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8则)

2007-05-14 08:17
意林 2007年2期
关键词:捐助者诺贝尔和平奖慈善家

“慈善”,的称谓,不如“公益”二字更贴切。因为,“慈善”多少带有一些施舍的意思,让承受之人心里不舒服,而“公益”是一个平等的概念,每个人都可以将其作为事业来做。

——李嘉诚对央视记者坦言,在为公益事业忙碌时,他时常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而且乐此不疲。他说,一个人的一生只有在自己快乐的同时,也让他人快乐,活着才有意义。一项助人为乐的公益事业,如果能够从自己的手中发展起来。而且还能够一代代延续下去,就是一项值得全身心投入的事业,这样的人生也才没有虚度

企业家天生就应该是慈善家,我不认为只能是很有钱后才能捐助社会。事实上很多中国普通职工收入并不高,但是他们奉献爱心的时候往往来得更慷慨大方。

——入围中国十大经济人物的成都蚂蚁集团董事长李浪认为,一个企业家必须为社会献爱心,而百度总裁李彦宏则认为,企业在没有把自身做强做大的时候就奢谈慈善爱心。容易力断不及

慈善事业的特性决定了它应该是一种民间行为而非政府行为,一旦政府主导慈善事业,反而容易出问题。

——国著名企业家、慈善家FlorianLangenScheidt的研究小组报告,民营慈善机构往往能用1元钱,完成政府需要花费3元钱才能完成的事情

大众和媒体没必要苛求他们,他们毕竟捐出了总资产的5%:苛求他们、质疑他们行动纯粹性的人中又有几个捐出了自己的5%呢?

——据胡润排行榜分析,多数捐款富豪都是创业一代,生活和创业遇到过不同的艰辛,现在有了钱,于是想到援助穷苦人群与社会弱势群体。尽管不排除有部分企业家是在功利想法刺激下才做出捐赠举动的,但能做到主动把自己的所得捐助给需要的人,无论如何都算得上是善举

公益活动不是每次搞得非常大就算好,它应当不计形式。不在乎大小,应当做得普遍,做得频繁,让捐助者与受捐助者彼此无距离。

——姚明在接受央视《新闻会客厅》节目采访时,表示中国慈善事业过于注重形式,不够平民化

我的天职就是爱。

——德兰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誉为继1952年史怀泽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她创建的仁爱传教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她,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然而,当她去世时,她全部的个人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

我的事情不值得报道。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年轻人应尽的义务,也是年轻人应该有的社会责任。与很多人相比,我做得还远远不够。

——今视网报道,年仅26岁的在校研究生秦小龙自己省吃俭用,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赚来的钱除去支付自己的学费和日常开支,全部都用来扶贫济困。七年来,向社会捐款近15万元。他默默奉献,从不向社会公开他的事迹,甚至连他资助了七年的学生也不曾见过他。秦小龙因为不图回报、不图名声,很少接受媒体采访,有关他的资料大家知之甚少,但他的行为足以感动社会

赚钱很难,但捐助更难,因为必须知道要捐给谁、能达到什么效果,否则将适得其反。

——远东集团董事长徐旭东在富比士全球总裁大会讨论慈善捐助议题时表示,捐助是件很重要的事,必须要慎重

猜你喜欢
捐助者诺贝尔和平奖慈善家
不舍放开那双手——怀念旅港慈善家郑兆财先生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因努力抗击饥饿而获得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
慈善家田家炳奉献教育薪火相传
阳光·作文大赛专项活动
阳光·作文大赛专项活动
从态度系统考量奥巴马获200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引发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