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的税收

2007-07-10 06:41盛立中
商界评论 2007年6期
关键词:有理名义税制

盛立中

中国的税收一直是一笔糊涂账,不仅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群体不清,企业税收的一大部分也被讨价还价“零和博弈”掉了。

至4月2日的个税自行纳税申报期结束,全国共有近163万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进行了纳税申报,与税务机关测算的应申报人数相差7万。

目前,我国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完全掌握个人收入的准确信息,中国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人数一直是笔糊涂账。按照多数专家预估,中国内地年入12万的人数至少应该在800万到1000万之间,而非国税局所称的“170万人”。

账糊涂不说,如果奢望征收个人所得税就能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更是天真了。

中国税制是模仿着经济发达国家的模式设计的,各个税种名义税率设计得都很高,但征收到的税款却很不如人意。

据测算,我国内资企业目前的名义税率是33%,实际有效税率仅为22%左右,剩下的10余个百分点的差率基本上被讨价还价“零和”掉了。

比如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刘乃强称,表面看来,新税制对港资不利,但“对普通港商来说,不管什么税率,也不管什么会计、审计,总之每年都要被税务局评税,讨价还价,吃喝一番,再疏通一下就降下来了。”

较高的名义税率对企业家们的风险在于,谁也不晓得何时可以参与“零和游戏”,何时可能被“依法治税”。一张白条入账,可以罚三五千,也可以“合乎用途”。任何企业也难以摆脱这种罚有理,不罚也有理的窘境。所得税的复杂性与基层官员自由裁量权过大,不是靠25%所能解决的。

我们注意到,现有很多貌似理性的税收分析或应有的结论,历经执行人的层层懈怠而显得不那么“确定”了。因为很多经济现象都是扭曲的,反射回来的信号当然就会失真,随之影响决策。比如说,房产、煤炭、酿酒、化工这些被地方政府视为推动GDP动力机的行业,原本应该受益于25%,但实际情况可能大相径庭。原因在于这些被用心保护起来的行业实际税赋在更低的水平上。

税制设计采取机会主义的态度,人们对国家税收的尊重就会大打折扣。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降低最高边际税率,使名义税率与实际有效税率的差缩小到纳税人和政府均可接受的范围内。

一项税收政策的出台如果遭到多数人反对的话,我们应该从这个政策本身去检讨,而不是反过来斥责大众的愚昧和落后。

[编辑 王孟龙]

E-mail:chinacbr@vip.163.com

猜你喜欢
有理名义税制
唐朝“两税法”税制要素欠缺析论
有理 有趣 有深意
《有理数》巩固练习
逆行,以生命的名义
以二胎的名义,享受生活
近期我国税制改革的重点
圆周上的有理点
减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的税制改革思考
新税制来了 今后咋淘洋货?
以创新的名义宣誓发展