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分裂的世界

2007-05-14 15:05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18期
关键词:东耶路撒冷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人

方 平

以色列在举国欢庆耶路撒冷“统一”40周年,却难以掩盖这样的一个事实:在人们鲜活的记忆与感受当中,这个分裂的城市,从来就没有统一过

40年前的6月7日(犹太历8月28日),也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的第三天,以色列国防军从约旦手中夺取了东耶路撒冷,从而实现了以色列对这座城市的完全占领。为纪念这个日子,以色列将每年犹太历8月28日定为“耶路撒冷日”。

今年是以色列实现“对耶路撒冷统一管辖”的第40个年头,政府对有关的庆祝活动相当重视。据说,以色列议会财政委员会批给耶路撒冷市政当局的庆祝专项拨款达到了4800万新谢克尔(约合1200万美元)。庆祝活动从14日就开始了,到了5月16日耶路撒冷日当天,庆祝活动达到了高潮。

当天,在一场这个季节罕见的雷雨之后,数万名犹太民众涌向老城的西墙(哭墙)广场。整个老城周边主要道路边停满了大巴,到处可见身着以色列国旗的颜色——蓝白两色服装的人们。黄昏时分,在老城湿滑的石巷中,阿拉伯居民的大小店铺大门紧闭。三五成群的以色列年轻人边走边放声歌唱:“我们回来了,重归往日的生活。”夜幕降临,音乐响起,人们挥舞着以色列国旗,哼唱着歌谣,翩然起舞。整个西墙广场人声鼎沸

然而,在连日密集的政治集会、群众游行、社会讲演、艺术表演以及媒体对于耶路撒冷历史反复重温的背后,却难以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尽管以色列实现对耶路撒冷的统一管辖已经有40年,但对许多居民来说,这座城市还是一座分裂的城市。犹太和阿拉伯两大民族的居民依然仿佛生活在两个分裂的世界里,难以融合。

东西之间,一道无形的屏障

1967年战争以后,原本横亘于东西耶路撒冷之间的高墙和铁丝网已经不复存在,安放在隔离带上的数万枚地雷也被清除,城市东西两边的犹太和阿拉伯居民得以恢复自由通行。

然而,以色列一直声称耶路撒冷为其“完整不可分割的首都”。为了确保犹太人的优势,当局在这里推行的政策并不平等。

从市政建设上来说,耶路撒冷当地政府在40年的时间里大兴土木,建造了多个犹太人社区,并且向东耶路撒冷老城周边扩张。与此同时,原阿拉伯人居住区域却被限制了发展。现年74岁的巴勒斯坦人齐亚德一直在东区的一条小巷里生活,在他看来,40年以来,这里的房屋、道路建设尽管有所发展,但远远跟不上人们的需要。“这也造成了目前街道越来越拥挤、交通状况混乱、住房空间狭小、周边环境肮脏的局面。”

生活在耶路撒冷的20多万阿拉伯人当中,只有少数人拥有以色列国籍,其余多数是持有耶路撒冷身份证“蓝卡”的巴勒斯坦人。他们可以在以色列境内自由活动,转换工作,同时也享有以色列国民所享有的诸如医保等福利,类似在美国的“绿卡”一族。

20多岁的阿拉伯青年贾瓦德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贾瓦德在东耶路撒冷的一座集贸市场当搬运工,他对目前的这份工作十分满意,但是和他的犹太邻居比起来,他眼下的收入要少很多。问及他为什么不到西区去看看有没有“来钱更多的工作”,贾瓦德只是淡淡解释说自己从心理上难以融入西边的氛围。但是,这种氛围究竟是什么,他也说不清楚。

卡车司机阿里说:“我可以感觉得到,耶路撒冷整个城市间仿佛有一道无形的障碍。”

由于政府投入不足等原因,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受教育程度较低,很多人只能从事一些收入微薄的工作,如司机、清洁工和售货员等。以色列有关部门最近公布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在以色列,阿拉伯裔穷人要比犹太裔穷人多一倍。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还在逐渐拉大。

东耶路撒冷,夹缝中生存

尽管在东耶路撒冷生活的巴勒斯坦人面临种种不如意,但比起生活在其他地区的巴勒斯坦人来说,维持生计还是要容易得多。他们当中很多人在东耶路撒冷开小店,靠经营服饰和日用品为生。像贾瓦德这样的体力劳动者,收入尽管比较低,但起码还享有一些基本福利,此外也不必接受没完没了的安全检查。

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兴起后,以色列在耶路撒冷以东以及约旦河西岸主要城镇设了许许多多的检查站。这样一来,东耶路撒冷作为约旦河西岸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的地位逐步丧失,特别是隔离墙在耶路撒冷以东拔地而起之后,当地居民的生活更是受到影响。在这种发展趋势中,东区的房价不断下降,西区房价不断上升,许多巴勒斯坦人更加无法负担在城市中心区的生活。

现年62岁的艾哈迈德在老城的一条巷子中开了家小杂货店,主要卖一些阿拉伯人的头巾和小饰物。他说,隔离墙建成以后,原先从东耶路撒冷出发需要10分钟的路程,现在得花上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客流少了,进货贵了,生意自然也比原来清淡了一些。晚上睡觉也没有以前踏实了。”

东耶路撒冷的阿拉伯人在政治上是处于弱势的。一方面,他们尽管拥有“蓝卡”,但不具备选举和被选举权;另一方面,即便是拥有以色列国籍的阿拉伯人,他们中许多人由于在政治上的长期弱势而失去了对政治的热情。结果是,阿拉伯人投票率低和阿拉伯裔议员选情低迷两者间恶性循环。阿拉伯人被排除在议政决策之外,没有一个社会团体能够代表他们来解决相关问题。

对于耶路撒冷的未来,东区的阿拉伯人不敢有太多的奢望。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的成立,在他们看来似乎是一个相当遥远的梦想。很多人对自己目前的身份依然相当困惑——他们常驻以色列,却没有以色列护照;尽管在心理上更加认同巴勒斯坦国,却因为生活的需要而留在了以色列。

西耶路撒冷,带着厌倦逃离

现年60岁的以色列室内设计师阿罗纳•安吉尔曾经在耶路撒冷生活了30年,她非常喜欢那里宁静的氛围。然而两年前,在丈夫退休,最小的孩子也完成了高中学业以后,他们举家搬到了特拉维夫。安吉尔说,尽管对耶路撒冷还有留恋,但其宗教色彩的日趋浓厚和政治上的不宽容还是让她感到了厌倦。

安吉尔依然记得,某一天外出时,她遭到一名极端正统的犹太妇女的大声训斥,说她穿着不得体。其实,当天她只是穿得稍微休闲、随意了一些。

近年来,像安吉尔一家这样搬离耶路撒冷的犹太人还有很多。他们对于耶路撒冷的态度也是矛盾的。跟当地阿拉伯居民相反,他们热爱耶路撒冷,却不愿住在这里。

根据以色列研究院耶路撒冷研究所的调查,68%的以色列犹太人认为,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最漂亮最神圣的城市。而与此同时,78%的人表示,他们并不打算在耶路撒冷生活。近29年来,每年迁出耶路撒冷的犹太居民的数量都超过迁入的数量,这种趋势还一直在有增无减。仅去年一年,离开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口就比搬进来的犹太人多了6000人,这相当于过去10年数字的总合。

此外,尽管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口每年以1%左右的速度在增长,但远远赶不上本地巴勒斯坦人的人口增长,整个城市犹太人口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有专家指出,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到2035年,耶路撒冷的阿拉伯人口将与犹太人口数量相当。这使一直致力于保持耶路撒冷犹太人占多数比重的以色列政府感到了挑战。

希伯莱大学哈森教授分析说,耶路撒冷犹太人口的增长主要在极端正统的人群中,他们家庭规模庞大,但往往不从事生产性工作,却把研习经文律法作为其宗教职责。街头妇女身着齐踝长裙,男人留着胡须、身穿黑色礼服、头戴黑色帽子的情形比多年前更加常见了。

阿拉伯人口的急剧增长和极端正统犹太社区的扩张,削弱了城市税收基础,加重了市政服务压力,引起了中产阶级的不满,这也是导致大量人口外流的原因。而这种趋势,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耶路撒冷经济状况的恶化。近年来,耶路撒冷的贫困率达44%,几乎是以色列最贫困的城市。这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

一些犹太人对共同生活在耶路撒冷却从事收入微薄工作的阿拉伯人心存偏见。西耶路撒冷街头,46岁的家庭主妇萨拉向朋友抱怨自家小区被盗的情况,随口就说了句:“最近这里刚来过阿拉伯检修工人,肯定是他们了解了小区的情况才下手的。”

“在统一40年后,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共生,他们在心理上和现实上存在的隔膜表明,这里其实还是个分裂的城市。”希伯莱大学的哈森教授指出。

同样,在穆斯林区一家空荡荡的珠宝店内,老板阿里说,从来就没有过一个统一的耶路撒冷。

猜你喜欢
东耶路撒冷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人
从名言名句中看古代阿拉伯人的求知思想
埃尔多安:要在东耶设驻巴大使馆
囚犯日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吗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与斯瓦希里语的传播
阿拉伯人的头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