至出了专门的体恤衫。因此,英国有组织呼吁政府修改版权法和专利法,以确保这些法律能促进创新的发展。将内容锁闭对作家、代理商和出版公司并没有什么好处,出版业也要考虑音乐现在所面临的情况。

“地皮之争”

本年度最为出彩的版权之争,当属英美两国的“地皮之争”了。英美两国的“地皮之争”也就是属地之争,好长时间成为媒介关注热点。英国出版公司认为欧洲的英语图书版权应该归英国所有,美国无权进入欧洲英语图书市场。如果美国出版公司要进入欧洲版权市场,必须提高他们的版权出口版税,因为美国的出口版税标准目前仅仅是英国版税的一半,或者更少。而从作家的观点来看,英国出版公司支付给作家的出口销售版税更高些。这也使英国的代理公司所处地位很尴尬,因为美国出版公司如果不进入欧洲,他们就不会购买版权,那就意味着代表作家最大利益的代理公司不得不放弃美国版。两国由此争论起来,从美国书展,到法兰克福书展,一聚就吵。美国西蒙·舒斯特公司认为,英国出版公司的地域霸权,将欧洲版权想当然说成是属于英国出版公司专有的,其法律依据和业务借口非常脆弱。更多的美国出版公司代表坚持认为,英国想将“开放市场”的定义回到古老的解释,以抵制新生力量。这种妄想使用命令和控制权来进行地域划分,是极具霸权的做法。他们呼吁关心书业健康发展的人,要起来对抗英国这一观点。同时,也呼吁美国同行要在会议上显示出更多的骨气。

“地皮之争”不仅仅是指英美两国出版业之争,其他国家也发表了他们的看法,澳大利亚艾伦-乌尔温出版公司的版权经理就不同意这种地域划分,认为对地域问题的解决方案,应是世界图书的,因为谁也无法肯定在每个英语地域里谁是最适当的图书出版商。而且即使是在英国出版业,也有一些出版公司不认可这种霸王做法,毕竟,现在的出版公司很多是跨国的,谁能搞清一本书上印着的兰登书屋是美国的还是英国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销售利润。据统计,英国版英语图书在欧洲大陆(不含英国)的年销售额约为3亿美元,约占总销售的6%。在欧洲的游客、移民说英语的人购买图书,一般有两种选择:美国版图书和英国版图书。两种版本封面明显不同,纸张不同,而且定价也不同。这与以前欧洲大陆只有英国版图书销售是完全不同的,而且从欧盟对外开放起,美国图书就大批进入欧洲,甚至在英国书店或网上书店都能见到美国版图书。

事情争论到这个地步,欧洲销售商也按捺不住了。来自里斯本、巴塞罗纳、哥本哈根、阿姆斯特丹和巴黎的欧洲图书销售商列举了顾客的多重选择重要性,也表明了日益增加的网上图书销售,以及没有竞争英国出版商会提高书价等多个不利因素,这五家图书销售商敦促有关出版公司一起反对英国这限制竞争的动议。

英美出版公司的纷争,解决难点在于双边都有跨国公司,要明确分清地域,可不是非常容易的。版权法的地域权使得英美双方为了既得利益,不停的战斗。

猜你喜欢
书业版权法土耳其
土耳其T-129攻击直升机
置于语境或断章取义:法律解释与澳大利亚版权法
我也叫“土耳其”
版权法的现实困境与未来展望
--评《版权法之困境与出路:以文化多样性为视角》
土耳其政变为何以失败告终
土耳其医改后来居上
欧盟知识产权局网站新增成员国版权法专题页面
民营书业与上海书业的发展
泰国新版权法明确中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