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重寻精神家园

2007-05-14 15:05刘婉媛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22期
关键词:东正教教会教堂

刘婉媛

在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动荡之后,俄罗斯人在东正教中找到了一个新的精神家园

这是个值得俄罗斯人骄傲和感动的日子。

5月17日这一天,天上断断续续下起了雨。几千名俄罗斯民众守候在莫斯科耶稣救世主大教堂门口,见证一个历史时刻的到来。在唱诗班的祝颂声中,东正教全俄大牧首阿列克谢二世和流亡海外的东正教都主教拉夫里共同签署了一份名为《圣餐礼权威法案》,宣告分裂了80年之久的俄罗斯东正教“红”“白”两派的正式合并,实现俄罗斯东正教教会的统一。

这意味着,俄罗斯不再将十月革命之后出走的海外东正教会视为“叛徒”,而海外东正教会也撕下他们给俄罗斯当政者贴上的“缺乏信仰”的标签。

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了这个典礼。他盛赞《圣餐礼权威法案》的签署是一个历史性事件,对于重构俄罗斯人的道德和精神意义重大。

与历史握手言和

举行东正教会统一盛典的耶稣救世主大教堂,金顶白墙,气势恢弘。这个当年沙俄战胜拿破仑后所建的全俄罗斯最大的教堂,在斯大林时期被当局炸毁。斯大林意欲在那里盖一座全世界最高的、标志着苏联至高无上政权的“苏维埃宫”,但这一梦想到后来无疾而终。之后,赫鲁晓夫把这一海市蜃楼大厦的基坑改建成了一个巨大的游泳池。直到苏联解体之后,莫斯科政府划出5亿美元的财政预算,加上社会的捐款,终于让这座让俄罗斯人刻骨铭心的大教堂重新矗立在莫斯科河畔。

耶稣救世主大教堂的命运,诉说了一段的历史。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东正教作为封建社会的遗产和布尔什维克意识形态的敌人被无情打击。教堂被拆毁,僧侣受到迫害。

海外东正教会就是由十月革命后出逃的东正教人士所创建的。他们以美国纽约为本部,与布尔什维克为敌。1927年,俄罗斯本土东正教第17任大牧首谢尔盖•斯特拉格罗茨基说了一句著名的话:“苏联的成功与喜悦,就是教会的成功与喜悦;苏联的忧伤,就是教会的忧伤。”正式表态承认苏联为教会的世俗祖国。而海外的东正教徒坚守“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的信念,与国内东正教会彻底决裂。

苏联的60年,只有极少数教堂可以设坛布道,为“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祈祷”。教堂以外的布道宣传受到绝对禁止,教会也不能救济穷人或者参与任何慈善活动。据统计,到了20世纪80年代,整个苏联只有约6千个教堂和修道院,而在十月革命之前,这个数字是7万多。许多教堂或者被改造成工厂、车间、政府办公室;或者被人们遗忘在乡野之中,慢慢地衰败凋零;或者是在政治的喧嚣中被推翻毁掉,就如耶稣救世主大教堂所经历的无情命运。

随着苏联政治风向的转变,东正教的地位也开始发生变化。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在1990年10月通过了《信仰自由和宗教组织法》和《宗教自由法》,放开对东正教的禁令,神职人员得以接受媒体的采访,一些教堂陆陆续续得到修缮和重建。1991年苏联的解体,彻底改变了东正教的命运。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国内外两个对立的教会开始进行接触,表达了重归于好的愿望。

但因为在许多问题上仍然存在深刻分歧,两个教派的统一之路走得相当艰难。其中,关于如何看待谢尔盖•斯特拉格罗茨基大牧首的功过,甚至在双方签署合并协议之后,争议依然存在。但最重要的是,双方能搁置这些历史的纷争,最终握手言和。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俄罗斯人终于可以用相对平和的心态去看待那段动荡起伏的历史,让俄罗斯社会走上和解的轨道。

“俄罗斯社会中深重的政治分歧导致了教会的分裂。结束教会的分裂状况,对于弥合社会的分歧是重要的一步。”在参加耶稣救世主大教堂的典礼时,俄罗斯总统普京这样说。

教会统一典礼举行后几天,阿列克谢二世大牧首和拉夫里主教一起来到莫斯科郊外布托弗一个新建的教堂里进行祝圣仪式。这里原来是一个“杀人场”。从1937年8月到1938年10月的一年时间里,在“大清冼”运动的洪流中,约3万人被拉到这里处决,其中约有1千人被证实是因为信奉东正教而遭到杀害。

如今,为了纪念这些死者,一座白色的教堂拔地而起。通过宗教的方式,人们开始去反思和纪念那段依然没有定论的历史。

重塑俄罗斯价值

相对于近百年来东正教的沧桑变故,一千年前东正教最早进入俄罗斯,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浪漫故事。公元10世纪,拜占庭帝国东正教的庄重与华美让俄罗斯大公心驰神往,于是,弗拉基米尔大公不但迎娶了拜占庭皇帝的妹妹安娜公主,甚至带领全体国民皈依了东正教。从此以后,东正教深深扎根于俄罗斯社会,融入了俄罗斯人的血液当中。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等方方面面,无一不是建立在东正教深厚的根基之上。从沙俄时代的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到苏联时代的索尔仁尼琴,这些名扬四海的大文豪们无一不是虔诚的东正教徒。

即使是在苏联时期,尽管宗教受到遏制,但民间的一些宗教活动仍然在有限范围内得以进行,如给新生儿实施冼礼等等。东正教的血脉根基并没有完全被清除。因而,当苏联瓦解,俄罗斯人的宗教情结一下子被唤醒,人们开始去审视俄罗斯传统和文化的源泉所在。而巨大的社会转变带来的心理震憾,加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陷入的动荡与困境,让更多的人涌向教堂,寻找一种安慰与寄托。

当东正教的精神重归俄罗斯,它更像是一种传统价值观的回归,而不是一种宗教的复兴。民意调查显示,8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东正教徒,但只有很少人定期去教堂做礼拜。人们更多是把东正教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传统。

莫斯科大学学生谢尔盖告诉记者,毕业后他将与自己的未婚妻完婚。谢尔盖强调他信奉东正教,但和多数俄罗斯年轻人一样,他不会到教堂举行婚礼,而是选择到市政厅登记注册。“在教堂举行婚礼的话,要离婚就会非常困难。我当然不会想到离婚问题,但和多数人一样,我只是不希望受到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谢尔盖说。

东正教是一种教规严格得近乎古板的宗教。和谢尔盖一样,许多的俄罗斯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徒。他们不常去教堂,也不会定期做告解、斋戒。他们生活在教规的严格约束之外,但是,东正教“虔敬上帝、热爱和平、对人博爱、宽容与随和”的教义是他们所希望遵循的价值观——这也是俄罗斯所倡导的社会共识和理念。

俄罗斯《真理报》英文版3月28日发表文章指出,社会的巨大动荡给俄罗斯带来心理创伤和贫富分化等等社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人变得比以前“愤世嫉俗”和“自私自利”了,俄罗斯人过去最看重的道德品质如“诚实”“慈爱”和“无私”等,都有滑落的趋势。

正因为如此,人们希望能借助东正教的力量,完成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自我救赎。

“俄罗斯的文明与东正教息息相关。发扬东正教的精神,就等于保护俄罗斯文明、传统价值观和生活习俗。”俄罗斯社会科学院学者伊莲娜对记者说。

如今,在俄罗斯城市农村大大小小的教堂中,并没有苏联刚解体时媒体所报道的“门庭若市”“人头攒动”的场面。像耶稣救世主大教堂那样圣歌缭绕、真正向信众提供宗教服务的教堂其实并不多。许多教堂还只是博物馆、陈列室,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向游客收取门票,供观光客们拍照留影;还有许多小教堂年久失修,乏人问津。但是,记者发现,许许多多的俄罗斯人颈上挂着十字架,他们在经过教堂的时候,就会放慢脚步,以东正教徒特有的方式,三指并拢在胸口前划下十字。

保持俄罗斯的独特性

“红”“白”两派的统一,不仅是理念和精神上的合二归一,他们各自的信众也集结到了一个教会的旗帜之下。当前,俄罗斯国内有超过1亿东正教徒。而海外俄罗斯教会旗下的信众约有4800万。毫无疑问,教会的统一,有助于俄罗斯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的增强——这也是普京政府当前在努力重塑俄罗斯大国地位过程中所孜孜以求的。

事实上,为推动两个教派的统一,普京功不可没。在双方谈判最困难的时候,普京借出访的机会会见海外东正教会领袖,表达促进教会统一的愿望。海外东正教会成员、美籍俄罗斯商人波里斯•乔丹向媒体回忆起2001年他和普京的一次私人会面,当时普京对他说:“东正教的统一非常非常重要,我是绝对支持的。你一定要去帮助促成教会的统一,这将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在《圣餐礼权威法案》签署仪式上,东正教全俄大牧首阿列克谢二世向普京颁发了“三位一体”宗教纪念章,表彰普京为教会统一所做出的贡献:“在你身上,人们看到了一个为国家倾尽全力的人。经过多年的备受压制,这一点对于他们尤其重要。”

普京政府介入教会统一事务,被西方媒体批评说“俄罗斯教会的统一带有过于强烈的政治色彩”。然而,纵观俄罗斯的历史便可发现,“政教合一”本来就是东正教的一个显著特点。东正教始终在政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捍卫俄罗斯国家的独立与统一、维护俄罗斯民族的独特文化与传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而,尽管斯大林曾将矛头对准教会,但在二次世界大战到来、苏联受到纳粹威胁之时,斯大林听到了大牧首安季奥希斯基号召教徒们担负起拯救国家的神圣使命之后,他开始宣布释放被关押的神甫们,并开放被关闭多时的教堂与修道院。

克里姆林宫内的小广场被四座美轮美奂的教堂所包围。从沙皇到现在的普京总统,他们的办公地点和教堂只是一墙之隔,东正教与政权的关系,似乎从来就没有完全断绝过。

如今,普京政府将东正教精神的复兴视为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复兴,并强调东正教在维护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的独特性所发挥的作用。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去年举行的世界俄罗斯同胞代表大会上说:“俄罗斯必须在国际政治中保持独立,这与俄罗斯国家和宗教的独特性是相辅相成的。”

对本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强烈的自豪感,使不少俄罗斯人在心理上排斥西方的文化与价值。面对西方对俄罗斯民主和人权状况的指责,不仅总统普京对其进行激烈反击,大牧首阿列克谢对西方的人权观也提出了质疑。大牧首甚至指责西方以及梵蒂冈教廷试图“盗取俄罗斯的灵魂”。

“西方一直想利用他们的宗教向俄罗斯推行他们的民主模式和政策,这是俄罗斯所不能接受的。我们有自己独特的宗教和文化传统,我们有不同于西方的价值观。因此,俄罗斯要建立的,是具有俄罗斯特色的民主。”俄罗斯民间组织——契诃夫基金会主席柯宁这样对记者说。

猜你喜欢
东正教教会教堂
奥本大学:一个教会你热爱生活的地方
画与理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东正教的圣诞节不在12月25日
大蛋糕
中国东正教的现状与反思
在东正教之外
教堂
What I've Learned So Far
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