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上市便宜了谁?

2007-07-03 05:28
董事会 2007年6期
关键词:赢利整体上市

陈 茜

借着整体上市的政策和市场东风,国有资产将在这场盛宴中分享了超值的溢价

2007年,中国的股市延续了2006年的炙热,稍有不同的是,虽然都是炙手可热,但热源不同。如果说股权分置改革是2006年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轨迹,那么整体上市将可能成为2007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的投资主题。

沪东重机(600150),2007年整体上市第一股,创下了10天内股价翻番的记录,而后来者东方锅炉(600786)、葛洲坝(600068)也毫不逊色,股价纷纷翻倍,它们的惊人表现不仅隆重地拉开了央企整体上市的序幕,也激起了市场对2007年整体上市题材的无限遐想。

政策推动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上市公司整体上市逐渐成为下一步变革的必然逻辑,这是今年市场中极为流行的一句话。将集团公司(母公司)的其他资产和业务注入上市公司,实现整体上市,无论从利益上还是从政策上看,整体上市都会是多方的共同选择。从利益上看,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使得大股东的利益诉求可以通过股价来实现,大股东有动机通过资产注入等形式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增长,而市值管理进一步强化了大股东的动机;从政策上看,国资委和证监会的目的则更侧重在改善上市公司质量和减少关联交易上。

央企资产注入或整体上市得到了政策的极大支持和鼓励,2006年12月,国资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国有资本向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集中,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并明确表示,国资委将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革,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母公司整体改制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鼓励、支持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中央企业,把优良主营业务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提高上市公司总体质量。这个文件被认为是有关上市公司资产注入的指导性战略文件,并将引导资产注入进入到实质性操作阶段。此外,国资委也在各个不同的场合强化了2007年力推央企整体上市的观点。

在《2006年规划发展工作回顾及2007年重点工作思路》中,国资委进一步指出,2007年将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从2007年到2010年,央企要从现在的159家,进一步减少到80-100家。国资委同时明确指出,中央企业整体上市方案目前正在制订中,有望于年内出台,中央企业整体上市将会更积极,而且将主要集中在A股市场。

可以预见,在2007年,中央企业重组和股份制改革给资本市场带来的变化无疑将会更多。从微观角度,整体上市可杜绝目前上市公司盛行的关联交易、母公司与大股东恶意占用资金、违规担保等股市顽疾。从宏观角度而言,国有大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力量。国有经济控制力不但要有“量”的保证,还要有“质”的优化。在当前跨国巨头全面进入、民营经济异军突起的新时期,无论从国有经济的布局范围,还是从国有经济的活力和实力来看,都必须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央企整体上市无疑是使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提升经营质量的最重要方式。

另外,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为央企整体上市奠定了制度基础,尤其是在股权激励、市值考核等背景下,央企大股东更为关注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这使得大股东更有动力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分享股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实现权益价值的最大化。央企大都具有超强的赢利能力,而仅代表央企部分权益的上市公司完全不能反映其经营业绩。这就造成了上市公司不可能完全反映整体经济的发展趋势,投资者不能分享央企成长的价值增值,同时大多数央企也因脱离资本市场而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鉴于此,整体上市就理所当然地被推上了议事日程。

整体上市的质量

如果整体上市成为市场发展趋势,或许我们应该关心实际经济中有多少资产可以注入到上市公司。国际经验已经表明,大规模的资产注入的前提条件是实际经济中的确存在大量的可注入资产。这些资产的赢利能力如何?市场中确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一种观点认为:一个数据可以表明当前中国的现状,那就是中国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占同期全部中国企业赢利总额的比例。据统计,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约为2420亿元(2005年),仅相当于同期全部中国企业(包括全部上市和非上市公司)赢利总额的11.6%,即使加上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中国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也仅相当于全部企业赢利的30.5%,这意味着尚有大量的盈利性资产没有在上市公司中,非上市公司(很多是上市公司的控股公司)中还有大量的资产存量可供注入到上市公司中,这一点与美国的情况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

不仅是赢利量,从资产量我们也可以看出非上市公司重依然有大量的存量资产可以成为潜在的资产注入来源。例如,当前实体经济的中央直属企业的总资产额和净资产额分别为12.3万亿元和5.4万亿元,但股票市场中的央企“窗口”公司的总资产额和净资产额分别只有3.2万亿元和0.94万亿元。由此可见,中国尚有很大一部分具有赢利能力的资产游离于上市公司之外,它们的注入将大大提高上市公司的赢利能力。

然而,来自反对者的观点也同样铿锵有力,他们认为,追溯一下中国上市公司的历史,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源。多数上市公司在股份制改造之前都经历了改制这一环节,要剥离赢利能力不强的资产,所以上市的资产质量是整个集团里面最好的。按照这一逻辑,整体上市总体来讲是对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一种稀释,因为上市公司过去基本上将优质资产能置换和注入的已进行了置换和注入,母公司所剩的基本上是置换出的不良资产,如此一来,整体上市后资产质量必然整体下降,赢利能力的提高也成为天方夜谭。

另外,该观点认为整体上市是中国股市变相的扩容,只需要股东大会通过就可实现,无须监管部门的同意,这无疑进一步加速扩容的步伐,对证券市场将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为何上市在此时

当支持者与反对者的交锋不绝于耳之时,央企的整体上市早已无声无息地拉开了大幕。2004年,武钢、宝钢两家钢铁企业先后完成主业资产整体上市;2005年11月,中石油出资61.5亿元收购旗下3家上市公司;2006年2月,中石化出资143亿收购旗下4家子公司……大幕一旦拉开,后来者自然会加紧跟进,沪东重机定向增发整体上市、东方电气集团整体上市(东方电机、S东锅)、中铝私有化山东铝业和兰州铝业的方案就陆续出笼。

有人认为,整体上市之所以在2007年提速,是因为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所谓“天时”,是指政府将对整体上市给予政策支持。早在2006年12月出台的《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就是一剂强心针,鼓励已经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

所谓“地利”,是指目前A股市场正处于牛市时期,本土资本争夺定价权的效应日益明显。股改后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也希望使自己的资产价值最大化,而目前A股的牛市为其上述愿望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可能。

所谓“人和”,是指整体上市也符合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因为通过外生性的资产注入,可以实现优势资源向上市公司的集中,快速提高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赢利能力,大幅改善公司的基本面,为业绩爆发性增长打下基础。此外,整体上市有利于整合资源,解决上市公司长期存在的一些体制性问题,规范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提高上市公司的总体质量。

然而,为何央企纷纷在2007年开始吹响整体上市的号角,果真是“天时、地利、人和”共聚2007年么?这其中是否存在另类玄机?让我们从整体上市的源头来寻找其中的奥妙。

猜你喜欢
赢利整体上市
Right Place to a New Restaurant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四组会计专业“相近词”的人文底蕴释义与甄别
财务杠杆在企业中的应用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ylistic Features in the English of Advertising and News Reporting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
5月上市
意林成长Q计划隆重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